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古蹟再利用的展示思維作為經營方法之研究─以台北故事館為例(2014) 吳孟娟; Meng-Chuan,Wu文化部(前身為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年於《文化資產保存法》正式增修了古蹟再利用的規範,許多古蹟保衛人士陸續開始進行再利用的規劃及倡導古蹟活化運動。而再利用應同時考慮重建文化背景之教育意涵、典藏及娛樂性等面向,以達到古蹟保存及全民共享之價值。然而,古蹟在進行再利用前,首先面臨到如何保存其原始古蹟風貌,及如何規劃出合宜的展示,常是古蹟活化時修復者及經營者應好好設想的議題。 本文將依序透過「臺灣古蹟保存的歷史脈絡與政策」、探討古蹟「委託經營」,並透過實際案例分析,輔助在進行本研究台北故事館有別於其他古蹟再利用之經營理念特點以及文化價值的建立,並探討與周邊環境的連結。本文的研究架構及內容可涵括台北故事館的: 1.古蹟歷史背景及空間再生研究:建築物歷史與再生背景、古蹟空間特色、以及如 何利用再生空間作文化活動之分析。 2.古蹟經營理念研究:探討台北故事館經營者理念及理念的延續性。如何透過文化 活動,以延續古蹟本身存在價值。 3.展示思維研究:從觀察者的角度,分析台北故事館如何以其展示思維做為展覽規 劃與活動依據,進行工作團隊深度訪談,整理出獨特之經營特點。 因此,本論文研究將以目前古蹟再利用之委託經營方式,探究其文化政策與經營館所可能面臨到的衝突及待解決的議題,顯示臺灣古蹟在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及如何透過古蹟再利用與歷史文化接軌。如:建立城市博物館聚落或社區博物館的概念,以推行古蹟文化在地化。Item 臺灣文化資產再利用之探討-以竹北林姓聚落「新瓦屋」之發展計畫為例(2011) 王舒虹; Wang Shu Hung本研究主要係藉由了解國內、外文化資產及其再利用之意義與歷程,以及參考相關案例之發展情形,探討本個案竹北林姓聚落「新瓦屋」之於臺灣文化資產再利用所產生的影響,及聚落文化資產的根本價值延續、傳承與創新等問題,進而評估「新瓦屋」未來再發展的方向規劃,作為後續研究相關議題之經驗基礎,並有所貢獻。 因此本研究透過各個角度探究「新瓦屋」的使用者及決策者之想法,主要採行文獻分析法、深度訪談法及問卷調查法等,將獲致之結果輔以統計分析法,進一步綜合專家耆老之意見提出「新瓦屋」發展建議,期探究聚落的保存、操作及「再利用」的積極性意義與目的。 研究發現「新瓦屋」為竹北具歷史保存意義的聚落之一,且已有社區共識之基礎,惟政策的變動產生居民不信任感,加以都市計畫而使保存工作推動不易等因素,其文化資產亟需保存、延續及連結,故應從「文化特色在地呈顯」之概念出發,對內著重教育的累積扎根,對外推展新竹縣的文化體驗及整體行銷,使在地特色彰顯,進而型塑全區整體發展之策略,並建立與居民的溝通管道,如此聚落保存工作將可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