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慾望塵世花敘言--陳幽利繪畫創作研究(2024) 陳幽利; Chen, Yu-LiItem 我的時尚派對 - 高瑾繪畫創作研究(2021) 高瑾; Kao, Chin本論文是作者以「時尚」為研究主題的創作論述。時尚是一個虛幻名詞,常常與實體的服飾結合,而被「框架」在服飾的範疇裡。本論文以時尚形而上意識形態的社會現象,加上時尚形而下的實踐藝術的構成因子,加以研究分析,綜合時尚框架中藝術與文化社會內涵探究。內容包含時尚藝術元素、時代社會發展脈絡等之文獻蒐集,以及「框架」研究創作,聚集時尚、框架、符號、圖像、單色之個人藝術繪畫創作。在第一章緒論中闡述了研究內容動機及目的和限制,並將本文的重要詞彙加以定義。第二章文獻與學理基礎。首先將本論文主題「時尚」做一個內容的說明,再搜集相關文獻來詮釋時尚藝術之社會性、藝術性的內涵。時尚社會性的內容以藝術社會學的文化菱形理論作為架構。研究內容包括符號學、圖像學、關係美學,時尚品牌價值等論述。時尚藝術性文獻包括,新藝術、裝飾藝術、普普藝術、單色、挪用等,最後探討框架理論,涉及框架內外場域、框架與畫框、框架與權力。第三章創作理念,在文獻和學理基礎搜集整理後,加上個人對當今21世紀時尚文化觀察,首先以當代的時尚品牌與相關藝術家、公私立美術館合作之互動案例介紹、研究,綜合說明當今時尚框架內外的社會性與藝術性,在全民美學與藝術生活化正向的貢獻,驗證時尚藝術打破服飾框架與當代的藝術社會緊密結合,為大眾創造美的生活藍圖。第四章創作內容、形式及技法。第五章,作品解析。第六章,結論。本論文除了整理歸納個人創作之理念研究心得與成果,也說明時尚藝術社會符合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提升全民美學,更藉由研究時尚藝術性元素,成就個人時尚創作。誠如時尚女王香奈兒(Coco Chanel)的名言:「你只活一次,必須盡可能活得精采。」,期許自己能在日後創作上有所突破與繼續發展。Item 從文化研究到流行時尚的創作視域-吳宥鋅創作論述與實踐(2011) 吳宥鋅; Wu You-shin二十世紀重要的歷史哲學家湯恩比(Arnold J. Toynbee,1889-1975)在《歷史的研究》中認為世界史進行的法則,是在「挑戰」與「回應」中交織而成,回觀水墨或是藝術的發展,或許亦能等同視之。身為一個以水墨媒材為主的藝術家,無論在任何時刻,也處於挑戰的狀態,認識挑戰,以作品回應;深一步的,在後期資本社會的文化下,水墨與藝術如何面對文化環境的挑戰,又是如何回應,是筆者關注的題材。 在本文中,筆者表述了大部分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問題,這些問題多從對物體的觀察中所迸生,對於這些問題的研究,筆者是將其置入總體的文化語境中思考,因為筆者認同藝術與文化的緊密關聯:如果文化是一本開放性的文本,那麼藝術足以是它的封面,文本的內容不斷變動,封面也不斷在變動。 因為將問題置入文化語境中研究,於當前必然離不開後期資本主義社會的文化論述,從中發現到生活中的價值觀、美學與知識系統都與資本主義離不開關係,亦即認知到自我的思維系統已經在無形中與當前文化語境產生了密切地連結;觀察同質物,如本文所著眼的時尚體系,就是從觀察對象中反觀自我的思維系統,因此格外注重在時尚中的物質呈現與圖像語言。 本文的文化研究是能思,流行時尚是所思,之後文化研究到流行時尚整合為能思,自我與創作上的矛盾與衝突成為所思,能所的交替形成本文創作上的混雜視域。在文化語境中的問題,主要還包含了筆者對於文化主體性的矛盾感,例如水墨畫與所謂藝術語境的衝突,以及習慣上對題材選定的認知衝突、形式衝突與技法衝突,因此在實際創作前,筆者借用了唯物史觀的角度對中國繪畫的媒材問題提出了個人觀點,這一切的研究主要是讓觀察以至創作的過程,以一種更接近純粹的方式進行訊息傳輸,從中培養出與文化更好的溝通管道與深具時代性格的藝術語彙,並激發自己對藝術的覺醒。Item 妝‧扮 —陳苾文的百變芭比創作論述(2012) 陳苾文; Chen, Bi-wen幾乎每個小女孩都有妝扮芭比娃娃的經驗,長大進入社會後,「妝扮」更成為構成流行文化和時尚潮流的重要元素,許多的職業、商品、行銷、購物......都是繞著以「妝扮」為主軸所延伸出的行為或物件來操作,如美容、服飾、塑身、配件......等等。因而引起筆者對於這方面的題材產生創作研究上的興趣。 第一章闡述的是創作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內容與範圍、研究與創作的關係,選擇以「妝‧扮—百變芭比」作為創作主軸,是重溫舊夢的一種表述,也是成長軌跡的回溯與反芻;藉著藝術上的創作上的表現,得以確認、深化內在情感與思維,也試著梳理自身的創作根源,探究作品形、質的關聯,並著力於追尋筆者內在的原型。 第二章為創作脈絡與學理基礎探討,探究女性妝扮文化的演變及看法、商品塑造與消費的影響、大眾流行文化與藝術對於時尚潮流,妝扮之間的互相牽引關係。藉著資料的分析與整理,提供筆者創作上的思想理論根據。 第三章探討中西方女性圖像,以及時尚插畫在藝術中所扮演的角色,透過觀察、體驗、研究,剖析其作品風格,並將研究內容與自身創作相互對照結合並運運用之。 第四章深入剖析自我創作時,妝.扮系列的作品題材構思來源、創作理念、構圖形式上的佈局及空間位置的經營,並將工筆融合膠彩,創作方法與特殊技法的嘗試留下紀錄。 第五章為作品分析,從美學、哲學、流行文化的觀點,檢視個人的創作與論述,將研究心得具體呈現在筆者作品上,並將「妝‧扮—百變芭比」系列作品,逐一說明分析。 第六章為本創作論文的結論,是筆者在創作研究期間的心得與檢討,對於未來創作上的期許與發展的可能性。Item 物慾流創作研究(2013) 王富娘; Wang, Fu Liang在現代消費社會,人們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提供,在物質需求得到了滿足之後,人們會進而追求精神上及文化上的需求,也就是心理上的需求。而此時資本企業也積極的為其所生產的大量產品尋找出路,達到資本增值的目的。透過與媒體的完美結合,成功的創造出產品符號價值,尤其在時尚產業更是發揮到淋漓盡致。時尚符號代表品味、優雅及上流社會的象徵,以前的富人透過財富的多寡來展現財力,現代的有錢人則需透過大量的消費來展現財力,於是時尚精品消費變成有錢人區隔社會階層的方式。此時所消費的物品變成了系統的符號,被消費的不再是物品,而是關係本身,這也就是所謂的炫耀性消費。 因為經由媒體的促銷與廣告,時尚符號深植人心,造成一般大眾及年輕人的盲目仿效與跟從。不管自己能力夠不夠,不惜以大部份所得或借貸方式來滿足心理上的需求,來達到晉身上流階級的目標,而這一切只是時尚的假象。 筆者物慾流系列裡的皮包代表著這場競賽中的時尚符號,上層階級的指標,它以各種方式被畫中主角消費、擁有。「皮包」變成一個人與物在消費關係上的客體,被主體「人」所消費,此時畫中主角所消費的不是皮包本身,而是皮包背後的符號意義「有錢階級的符號」。 本論文即在探討現在社會所呈現的過度性符號消費及炫耀性消費的現象。一共分六章:第一章、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內容與範圍,第二章、消費心理學、時尚行銷、美術史上時尚畫之探討、普普藝術,第三章、當代消費文化—豐裕消費社會的建構、炫耀性消費、時尚與人、物的關係,第四章、年輕女孩與名牌皮包的關係、創作形式、媒材與技法,第五章、作品解析,第六章、結論。Item 乍見時尚的場景—陳秀滿都市水墨創作(2011) 陳秀滿本研究為作者創作論述,以都市空間中充斥的廣告圖像及都市時尚生活為題材,都市水墨的形式為創作表現。 在都市生活中時尚與大眾文化、廣告與消費文化,息息相關且環環相扣,人們在追求時尚的活動中得到滿足,且在物質與精神的消費中表現自我及其社會身分象徵。因此,符號消費透過廣告及流行時尚的推波助瀾下,成為都市生活的重要的一環,也是都市文明的特色。在科技資訊發達的「圖像時代」,圖像與廣告結合,成為都是全球化的都市景觀,也成為都市人物生活的舞台背景,這就是此次創作以「乍見時尚場景」為題的由來。 水墨畫作為中國繪畫的代表,面臨時代的變遷,都市生活已是現實並具有時代意義的題材之一,因為它呈現今日人類生活全貌,但如何貼近當代社會文化生活的語境,成為當代藝術的主流,是今日創作者新的課題與討戰! 在緒論中闡述了研究動機及目的等,並將本文的重要詞彙加以定義。第二章以時尚與大眾文化,廣告與流行消費等說明都市為何成為時尚的最佳場所,是有其原因與客觀條件的,作為時尚與都市的連結。第三章以現在都市水墨發展及表現作為主軸,探討都市水墨的表現內容及形式,並說明都市水墨所具有的時代性及人文關懷。第四章創作理念,作者以「圖像時代」、大眾文化的品味與當代創作的關係,說明為何以都市時尚為創作的內容;並以筆墨的語言與彩墨媒材的探討來說明創作的形式與媒材與個人的創作態度及理念。第五章,作品說明。經研究落實與作品,藉作品自述對時尚生活的觀察及個人看法。第六章,結論。除整理歸納個人創作之理念與心情,更期許自己能在創作上有所突破與繼續發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