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3858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圖像凝視還原再造-廖三博水墨創作意符探討(2011) 廖三博; Liao Sna-Bor本研究從人與物的本質面出發,探討當代人與物還原後之再造意義,試圖將現代人不欲人知或訴苦無門的一面,藉以圖像傳達出來,並跨越純繪畫領域,以哲學中的存在意義與自我主體內心感受切入,解析現代人之無奈、矛盾、慾望等心理,從而尋求更多元性的創作方向。 於是筆者從物的本源面去探究造物者賦予它應有本質為何?是當今我們所見那樣嗎?如自然界的食物鍊是自然生成的,還是偶然便如此。而人類的本質面為何?人性本源是如何等?這些問題固然深奧,但是卻是有跡可尋的,故人們不應被現有的任何表象所隱翳,應是要能有窮本探源之精神,還原事物之真理方是。 筆者之創作,運用的是對圖像凝視後,藉由水墨以隱喻方式表達人因人云亦云的宗教信仰與喜好安全式的結構生活,這些皆是無自我與無存在之意義,也藉由此對自己繪畫創作方向之參考與借鑒。Item 二點五次元的凝視-女僕意象之創作研究(2011) 龔維國; KUNG WEI-KUO本研究主題為「二點五次元的凝視-女僕意象之創作」。主要探討的目的為透過繪畫來探討現今女僕文化在消費市場盛行其背後的父權主義與女性被物化的社會現象。另外也研究創作過程中畫家與其創作的圖像間相互凝視的產生的心理現象並透過卡漫結合真人角色扮演的符號表現當代視覺藝術的定義。 在研究架構上,共分五個部分。一、包含創作的動機與目的、內容與範圍及名詞解釋。二、從女性物化、凝視理論與消費文化的觀點分析女僕文化的現象。三、分析西方繪畫史中有關以女僕為主題的作品以探討女僕形象在西方繪畫上的表現。四、分析ACG動漫迷對二次元少女迷戀的心理現象。五、由形式內容解析和呈現個人以女僕為主題創作的作品。最後藉由創作結果與創作研究動機與目的做印證,期許未來運用個人繪畫的語言,繼續傳遞藝術的感動。Item 權力慾望性別演義-父權觀照下的女性圖像之創作研究(2010) 羅淑芬本創作研究從榮格的集體潛意識談起,分析兩性的習性與特質,和因特質不同而發展出來的不同行為模式,在原型中探討男人、女人潛在的自我認同,繼之,透過拉岡的鏡像階段來探討性別何以形成主從關係。 心靈是自我的主體,也是理性與權力散佈的場域;但是當身體成為歷史、知識、權力演變的交會地點時,身體便取代心靈而成為主體。女性身體是心靈與身體的共同載體,「權力慾望與性別演義」以女性主體的社會角色和生活面向做為研究的出發點,探討男性凝視如何影響女性的自我認同,女性又如何在男性凝視下求取男性的認同,甚至是將男性的凝視當成普世價值。在創作「父權觀照下的女性圖像」中,更透過圖像來解讀男性眼中的女性,和女性如何因應男性觀看的眼光。 女性在維護家庭和諧和繼起宗族生命上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要在充斥父權價值觀的環境中求生存,呼籲男性能尊重女性,並做到「兩性平等,多元尊重」的要求。 本創作研究以後現代手法組構畫面,將相關的物件組合在一起,使它呈現主次關係,在色彩重新編排下,畫面容易傳達故事性內容。有時挪用前人巨作,使新作獲得舊作的養分,有時批判前人的觀點,這樣的手法讓畫作更具有閱讀性。Item 行動反應中的凝視-自畫像中不可見的他者(2009) 羅兆鈞自畫像是西方繪畫中一種特殊的類型,藝術家以自畫像作為自我形象的再現與塑造,並由形象再現展延出其所欲傳遞關於個人情緒、意識與宗教、政治、社會議題的批判。因此,自畫像是藝術家在各種意識形態作用下反映實體存在的結果,也是反應社會環境的承載體。本創作研究,筆者以自畫像的繪畫形式進行創作,透過一個主體想像的他者,並在此他者目光凝視下建構出主體慾望投射的自畫像原型,而以此原型構成畫面視覺表象的主體。在理論部份筆者以跨領域的研究方式,深入拉岡精神分析與阿圖塞意識形態中關於主體建構的論述進行探究,逐步釐清主體建構與意識形態作用之關聯,並以其探討結果為創作理論陳述之支持。在創作研究過程中,筆者透過自我與自我生存場域之觀察,試從個人創作狀態中抽取意識,作為創作意識的信息,進而讓自畫像原型中「擬態」的表象成為一種個人創作意識的信息傳遞,透過文本論述的提出與畫面表象最終的呈現,將筆者所欲傳遞關於主體與意識形態的信息依附在一個「凝視」與「被凝視」的觀視結構中,透過此觀視結構的展開,將觀者納入筆者建構的「不可見的場域」中,企圖讓觀者通過參與作品的過程獲得信息,並在觀者的介入中達到筆者信息傳遞之目的進而影響觀者意識,迫使觀者通過思考而產生另一個面對自己與自己所處環境的觀看方式。Item 凝視存在-劉雁萍自畫像創作論述(2016) 劉雁萍; Liu, Yen-Ping歷來許多藝術家都畫自畫像,不論表現形式為何,其創作構思多是來自於對身體與意識的感知,然後轉化為藝術語言,傳遞自我的情感。尤其在當代的表現中,更傾向於呈現藝術家自我意識與現實之間的拉鋸。 本研究以「凝視」概念貫穿整個研究內容,首先從探究文藝復興以來,藝術家自畫像的內在意涵著手,以了解藝術家畫自畫像在心理層面上的意義。接著以藝術治療的觀點,來探討藝術家在創作自畫像的過程中,經由不斷凝視自我所產生的積極影響。然後分析他人、創作者、自畫像、觀者之間透過「凝視」的交互作用,所引發的「凝視效應」。 在創作的部分,則是以自畫像為創作主題,透過對自我的凝視,探討自身外在形象與內在意識,並運用油彩、壓克力顏料、炭筆等媒材,以具象,或抽象與具象並融的表現形式,呈現自我的存在狀態。最後還能經由創作歷程中不斷與自我對話,釐清束縛自我的原因,面對自己的陰暗面,超越自我,追求更積極自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