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記憶圖集-胡瑞青繪畫創作研究
    (2023) 胡瑞青; Hu, Jui-Chin
    「記憶圖集」之研究創作,是筆者透過桌子和椅子以擬人化的方式,在上蒼或人為所創造的風景下,我們所習慣的知覺系統,在疫情籠罩下的微解封或後疫情時期,習以為常的場景不再存在,只有記憶的圖像還存在著;其中有沉溺於憂傷的圖集、孤寂的圖集、無名的記憶圖集、末世啟示祿、和烏托邦的圖集。對於在心中熟悉的場景,開始思索圖像崩解的可能性。但試圖將腦中的畫面擬像和移情並記錄正在消逝或已消逝的事物,體現曾經真實的存在場景。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針對本主題的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做扼要的說明;第二章是從藝術關照歷史上的疫情和東西方人生哲學觀的不同,形成筆者在疫情間觀看人文風景方式的差異。並探討潛意識、象徵和符號的運用,錯置與扭曲影像的再現,以構成新視覺的產生;第三章則從風景畫常用的建構模式─幻象、美化、錯置和模糊,以攝影影像解構、拼貼與重組再現記憶中投射的風景,並實踐形式主義與色彩學的視覺美感;第四章則說明筆者作品中創作與理論驗證。最後在結論中,總結筆者的整個創作的心路歷程與力圖由圖像的轉譯與文獻的研究來佐證自己的創作語彙,並揭示自我反省不足之處與對未來的自我期許。
  • Item
    凝視存在-劉雁萍自畫像創作論述
    (2016) 劉雁萍; Liu, Yen-Ping
    歷來許多藝術家都畫自畫像,不論表現形式為何,其創作構思多是來自於對身體與意識的感知,然後轉化為藝術語言,傳遞自我的情感。尤其在當代的表現中,更傾向於呈現藝術家自我意識與現實之間的拉鋸。 本研究以「凝視」概念貫穿整個研究內容,首先從探究文藝復興以來,藝術家自畫像的內在意涵著手,以了解藝術家畫自畫像在心理層面上的意義。接著以藝術治療的觀點,來探討藝術家在創作自畫像的過程中,經由不斷凝視自我所產生的積極影響。然後分析他人、創作者、自畫像、觀者之間透過「凝視」的交互作用,所引發的「凝視效應」。 在創作的部分,則是以自畫像為創作主題,透過對自我的凝視,探討自身外在形象與內在意識,並運用油彩、壓克力顏料、炭筆等媒材,以具象,或抽象與具象並融的表現形式,呈現自我的存在狀態。最後還能經由創作歷程中不斷與自我對話,釐清束縛自我的原因,面對自己的陰暗面,超越自我,追求更積極自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