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高中生對網路女性自拍影像美感判斷之研究--以宜蘭地區某高中為例(2009) 張云媤根據台灣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從2008年7月到12月間的調查顯示,我國網路 使用人口主要為高中職生與大專生,佔10歲以上人口的90.4%。因此,高中生的視覺經驗有很多都來自網路文化。近來,有許多網站業者推出部落格與網路相簿,讓每個人可以將照片放在網路空間,這也促使高中生熱衷於運用數位攝影設備記錄生活,然後於網路相簿中供人欣賞、相互討論。網路日誌與網路相簿已成為這世代高中生視覺文化的一部分。在這些數位影像當中,「女性自拍」影像經由我國電視綜藝節目和商業宣傳活動的推波助瀾而引起風潮。觀察這些影像會發現,其網路相簿點閱率較高者的影像往往是暴露乳溝、穿著清涼的女性自拍表現,而且影像中的女性外貌大多符合美白、纖瘦、小臉、豐胸等。高中生不一定是這些女性影像的製造者,但可能是這些女性影像的觀賞者,他們與影像的觀看關係即是對影像審美觀的實踐。 綜觀上述,本研究將以宜蘭地區某高中為研究對象,透過問卷調查法了解他們面對網路女性自拍影像時如何審美判斷。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受試者上網觀看女性自拍影像的經驗非常普遍,主要觀看動機為「無意間逛到」,而觀看女性自拍影像的管道主要是「無名小站」。在影像審美判斷上,他們傾向認為問卷中的影像具有美感,但是普遍不喜歡這些影像。在作答差異上:不同性別受試者對問卷中影像之美感判斷並無顯著差異;而在喜好判斷上有顯著差異。在質性資料部份:受試者對問卷中影像的美感判斷主要依據為「主觀偏好」;而喜好判斷主要依據為「自拍者行為」。在作答差異上,不同性別受試者對問卷影像的審美判斷之依據有顯著差異。Item 摩登映象-1930年代臺灣花界女性顯影(2010) 曾久晏本論文在探查1930年代臺灣《三六九小報》與《風月》報系中花界女性影像的內涵意義。《三六九小報》與《風月》報系是臺灣的漢文通俗報刊,順應著臺灣現代化帶來的休閒需求而生,其中頻繁出現的女性為當時臺灣的藝旦與咖啡店女給,而其影像之出現配合著報刊之休閒取向、編輯偏好以及專欄主題而刊登。專欄中的藝旦與女給被歸類為臺灣的花界女性,她們率先將自己的影像公開於大眾間,而其斷髮時裝的模樣是日治時期人們所熟知的摩登女性形象,這兩份報刊對於臺灣藝旦身分與活動的記載,為日治時期的花界女子生活留下寶貴的紀錄。 《三六九小報》與《風月》報系專欄的報導是男性文人的書寫品味,本文希望由花界女性親身拍攝的影像中,探查花界女性影像形式以及背後的社會品味,進而了解報刊中臺灣花界女性影像在文化脈絡中的意義。因此在第一章簡述全文論述框架,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現況,並指出本文研究範圍及援用之研究方法。第二章概述1930年代刊行花界專欄的《三六九小報》與《風月》報系與花界女性。第三章進入圖像研究,描述圖像,並將其姿態、造型、構圖歸類與統計,確認臺灣花界女性影像風格與脈絡位置。第四章從影像風格與女性裝扮詮釋女性影像意義,包含影像之建構、所呈現的社會品味以及刊登於大眾雜誌的效果等,最後回歸當時的臺灣花界女性,了解她們在時代環境中的經驗與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