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顏妙桂"
Now showing 1 - 20 of 7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n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Among Studtents at Normal University/Teachers Colleges in Taiwan(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7-06-??) 顏妙桂Item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n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among students at Normal University/ Teachers College in Taiwan(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1997-06-01) 顏妙桂本研究主要探討臺灣地區師範院校學生休閒活動參與及其相關阻礙因素,其資料的蒐集乃是透過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問卷內容以休閒活動類型、休閒活動阻礙因素為主,並包括性別、就學地區、科系別、家庭經濟等因素,以進一步探討其間在休閒活動參與、休閒活動阻礙因素的差異性。 樣本選取抽樣方式乃依臺灣地區師範院校學生之班級比例採用 SPSS-X統計軟體,運用次數分析、變異數分析、因素分析、和t-test以為資料之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1)學生參與休閒活動有普遍低落的現象;(2)大部份學生表示缺乏參與休閒活動的機會;(3)學生們較喜歡參與的休閒活動類型依序為:社交性(如聚餐、聊天等)、大眾傳播性(如看電視、錄影帶、雜誌等)、音樂性(如聽音樂、彈奏樂器等)、運動性(桌球、羽毛球、慢跑等)、戶外活動性(如露營、野餐、旅行等)、學藝性(如繪畫、書法、手工藝等)、遊樂性(如電動玩具、撞球、紙牌等)、青年文化性(如disco、溜冰、MTV、卡拉OK等)、宗教性(如禪坐、宗教活動等);(4)學生們認為阻礙與休閒活動的因素依序為:結構性(如時間、金錢等)、人際間(如家人或朋友的看法等)、個體性(如個性、自我意識、技能等);(5)性別因素在休閒活動參與及相關阻礙因素皆有差異性的現象。Item 中國國民黨改組的時代意義與使命(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硏究所, 1982-06-??) 顏妙桂Item 中國青年服務社假期活動服務員服務經驗對其生涯發展影響之研究(2008) 夏偉清; Hsia, Wei-Chin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國青年服務社假期活動服務員參與服務的動機、了解服務經驗過程以及個人對服務經驗的省思,並探討服務經驗與其生涯發展之關聯。本研究採取現象學取向之質性研究,以滾雪球式取樣方式邀請六位研究參與者,進行深度訪談以蒐集資料。獲得研究結果如下: 研究參與者最初參與動機為「參與救國團活動的感動」、「感受不同生活方式」、「追求個人成就感」、「與學校課程接軌」、「對訓練活動感興趣」。參與訓練及服務活動後,持續參與動機則轉變為「對組織的回饋」、「對組織的認同」、「基於傳承的責任」、「服務伙伴的影響」、「服務活動產生正面感受」、「對活動的熟悉感」、「增加個人經驗」。 研究參與者對服務經驗的省思可分為「個人內在改變」、「人際相處」、「協助個人社會化」三部分。個人內在改變如涵養人格態度、奠定基本能力、培養挫折容忍力、勇於面對挑戰、感受正向經驗;人際相處部分包含取得他人認同、結交知心好友、奉獻自身專長;協助個人社會化則如提供職業試探、獲得歷練機會、體驗不同生活。 服務經驗對個人生涯發展之影響包含職業尋求、待人處事、生活調劑三方面:職業尋求方面影響尋職意願、促成職業轉換以及增加轉業決心;待人處事部分如培養人格態度、善於協調工作、勇於面對挑戰;生活調劑部分為提供生活調平衡、獲得休閒管道、體會歸屬感受、結識知心好友、提供嚕友聯繫。 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建議供相關機構組織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關鍵字:中國青年服務社假期活動服務員、服務經驗、生涯發展Item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休閒教育內涵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2-07-01) 顏妙桂如何提昇國人的休閒生活品質,「學習休閒」應有其必要性。休閒行為是個人依其主觀價值的判斷、態度的堅持與生活方式的選擇,所採取的具體行動。學校休閒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具備休閒生活的能力,即是培養「自我認知」、「休閒認知」、「休閒態度」、「休閒技能」、「休閒決定」、「休閒資源」、「社會互動」的能力,以經營美好的人生。故休閒教育是一種價值教育、生活教育、行動教育、統整的教育;又由於各個不同生命歷程中,有不同的休閒需求與體驗,因此休閒教育也是一種終身學習教育。 九年一貫課程是目前教改的重點,已自九十學年度依序實施,值此之際,休閒教育是否有其實施的機會,是值得關心的一個議題。本文主要從休閒教育內涵的四項指標-自我認知、休閒認知、休閒技能、休閒資源,對照各學習領域與六大議題之課程分段能力指標,分析休閒教育實施之機會。 「休閒教育」的實施,融入於各學習領域的教學中,可以達成九年一貫課程的基本理念與十大基本能力的培養,也真正落實學生休閒生活能力的培養與統整。由本文分析發現,在新課程規畫中,休閒教育可以融入各學習領域中實施。然而休閒教育將來實施成效如何?值得學校行政、教師、家長、學生共同關切、努力與評估。Item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休閒教育內涵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02-07-??) 顏妙桂如何提昇國人的休閒生活品質,「學習休閒」應有其必要性。休閒行為是個人依其主觀價值的判斷、態度的堅持與生活方式的選擇,所採取的具體行動。學校休閒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具備休閒生活的能力,即是培養「自我認知」、「休閒認知」、「休閒態度」、「休閒技能」、「休閒決定」、「休閒資源」、「社會互動」的能力,以經營美好的人生。故休閒教育是一種價值教育、生活教育、行動教育、統整的教育;又由於各個不同生命歷程中,有不同的休閒需求與體驗,因此休閒教育也是一種終身學習教育。 九年一貫課程是目前教改的重點,已自九十學年度依序實施,值此之際,休閒教育是否有其實施的機會,是值得關心的一個議題。本文主要從休閒教育內涵的四項指標-自我認知、休閒認知、休閒技能、休閒資源,對照各學習領域與六大議題之課程分段能力指標,分析休閒教育實施之機會。 「休閒教育」的實施,融入於各學習領域的教學中,可以達成九年一貫課程的基本理念與十大基本能力的培養,也真正落實學生休閒生活能力的培養與統整。由本文分析發現,在新課程規畫中,休閒教育可以融入各學習領域中實施。然而休閒教育將來實施成效如何?值得學校行政、教師、家長、學生共同關切、努力與評估。Item 人格特質、休閒參與和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成年人為例(2005) 鄭紹可本研究旨在探討五大人格特質、休閒阻礙和休閒參與三方面關係,研究範圍以台北市成年人為樣本,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共發出413份問卷,有效問卷共358份。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進行統計分析。茲將研究結果說明如下: 一、樣本資料於「人格特質」、「休閒參與」、「休閒阻礙」上發現: (一)休閒參與上之希望參與和實際參與存有落差 (二)「娛樂遊憩性休閒」在希望與實際參與部分皆偏高 (三)「休閒阻礙」以「結構性阻礙」最高 (四)「休閒參與」、「休閒阻礙」男女有別 (五)、「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年齡有別 二、「人格特質」與「休閒參與」之關係上發現: (一)「神經性」特質愈高愈希望參與「娛樂遊憩性休閒」 (二)高「外向性」、「開放性」特質者喜好參與休閒 (三)高「友善性」特質者偏好參與「社交服務性休閒」 (四)高「嚴謹性」特質者需要放鬆一下 三、「人格特質」與「休閒阻礙」之關係上發現: (一)「神經性」特質高者「休閒阻礙」亦高 (二)「外向性」特質高者較無「休閒阻礙」 (三)「開放性」特質高者「參與多,感受多,結構性阻礙多」 四、「休閒阻礙」與「休閒參與」之關係上發現: 「休閒阻礙」與知識藝術性、娛樂遊憩性、閒意放鬆性休閒呈現低顯著相關。 本研究最後依據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對政府政策、休閒產業經營、休閒教育、未來研究之建議。Item 休閒教育之教學(2000-01-01) 顏妙桂; 岑淑筱Item 休閒教育之研究(三民主義教學研究會, 1990-01-??) 顏妙桂Item 休閒遊憩教育與青少年發展之思維(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2010-06-01) 顏妙桂休閒是現代人活出生活風格的一種方式,同時也是複雜的心理與社會現 象,擁有休閒並不必然帶來效益,相反的可能造成傷害,其關鍵乃在於如何利 用休閒,亦即關係到個人的「休閒能力」。而這些能力的養成,必須從小開 始。從發展心理學看青少年的「發展任務」得知,青少年前期(12-18歲)以身 體成熟、形式運算、情緒發展、同儕關係、兩性關係的發展為主。而此階段的 孩子,他們在身心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許多問題與難以排解的壓力,成人社會 如何看待這些問題並適時提供協助? 本文首先引用美國The Center for Youth Development and Policy Research提出 SOPS(支持、機會、活動、服務)架構,協助建構青少年的價值信念、態度、 知識、技能和行為的培育,幫助順利進入成人階段。其次從「資產」的觀點, 看到青少年亟待需要培育的40項資產,作為發展任務之準則。而後從休閒遊憩 脈絡、活動與經驗論述休閒遊憩教育如何引導青少年發展。最後探討在SOPS架 構下,分別由學校、家庭、社區與專業服務機構可能實施的方式。Item 冒險教育訓練課程對高關懷班教師知能提升之研究(2012) 王昱淇; WANG, YU-CHI本研究試圖瞭解冒險教育訓練課程提升高關懷班教師知能之內涵及元素,並瞭解高關懷班教師對冒險教育訓練課程之建議。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利用半結構式訪談大綱,訪談六位參與「臺北縣高關懷冒險王第一期初階種子教師培訓計畫」之國民中學高關懷班教師。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冒險教育訓練課程,可提升高關懷班教師教學知能、輔導知能及專業精神。高關懷班教師提升之教學知能,分別呈現於重視多元適性之課程理念、貼近生命之課程目標、活用活動並具創意思考之課程設計原則與內容,及重視過程並強調引導表達之課程評量等內涵;高關懷班教師提升之輔導知能,分別呈現於診斷時之敏銳觀察、運用中介諮商並耐心候答和同理接納,及處理學生事務時理性期望,同時不忘個人照護之內涵;高關懷班教師提升之專業精神,分別呈現於充滿信心能量並嘗試突破之教育興趣、關係對等且勇於碰撞之教育態度、堅定信念之教育理想,及願意推廣經驗並追求增能之教育熱情等內涵。 二、冒險教育訓練課程中之冒險課程、營隊實作、引導員與參與成員,能提升高關懷班教師知能。其課程元素分別為冒險課程中體驗反思及團隊建立之基本精神,和波段漸進、實務導向且呈現風險之課程內容;營隊實作中富預估協調與高挑戰性之流程規劃,及兼具正向與挫折經驗之活動引導;引導員權威形象及身體力行之特質,與呈現引導態度、方式及焦點之專業示範;參與成員具教育熱忱及同理支持之特質與信念,及利於實務分享之多元背景。 三、高關懷班教師對冒險教育訓練課程,提出對訓練課程及教師促發者之建議。對於訓練課程之建議,針對課程規劃應增加課程頻率及相關課程,包含輔導議題、風險評估、戶外技能,及活動實作等內容;針對引導員則應注意在地文化。對於教師促發者之建議,為應正視冒險教育效益,鼓勵教師推廣,並說明課程產出期望,同時考慮教師準備度。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未來研究者進行相關研究之參考。Item 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終身學習素養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2013) 陳碧蓮為探討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終身學習素養與自我效能之現況,以及終身學習素養及自我效能間的關係,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101學年度服務於北區國立大學學生事務處之學務人員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包括個人基本資料、終身學習素養量表與自我效能量表等三項,正式施測樣本為400份,實得有效樣本為357份,有效回收率為89.25%。施測資料分別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終身學習素養現況傾向於高程度之狀況,其中以「終身學習認知」層面表現最佳。 二、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自我效能現況傾向於中高程度之狀況,其中以「挫折包容」層面表現最佳。 三、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終身學習素養因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及最近5年內終身學習參與類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自我效能因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及最近5年內終身學習參與類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北區國立大學學務人員終身學習素養與自我效能呈現顯著中度正相關,終身學習素養感受程度愈高,自我效能的表現愈佳。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供學務人員、學務相關單位、教育行政機關及後續研究之建議。Item 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工作壓力與休閒調適策略之研究(2023) 張喬蘋; Chang, Ciao-Pin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法,於研究區域內採立意抽樣方式挑選24所學校為樣本發放問卷,探討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工作壓力狀況、透過何種休閒調適策略達到調劑,以及學生事務人員工作壓力與休閒調適之關聯性。其中學務人員,係指109學年度第1學期任職於學校學生事務處的專任人員,抽取研究樣本之範圍以教育部統計處108學年度統計資料為基準計算,於109年10月10日發出問卷共計發出問卷410份,於109年11月1日前回收問卷395份,有效問卷356份。經SPSS統計分析後,發現:一、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知覺的整體工作壓力為偏中等(M>2.5)程度,其中以「工作負荷」構面之壓力最為顯著。 二、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對休閒調適策略的認同感受程度均高,其中以「友伴式的休閒調適策略」構面之感受度較為顯著。 三、不同家庭狀況、現職年資、服務單位、教育程度、學校性質之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工作壓力呈現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家庭狀況、服務單位之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休閒調適策略有顯著差異。 五、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工作壓力與休閒調適策略呈現正相關。 六、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工作壓力與休閒調適策略具有顯著典型相關。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以提供學務工作人員、學校及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參考。Item 北區大學生休閒涉入與生活壓力之相關研究(2013) 陳玉芬; Chen,Yu-Fen為瞭解北區大學生「休閒涉入」及「生活壓力」之現況,以及不同「個人背景」之北區大學生在「休閒涉入」及「生活壓力」上的差異性,進而探討北區大學生「休閒涉入」及「生活壓力」之相關性,本研究法採問卷調查方式,以101學年北區大專校院900位學生為研究樣本,有效問卷為840份,研究工具包括個人基本資料、休閒涉入量表與生活壓力量表。施測資料分別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事後比較法、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結果如下: 一、北區大學生知覺參與休閒活動時可獲得愉悅及滿足感並增進交友機會,不同性別及學校類型、休閒參與等變項在吸引力及社會連結方面具有差異性。 二、北區大學生休閒活動類型以運動性及閒逸性居多,休閒參與趨向中低程度,顯示休閒活動規劃上仍不足 三、北區大學生知覺生活壓力感受趨向中低程度,生活壓力來源以就業壓力、課業壓力、自我認同壓力等層面最多。 四、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其課業壓力、人際壓力有差異性存在;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其就業壓力、自我認同壓力有差異性存在;不同學校類型之大學生其課業壓力、感情壓力及就業壓力有差異性存在。 五、北區大學生休閒涉入程度與生活壓力感受有關係,休閒涉入與自我認同壓力呈現高度負相關,尤其在社會連結、認同肯定層面最顯著;家庭壓力與中心性、社會連結呈低度正相關;感情壓力與社會連結及認同表達呈低度正相關。 本研究亦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建議,以供大學生、家長及高等教育機構後續研究者之參考。Item 北區某科技大學課程結合服務學習之實施及學習成效研究(2013) 邱碧蓮; CHIU, PI LIEN本研究以教師開設之服務學習課程為研究主體,探討北區某科技大學推動課程結合服務學習之實施情形及學生學習成效。首先,瞭解實施學校行政協助情形;其次,探究教師進行課程遭遇之問題;最後,則分析學生參與課程之學習成效。 本研究選擇質性研究方法,採立意取樣方式,選定開設服務學習課程2學期以上經驗之教師,研究其所開設結合服務學習之課程情形。邀請開設課程5位教師、承辦服務學習課程之業務行政人員2位,以及每門課程各選取服務日誌心得內容較佳之同學1位,共有5位同學,以上共計12位研究參與者進行正式訪談。另外,蒐集服務日誌瞭解課程運作與學習情形,並參考5門課程之學生服務日誌,研究資料運用三角檢正增加本研究信實度。 本研究提出結論如下:1.行政協助有助於課程結合服務學習實施;2.課程結合服務學習有助提升專業學習及社區關懷;3.課程結合服務學習增進師生關係;4.課程結合服務學習提昇學生發展能力、情緒管理、發展獨立性及自我認同等學習成效。 最後,對技專校院推動服務學習課程做出建議如下:1.建議增加服務學習課程教師評鑑項目;2.簡化課程相關行政程序並提供協助;3.增進教師帶領學生反思之機制;4.訓練TA協助課程;5.公開表揚學生給予獎勵;6.將課程結合服務學習列入敬業態度畢業門檻之ㄧ。Item 台北縣國中生休閒參與及情緒調整之相關研究(2005) 蘇瓊慧; Su, Chiung-Hui青少年正值身心快速發展,又需面對各方壓力,時常累積許多情緒,而休閒活動正可紓解青少年的身心壓力,提供疏導負面情緒的管道。基於此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國中生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度及情緒調整之間的相關情形,研究目的有四:1.了解台北縣國中生休閒參與類別、休閒滿意度及情緒調整的現況。2.了解台北縣國中生的不同一般變項在休閒參與類別、休閒滿意度及情緒調整的差異情形。3.分析台北縣國中生的休閒參與類別、休閒滿意度及情緒調整的關連性。4. 分析台北縣國中生的一般變項、休閒參與類別、休閒滿意度對情緒調整的預測作用。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及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為「一般變項調查表」、「休閒參與類別調查表」、「休閒滿意量表」、「情緒調整量表」,研究對象為九十三學年就讀於台北縣的國中生,共計施測1320位國中學生,其中有效問卷1250份。資料以卡方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複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所得主要結論如下。 一、台北縣國中生最常參與的前三類休閒活動是娛樂性、社交性及服務性休閒活動。 二、台北縣國中生的休閒滿意度在整體及各層面皆擁有中上的滿意度。 三、台北縣國中生的情緒調整在整體及各層面皆具中上程度的調整狀況。 四、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在知識性、藝術性、社交性、服務性及娛樂性等休閒參與類別和休閒滿意度的心理、社會、鬆弛、生理等層面皆存在顯著差異;但在整體和各層面的情緒調整皆未達顯著差異。 五、學業成績對台北縣國中生的知識性、藝術性、社交性及娛樂性等類別的休閒參與、整體及心理、教育、社會、鬆弛、美感等各層面的休閒滿意度、整體及各層面的情緒調整有影響。 六、親子關係對台北縣國中生的戶外性、知識性、藝術性及服務性等類別的休閒參與、整體及各個層面的休閒滿意度及情緒調整皆有影響。 七、同儕關係對台北縣國中生的整體休閒參與及休閒參與的體能性、知識性、藝術性、社交性及服務性等類別的休閒參與、整體及各個層面的休閒滿意度與情緒調整皆有影響。 八、台北縣國中生各類別的休閒參與和休閒滿意度及情緒調整皆有顯著相關。 九、台北縣國中生各層面的休閒滿意度與情緒調整皆有顯著相關。 十、「心理」、「社會」、「教育」、「鬆弛」、「美感」、「同儕關係」、「親子關係」、「學業成績」,可以顯著預測情緒調整,並有效解釋情緒調整39.7%的變異量。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學生、父母、教育單位及未來之研究提供建議。Item 台北縣高中生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2007) 陳玫伸; Chen, Mei-Shen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高中生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之關係,主要目的在了解:一、台北縣高中生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的現況;二、不同個人背景的高中生在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的差異情形;三、高中生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的相關情形;四、高中生背景變項與社團參與態度對自我效能的預測力。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社團參與態度量表」及「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為研究工具,台北縣高中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分層抽樣方式為原則,共取得有效樣本820份。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驗證本研究假設。 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台北縣高中生展現中上程度的社團參與態度及中等程度的自我效能。 二、台北縣高中生其社團參與態度會因家長支持度、社團參與職務、社團每週參與時數、社團參與年資、社團參與動機及社團參與滿意度的不同,在整體及分層面上具有顯著差異。 三、台北縣高中生其自我效能會因性別、學校背景、學業成績、家長支持度、社團參與類別、社團參與職務、社團每週參與時數、社團參與年資、社團參與動機及社團參與滿意度的不同,在整體或者分層面上具有顯著差異。 四、台北縣高中生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存在。 五、台北縣高中生背景變項、社團參與態度對自我效能具有預測作用。 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如何增進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提出若干建議,以供教育行政主管單位、學校行政、家長、學生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Item 台東卑南族建和部落文化旅遊現象研究(2017) 江坤勱; Chiang, Kun-Mai文化旅遊在旅遊休閒領域中已然成為不可擋的趨勢,尤其近年來原住民觀光蔚為一股風潮。具有獨特性的文化是遊客對原住民部落感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運用族群文化資源結合旅遊,滿足遊客感受,貼近遊客生活經驗是一重要課題。然而在參與族群文化時,因為主/客的立場、關係、認知不同,互動時會有不少落差與影響,對於當地人文及自然環境產生不小的改變。如何發展文化旅遊但不過度消費部落本身的傳統,讓主/客能從中獲得成長,此一議題便值得關注。 本研究以台東卑南族建和部落為例,運用準參與觀察與非參與觀察、深度訪談等方法來搜集資料,選擇東道主與遊客受訪者各五位,以民族誌體例書寫,並以旅遊人類學中的主/客關係為分析角度,再輔以文化旅遊理論基礎與研究者田野經驗設計訪談大綱,針對東道主與遊客深入瞭解建和部落的代表特色、東道主與遊客互動之現象、文化旅遊產生的影響、文化旅遊的未來發展等面向。 分析部份則分別從東道主與遊客的角度,根據各自的訪談內容進行對照分析,做出發展文化旅遊的潛力(文化資源的豐富性與發展限制、部落內部的溝通與協調、追求文化保存與發展旅遊的平衡)、東道主與遊客互動關係之建立、文化旅遊中的交換行為等三項結論。研究貢獻則為厚實文化旅遊的理論深度、增進遊客對文化旅遊的認識與瞭解、提供原住民部落文化旅遊的發展規劃。研究建議部份,建議遊客要抱持尊重的心態、學習的謙卑感以及同理的視角;東道主部份則從資源盤點與整合、引進外部資源、主客關係建立、制度規範、經營等給予實質建議。研究限制部份因受到研究者的身份、語言、時間、缺乏政府部門補助計畫的資料等影響,因此本研究未盡完美。本研究對於後續研究方向也做出可針對建和部落發展文化旅遊的成果檢視、補全政府部門補助計畫的資料參考、進行比較研究、關注文化旅遊對部落文化產生的質變研究等建議。Item 國民中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影響因素之研究-以某校社會及綜合領域課程為例(2019) 黃心怡; Huang, Hsin-Yi本研究旨在探討某校自九年一貫以來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及其相關影響因素。本研究採質性研究進行,先邀請2位參與校本過程發展的教務行政人員進行前導訪談以瞭解校本課程發展的經過,再於正式研究時訪談3位社會科、綜合活動科參與校本課程發展的教師,最後透過訪談內容進行分析,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行政端專業課程領導及教師內在動機可促進某校校本課程發展。 二、教師專業、外在與內部資源提供及教師社群的互動可維持某校學校本位課程持續發展。 三、課程發展人員的異動、行政支援不足及學校氣氛的轉變皆會阻礙某校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四、某校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從教師意願為主逐漸轉型為以領域開課為原則。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一、學校行政人員 (一)學校行政應激發教師內在動機引起其參與意願與責任感。 (二)學校行政應主動肯定教師付出以提升其成就感。 (三)學校行政應增加溝通管道促進行政與教師之間良性互動。 (四)學校行政應透過課程發展委員會將校本課程的發展制度化。 二、教師 (一)資深教師可透過經驗傳承延續課程價值與精神 (二)開課教師應組成教師社群與教師夥伴合作 (三)教師應實踐終身學習精神以累積自我能量 三、未來研究 (一)十二年國教推行後,校本課程的去留與發展值得做更深入的探討。 (二)研究範圍可以對於修課學生的看法進行探究或延伸至其他領域課程的發展進行比較。Item 國民中學綜合活動領域童軍科重理解的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國中為例(2022) 劉奕初; LIU, YI-CHU本研究旨在探究運用重理解的課程設計方法設計國中階段童軍科單元課程之歷程,其次為單元教學方案實施之過程與修正因應策略,最後探討課程實施過後,學生的學習表現與學習成就的改變。研究者採行動研究法進行本次研究,以日月國中八年級四個班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露營單元課程共九堂課。課程方案以重理解的課程設計為教案設計模式、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素養導向為理念、以學習者為中心並提高學生的學習熱忱為主軸,設計露營課程教學方案。藉由課程中知識、技能與態度的培養,結合真實情境的實作任務,協助學生產生學習遷移並將所學應用於生活。本研究以蒐集學生上課學習單、觀課紀錄、教師省思札記、學生實作成果等資料進行質性研究分析,其結果如下:一、側重舊有經驗的連結及情境設計,達成真正的「理解」。二、調整教材內容,聚焦於核心問題。三、線上課程模式的轉變,影響學生學習狀態。四、以UbD模式設計教案,能讓學生達到「說明」、「應用」、「觀點」,並落實於真實情境中。由以上結果總結可得,藉由以重理解的課程設計實施童軍科露營課程後,學生能透過實作任務整合與應用所習得之知能,並於其中評估總結自我學習狀況、根據自身經驗給予他人建議。最後依據研究結論,給予綜合活動領域童軍科教師、學校行政人員及未來研究者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