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
教育學系創於民國35年,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校初期七系之一,迄今將屆七十年,期間組織與課程歷經變動,目前採行一系兩所之制運作。
教育學系創設之初,學制上只設大學部五年制學士班(含實習一年),招收本地生,之後增班並收海外僑生,主要來自港澳韓馬等地。另先後設有一年制及三年制教育專修科,自50年起增設夜間部六年制(含實習)學士班,至68年師範教育法公布實施後,改辦進修部三年制及四年制學師班招收現職教師,直至七十年代末。
至於研究所,民國44年單獨設立教育研究所碩士班,61年增設博士班,並開辦暑期教師碩士四十學分班。
民國76年配合學校行政組調整,系所合一。83年以後,再配合大學法修正,更名為教育學系,分設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另開辦暑期、夜間及週末等教育行政及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為因應學術日趨分化專精,92年先行設立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班,98年再設立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博士班。為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資源,自100年起推動「系所合一、一系二所」政策,系所務順利運作迄今。
本學系與教育研究所位址數經遷移,初創時,教育學系設於本部校區。後與研究所分設於圖書館校區舊圖書館兩側(今博愛大樓)。後教育系遷入舊教育大樓(今進修推廣學院),而教育研究所則於61年遷入公館校區研究大樓三樓(今數學系館)。77年新教育學院大樓落成,教育系及教育研究所一併遷入三、八、九樓。
本系所教師專長涵蓋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社會學、教育行政、教育政策、課程與教學等主要領域,歷來學術表現傑出。早期有田培林、楊亮功、劉季洪、黃建中、王文俊、林本、余書麟、孫亢曾等名師執教。之後獲教育部學術獎者有程石泉、伍振鷟、黃政傑、楊深坑等諸師,兩度獲教育部國家講座者為楊深坑教授。另獲國科會傑出獎者有歐陽教、簡茂發、謝文全、楊深坑等諸師。另有賈馥茗、伍振鷟、歐陽教、謝文全、吳清基及簡茂發諸師,先後獲聘為名譽教授。有關行政服務上,郭為藩、林清江及吳清基三師先後擔任教育部部長,而系友多人歷任教育部司處長或地方教育廳、局、處首長,或擔任大專院校或中小學校長、主任。
至於本系所整體表現,據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公布「全球大學30個學科領域排名」,本校102年時教育學科排名首度獲評為第50名,103年晉升至42名,104年更躍升至22名,成績備受國際肯定。
News
Browse
Browsing 教育學系 by Title
Results Per Page
Sort Options
Item 105年國中教育會考數學科試題分析- 以新北市立某國民中學為例(2017) 鄭康祥; Jheng, Kang-Siang本研究旨在以新北市立某國民中學九年級學生參加105年國中教育會考數學科作答反應資料情形,作為研究者關注學生學習表現與分類的依據,以獲得教學改進資訊。本研究方法依據古典測驗理論、試題反應理論與學生問題表進行試題分析,對於九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科成果的了解是有正面的幫助。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試題檢核上,「問題解決」的試題命題佔大多數;在九年一貫能力指標上,所有試題都在能力範圍內;「幾何(S)」的命題數最多。 二、整份測驗的信度值良好,其Cronbach-α係數值約為0.83,表示測驗具有可靠性,試題有良好的測驗品質。 三、在CTT試題分析上,試題平均難易度指數約為0.44,屬於中間偏難;試題平均鑑別度指數約為0.52,具有良好鑑別度;本試題有87%的誘答選項符合誘答辯識原則。 四、在IRT試題分析上,試題Rasch平均難易度指數約為-0.32,屬於中間難度;學生能力平均值約為-0.55;最大訊息量約為12.48出現在能力值為0.00處,顯示本份試題對於中等能力的學生,能提供較多有用的訊息。 五、在學生問題表分析上,差異係數平均值為0.52;試題係數在試題B型& B'型區佔總體的60%以上,本份試題是困難的;學生注意係數在C& C'型區約佔總體的69%,學生學習能力以「中後程度者」佔多數。 六、新北市立某國中試題平均通過率最低的數學內容主題是「幾何(S)」,試題通過率與全國、新北市全體比較差異最大的是「代數(A)」。 依據試題分析的研究結果,本研究對測驗命題者及未來後續的研究提出相關建議。Item 16週跌倒預防介入對社區及安養機構老人之成效初探(臺北市健康生活與成功老化學會, 2009-04-01) 郭鐘隆; 張鈞惠; 林靜兒; 蔡益堅目標:本研究旨在提昇老人對於跌倒預防的知識、信念、自我效能、身體功能及降低跌倒發生率。方法:本研究採前後測(pre-post test)設計,研究對象以立意取樣台北市北區某安養機構及南區某老人服務中心之老人,於介入前後進行前後測問卷,並進行16週防跌衛教與運動課程、居家環境安全訪視及課程的過程性評價。結果:介入後機構組老人防跌的知識、自我效能以及下肢肌力都有顯著進步;社區組老人的防跌信念、自我效能及下肢肌力、反應能力、握力等皆有顯著進步;跌倒年發生率方面,介入後機構組之年發生率降低9.96%,社區組顯著降低28.0%。此外,兩組老人對課程均相當滿意,可見此介入課程及模式是有效且值得推廣的。結論:本研究成果可提供基層實務工作者從事健康促進計畫時作為參考,建議未來相關研究可參考本計畫推動模式,並增加控制組,進一步確認各介入要素之成效,以期造福更多的台灣老人。Item 1949年後我國國小社會課程之研究--以Rugg的社會重建觀分析(2008) 王建堯; Chien-Yao Wang摘要 本研究以歷史研究法與內容分析方法進行研究,旨在藉由Rugg的社會重建觀點,探究我國國小社會課程,歷經官方課程發展時期以及多元課程發展時期的課程目標、課程內涵、課程組織、編製程序、課程材料等變項的發展。 本研究結論,臚列如下: 一、課程目標:官方課程發展時期以培養民族精神與愛國精神的公民。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則欲培養解決問題與批判思考的公民。多元課程發展時期較符合Rugg的主張。 二、課程內涵:官方課程發展時期只包含歷史、地理與公民,多元課程發展時期至少包含社會科學的學科,符合Rugg整合社會科的主張,但是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領域內涵實已超越社會科學的範圍。 三、課程組織:多元課程發展時期是以社會科學性質進行統整,符合的Rugg主張。 四、編製程序:只有官方課程發展時期的板橋模式符合Rugg主張的科學程序。 五、課程材料: (一)社會材料:官方課程發展時期與多元課程發展時期的插圖,具有犯罪或偏差行為者,以及不當使用科技者均以男性為主。另外,各版本的科技使用者插圖,不論男、女,皆不曾出現原住民。客家族群與原住民族群的論述,缺乏政治與經濟材料。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出現「行動社區」的概念,具有Rugg社會重建的觀點。犯罪問題在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已受重視,失業問題可能導致貧窮與自殺是受忽略的。 (二)政治材料:官方課程發展時與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均缺乏政治事件與政治貪腐的課程材料,特別是缺乏政治貪腐的課程材料。在多元課程發展時期,政治事件,各版本除了提及二二八事件外,只有南一版提及美麗島事件和雷震事件。 (三)經濟材料:官方課程發展時期強調政府經濟建設的作為,不曾指出經濟問題。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已注意到經濟問題,逐漸符合Rugg社會重建的主張。 (四)文化材料:在宗教信仰方面,兩個時期,均強調宗教善的區塊,缺乏假借宗教名義,行騙財、騙色等犯罪事實的論述,只有南一版稍微提及。 (五)國際觀:由官方課程發展時期著重於政治材料的國際觀,且著重於批判共產主義的政治意識型態,至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各版本均注重全球關聯性的當代社會問題,該期較符合Rugg的社會重建觀。 (六)就社會課程整體發展而言,官方課程發展時期與多元課程發展時期,均未達到社會重建的標準。 以上的結論冀能做為政府有關社會課程擬定與審查,社會課程發展者的參考。Item 1980年以降美國高等教育的種族議題( 國立教育資料館, 2007-04-01) 葉坤靈Item 1990年代以來韓國高等教育改革之研究(2006) 李京熹; LEE KYUNG HEE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包括:(一)探討韓國高等教育發展與現況。(二)瞭解1990年末期以來韓國推動高等教育改革之脈絡背景。(三)探討韓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機構與改革內容。(四)探討韓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課題與並分析其特色與優缺點。本研究採用文件分析法,經由相關文獻與文件資料之蒐集、整理、歸納與分析,以探討韓國高等教育的現況與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並分析韓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內容與主要議題。本研究所獲結論如下: (一)從韓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來看,目前高等教育的主要特色包含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高等教育高度依賴私立學校,但政府補助卻著重於國立學校;大學教育發展質量失衡。 (二)韓國高等教育改革之背景因素可從國際潮流、國內情勢與第三級教育制度本身問題三方面來分析。 (三)韓國高等教育改革均著重於提升高等教育的卓越化、開放化、多樣化、國際化。 (四)韓國政府為提高高等教育的研究品質並培養高級人才,以及強化教學與研究的結合為目的而實施Brain Korea 政策。 (五)目前韓國基於不同目的與方式而大學教育協議會、教育部、其他學術協會與媒體來進行大學評鑑。 (六)政府為減輕學生的升學壓力與中等教育的正常化與大學發展的多樣化與自主化而進行大學入學制度的改革。 (七)政府推動國立大學改革,其目的在於國立大學能夠培養國家產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學科均衡發展與擴充基礎學術領域、增加地方國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提升地方高等教育的品質。Item 1990年後大學學費政策之比較研究—以我國、美國及德國為例(2005) 鄭淑華; Cheng,Shu-Hua1990年後大學學費政策之比較研究-以我國、美國及德國為例 摘 要 本文研究係採取貝瑞德(G.Z.F. Bereday)比較研究法,針對1990年後我國、美國及德國大學學費政策進行比較分析,本研究主要目的有四:一、瞭解各國大學發展與現況;二、探討各國政府與大學之間的關係;三、瞭解各國大學經費來源與學費現況。四、比較各國大學學費政策及其影響。 本研究發現:近年來大學學費政策及負擔大學費用能力的問題,在我國、美國與德國都引起相當多的討論,惟各國的發展情況仍有異同之處。相同點:一、高等教育數量大幅擴增;二、教育經費補助逐年刪減;三、公立大學學費調漲快速;四、由受教者分擔教育成本;五、提供學生財務支援措施;六、學校經費籌措多元化。相異點:一、學費政策制定之方式不同:以國家干預或市場調節的方式來看,我國為集中型、美國為分散型、德國為混合型;二、教育成本及學費高低之不同:教育成本以美國為最高、德國次之、我國再次之;學費高低以美國為最高、我國次之、德國再次之;三、學費現況及收費制度之差異性大:我國公私立大學學雜費差距大,外國學生收費比照本國生標準,但多享有獎學金;美國公立大學學雜費一般比私立大學便宜很多,但學費高低依學生身分而有所不同,只有本地生才享有最優惠;德國公立大學免學費,且適用於本國生或外國生;四、學費政策之管制方式不同:我國屬於政府管制模式、美國為市場模式、德國為政府機關模式;五、學費政策之爭議不同:我國為公私立大學學雜費差距的問題、美國為大學費用負擔能力的問題、德國為大學即將實施收費的問題;六、學費政策之影響不同:我國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產生社會不公平現象、美國為大學費用負擔沉重造成貸款有增無減現象、德國為寬進嚴出政策致產生「萬年學生」的問題。Item 2005年美國〈教育社會學〉期刊之回顧與啟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6-08-01) 黃鴻文Item 2007年以降國立臺灣大學通識教育改革之探討(2015) 林以璇; Yi Hsuan, Lin國立台灣大學的通識教育發展可追溯自1980年代虞兆中校長所規劃的十三門選修課程,影響到教育部於1984年所頒佈「大學通識教育選修科目實施要點」。做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第一學府,台大的通識教育幾經變革,自2007年實施八大核心領域課程架構,該架構的推動更使得台大在教育部所辦理的通識教育評鑑中獲得「表現最佳」之美譽,而制度的實施除了政策方面的推動外,實際的成效才是課程制度能否成功的關鍵,因此,本研究除了文獻上的探究之外,更進一步深入訪談,以了解課程實施後,做為大學成員的教師與學生的實際感受。同時參酌國外通識教育的實施經驗,梳理出通識教育可能的發展及改革方向。Item 2008年「亞太高等教育專家論壇」紀實(國科會人文與社會科學處, 2008-09-01) 楊深坑 ; 李奉儒 ; 蔡清田 ; 鄭勝耀 ; 楊正誠Item 2008年國內教育學術期刊評比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9-06-??) 黃毅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先前兩次教育學期刊評比,與評比後公布的教育學門TSSCI名單,給國內教育學界帶來很大的衝擊。如今距離上次教育學術期刊評比已有5年,還有新創的期刊出現,也就有必要重新進行期刊評比。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建立教育學者對各期刊學術水準評價主觀評比指標,並根據被納入評比的期刊之教育學術論文所列參考書目做內容分析,計算期刊相互引用次數,建立客觀評比指標;再根據主客觀指標計算各期刊學術水準評比總分,並以群落分析對各期刊評比總分進行分級。最後,對於各期刊的評比分數做信效度分析,顯示評比分數都有良好的測量品質,並探討影響各期刊學術水準總分高低的因素,進而對各期刊提高水準的方向做建議。而本研究的方法,也可供其他學門期刊評比研究做重要參考。Item 2008年國內教育學術期刊評比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9-06-??) 黃毅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先前兩次教育學期刊評比,與評比後公布的教育學門TSSCI名單,給國內教育學界帶來很大的衝擊。如今距離上次教育學術期刊評比已有5年,還有新創的期刊出現,也就有必要重新進行期刊評比。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建立教育學者對各期刊學術水準評價主觀評比指標,並根據被納入評比的期刊之教育學術論文所列參考書目做內容分析,計算期刊相互引用次數,建立客觀評比指標;再根據主客觀指標計算各期刊學術水準評比總分,並以群落分析對各期刊評比總分進行分級。最後,對於各期刊的評比分數做信效度分析,顯示評比分數都有良好的測量品質,並探討影響各期刊學術水準總分高低的因素,進而對各期刊提高水準的方向做建議。而本研究的方法,也可供其他學門期刊評比研究做重要參考。Item 2012年臺北市5歲以下兒童肺炎鏈球菌結合疫苗接種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臺灣公共衛生學會, 2013-10-01) 林國甯 ; 陳政友 ; 蔡炯青 ; 朱玉如Item 5 討金融業員工身體活動與相關因素研究(2012-12-09) 吳昀陞; 黃淑貞Item 5E探究式教學融入高中數學多元選修之行動研究(2018) 張家銘; Jhang, Jia-Ming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探討5E探究式教學融入高中數學多元選修之可能性,以了解習慣傳統講授教學的學生,在5E探究式教學課程後,學生在數學學習成效上的改變。本研究將教師經由實施探究式課程的行動歷程中,得到的省思、心得與專業成長作彙整,提供未來各高中數學教育工作者以及多元選修教師在實施5E探究式課程或多元選修的教學活動參考。 本研究以研究者所任教高中的一年級學生中,選修本數學多元選修課程的學生(共計20人)為研究對象。以高中一年級上下學期的數學單元為教學內容,並參考近年來數學科學測試題為主要教材,以每個單元各為一個主題作試題的挑選與統整,並以課本為主要鷹架的工具書進行教學。本課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分成兩個行動期,課程共計13週,每個循環皆以高中一年級每個「數學單元」為主題實施5E探究式教學,透過5E探究式學習環的「參與」、「探索」、「解釋」、「精緻化」以及「評鑑」等五個步驟來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本研究學習成效分為認知與情意,認知面關注學生數學成就表現之提升,情意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動機與興趣等態度上的改變。以本研究的教學歷程分析,學生每週的意見回饋單以及訪談,進行質性探討,並輔以學者林星秀編製之「數學學習態度量表」進行前測、後測作量化資料的分析,來探討5E探究式教學融入高中數學多元選修的實施成效。資料分析的結果歸納如下: 一、5E探究式教學理論有助於高中多元選修課程的實施與設計。 二、5E探究式教學課程實施有助於學生探究與改善學習問題。 三、5E探究式教學課程實施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未來在5E探究式課程融入數學課程以及高中數學相關的多元選修課程上的教學設計與參考。Item 95年度原住民族語言文化線上學習教室計畫案之「族語師資培訓課程數位化」子計畫(2007-01-01) 黃美金主持; 李壬癸,吳榮順,溫振華,吳靜蘭,蕭顯勝,黃純敏小組召集Item 96年職業學校群科課程暫行綱要與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數學科課程銜接推動計畫(2007-01-01) 廖遠光Item 98學年度學前統計年報(2010-01-01) 陳佩英Item 98年度中小學國際教育專業知能人力資源建置計畫(2009-01-01) 黃乃熒Item A Literature Review of Study Skills for College Students(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1-06-??) 單文經本文寫作的目的,在概覽有關美英學者對於讀書方法的研究及相關文獻,以歸納適用於大專學生的讀書方法,尋繹其理論基礎,並據以提出若干建議,俾供我國高等教育機構改進大專學生讀書方法的參考。全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從(一)自我管理、(二)上課與聽講、(三)完成閱讀作業、(四)寫作報告、及(五)參加考試等五節,分別探討經過實徵研究證實為有效的讀書方法與應行注意的事項。第二部分,則分為:(一)信息處理模式;(二)後設認知過程;(三)動機過程;及(四)統整的模式等四節,分析有效讀書方法的理論及模式。第三部分,則分別就研究、教學及行政配合方面,提出下列建議:(一)加強有關讀書方法的研究。本文作者並擬訂了一套長程的研究計劃大綱。(二)提升大專學生的讀書方法與技巧。本文作者建議:(1)製作適用於大專學生的讀書方法與技巧的套裝教材;(2)鼓勵大專教師協助大專學生改進讀書方法與技巧;(3)協助大專學生對於所須完成的功課有明確的認識;(4)增加對大專學生完成功課的教學輔導;作者並建議大專生宜(2)設法建立一套有效讀書方法的知識庫。文中並簡介本文作者請在我國大專學校服務的同仁,代為實施的有關我國大學生讀書方法現況調查的初歩研究之結果。該項研究指出,絕大部分的我國大專學生,在讀書方法上都有相當程度的困難,並且認為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或正式教學。Item A Principled Eclectic Approach to Teaching EFL Writing in Taiwan(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9-03-??) 閔慧慈長久以來,本地教師在英文寫作教學法上,均師法美、英、澳等英語系國家學者。但不論是「語言導向」、「成果導向」、「過程導向」或「文體導向」等英文寫作教學法,只能解決本地學生英文寫作的部分問題。筆者根據主張「後教學法」學者Kumaravadivelu「宏觀策略架構」中的三大原則:地域特殊性、教師實用性及啟發學生潛能性(Kumaravadivelu, 2006: 69),提出一兼容並蓄之英語寫作教學方式。此一教學方式,不僅批判檢視主流寫作教學法所隱含之西方文化觀點,並修正適應臺灣大學生英語寫作之需要,更強調授課教師依學生及寫作情境需求自創寫作教學法。筆者除闡述此一教學方式之理論架構外,亦以實例簡介此一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