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陳學志"
Now showing 1 - 20 of 276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1200 個中文雙字詞的聯想常模與其被聯想反應參照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7-09-??) 胡中凡; 陳彥丞; 卓淑玲; 陳學志; 張雨霖; 宋曜廷; Jon-Fan Hu, Yen-Cheng Chen, Shu-Ling Zhuo, Hsueh-Chih Chen, Yu-Lin Chang, Yao-Ting Sung字詞聯想是探索人類知識結構重要的工具之一,已被應用在教育、臨床、消費等研究領域,因此建立一個含有大量刺激辭彙的聯想常模有學術與應用面的意義。過去國內的聯想常模多針對特定類別的詞彙編製,缺乏含大量一般中文詞的聯想常模,故本研究將建立含大量一般中文詞的聯想與被聯想反應參照表。預備性研究請30 位參與者評定高/低頻各900 個雙字詞的7 點心像度。刪除心像評定結果標準差過大的詞彙後,從高/低頻詞中各挑選出200 個高/中/低心像程度共1200 個詞彙作為正式研究的刺激,另使104 位參與者評定其情緒價性以便後續研究者使用。正式研究共1200 個參與者進行實驗。每位參與者只對其中200 個刺激詞彙進行反應,因此每個刺激詞彙可得200 個聯想反應,依此建立聯想常模並分析出每個刺激詞彙的聯想反應共通性、各別性、與詞彙的被聯想反應參照表。本研究發現,低頻詞的聯想反應較高頻詞集中;心像程度愈高參與者的聯想反應愈一致。本研究產生的常模可幫助後續研究者更嚴謹地探索中文語義網路結構與操弄實驗。Item CLIL童軍雙語教學對國中生童軍學習表現、學習動機及創造力之影響(2022) 江潔; Chiang, chieh本研究旨在了解影響國中生經過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童軍科雙語教學後,在童軍科及英文科學習表現、學習動機及創造力表現之關係。本研究使用的方法為準實驗設計研究法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臺北市84名七年級學生為實驗對象,隨機分派成實驗組(CLIL雙語教學法)45名、控制組(全中文教學法)39名。經過教學九週共計18堂課,每節課45分鐘。以「童軍科學習動機量表」、「英文科學習動機量表」、「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竹筷子的不尋常用途」、「童軍繩結單元課程試卷」、「童軍雙語課程英文試卷」、「英文科段考成績」、「學生質性回饋建議」、「學習單」及「觀課紀錄」作為研究工具,透過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 CLIL雙語教學融入童軍課程後不影響學生對童軍課程的學習動機。2. CLIL童軍雙語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有部分正向影響,尤其在學習情境層面上更具有顯著提升,顯示教學情境在雙語教學中的重要性。3. CLIL童軍雙語教學不影響學生在童軍課程上的學習表現。4. CLIL童軍雙語教學後實驗組在語言學學習目標的達成率高且達到顯著。5. CLIL童軍雙語教學後實驗組在變通力提升效果最為顯著。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探究雙語教育之意義與價值,並對未來研究及國中雙語教育相關實務提出建議。Item CoRT創造思考課程對國中生創造力與創意表現之影響(2008) 周欣樺本研究旨在根據Edward de Bono的CoRT方案,設計一套適合國中生的CoRT創造思考課程,探討課程對國中生創造力和創意表現之影響。本研究採用「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台北縣某公立國中七年級三個社團的學生,其中參加「創造高手社」者為實驗組,參加「環保巧手社」者為對照組一,參加「桌球社」者為對照組二。 研究工具包括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創意玩具實作評量、作業單、期末課程回饋表、教學省思札記、實驗組學生訪談大綱。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共變量分析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考驗。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方面 (一)創造高手社在語文流暢力、語文變通力、語文獨創力皆顯著優於桌球社。 (二)創造高手社在語文獨創力顯著優於環保巧手社。在語文流暢力、語文變通力則未達顯著差異。 (三)創造高手社在圖形流暢力、圖形獨創力、圖形精進力顯著優於桌球社。在圖形變通力未達顯著差異。 (四)創造高手社在圖形流暢力、圖形獨創力顯著優於環保巧手社。在圖形變通力、圖形精進力則未達顯著差異。 二、在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方面 創造高手社和環保巧手社、桌球社在冒險性、好奇心、想像力、挑戰性的得分上均未達到顯著差異。 三、在創意玩具實作評量方面 (一)創造高手社在創意玩具實作評量之精密性與總分的得分顯著優於桌球社。在獨創性、適切性、理念則未達顯著差異。 (二)創造高手社和環保巧手社在創意玩具實作評量之獨創性、精密性、適切性、理念與總分的得分皆未達到顯著差異。 四、CoRT創造思考課程能帶給實驗組學生正向感受。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未來研究的建議,以作為後續進行CoRT創造思考課程之參考。Item Covid-19疫情下國小安親班老師遠距教學之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2023) 陳瑩珍; Chen, Ying-Jan現今社會的趨勢,由於物價上漲,都需要雙薪以維持家計,再加上社會組合結構改變,另類家庭比例增加(單親、隔代教養、新住民或多元文化家庭等),所以有很多的家庭延伸出兒童課後照顧的需求;再加上家庭收入增高且孩子又生的少,父母相對比較有能力為自己的孩子在教育上有充裕的投資,且國小安親班較能配合家長上下班時間與對孩子課業與生活上的照顧需求,所以近年來進入國小安親班的比例增加很多。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將原本實體的安親課業照顧教學模式必須改為線上教學,政府的施政方向是購買入大量的電腦,為了不讓疫情不上學而中斷孩子們的學習,而安親班老師同時也要認真思考,如何突破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安親班老師能充分使用線上教學,了解其優點與可能影響線上教學的因素,來發展其解決方案,並降低使用線上教學的疑慮。疫情造就了線上教學的契機,學生在線上學習的比率提升,但家長卻對學生是否有幫助的支持度下降,顯示線上教學出現了困境。學習場域回到了家裡,除了要注意到孩子的學習狀況外,也要確保如何維持孩子的學習品質;疫情間線上教學也讓原本許多安親班的智慧教學設備不足,以及安親班老師在數位教學工具應用的挑戰一一浮現。疫情對教育帶來了衝擊,也加速線上教學成為學習主流,讓安親班教學服務方式大翻轉。研究者運用問卷調查方式探討新北市國小安親班老師線上教學的困境與因應策略,自編「Covid-19疫情下國小安親班老師線上教學之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線上教學困境涵蓋「備課困境」、「家長感受困境」與「教學成效困境」等3個層面;線上教學困境的因應策略涵蓋「科技有用性」、「資訊設備提升」與「學習有效性」等3個層面。研究結果指出新北市國小安親班老師對線上教學之困境受到「家長感受困境」與「教學成效困境」的正向影響,「資訊設備提升」與「學習有效性」亦正向影響線上教學困境的因應策略;意指透過設備的提升,學生可以更有效地參與線上學習,解決因學習資源不足、互動不足等問題所產生的困境,而設備提升也可以激發學生對於線上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在線上教學中,學生常常需要自主學習,缺乏專業的指導和支持;因此,安親班老師可以提供學習指導和反饋,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最後,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未來研究建議。Item Mednick聯結理論之檢驗暨中文遠距聯想測驗之解題歷程分析(2009) 吳清麟; Qing-Lin Wu中文遠距聯想測驗係任純慧、陳學志、練竑初、卓淑玲(2004)根據Mednick(1962)發展的遠距聯想測驗,並考量華人使用中文字之情形編製而成。其題目包含三個中文刺激字,如:生、天、溫,要求受試者找出一個能與這三個刺激字各自組成合法雙字詞的目標字,如:氣。然而,截至目前為止,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所依循的Mednick聯結理論,後續研究對於該理論檢驗結果並不一致(李秀瓊,1999;林緯倫、連韻文、任純慧,2005;Coney& Serna,1995;Gough,1976;Milgram & Rabkin,1980;Ward,1969),且現今亦沒有以中文單字為刺激材料所建立的聯想反應階層,便無從得知中文遠距聯想測驗的理論基礎是否與Mednick所述者相同。除此之外,黃博聖、陳學志(2003)針對個體於中文遠距聯想測驗解題時的內在歷程提出假設,認為個體在本測驗的解題歷程蘊含與創造性思考歷程相同的要素。然而,此說法卻同樣缺乏實徵研究加以支持,導致現有中文遠距聯想測驗的效度普遍不高(任純慧等人,2004;黃博聖等人,2003)卻不得其解。倘若研究者能對於中文遠距聯想測驗的理論基礎以及解題歷程有更深入的瞭解,或許便能改善目前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效度普遍不佳的現況。因此,本論文便透過三項研究檢驗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所依循理論,以及分析個體於中文遠距聯想測驗解題時的內在歷程。研究一採用研究參與者於中文字詞聯想作業的聯想反應檢驗Mednick聯結階層概念的三項效果假說,結果顯示強度與順序兩項效果與假設相符,而比例效果則否。研究二先建立以聯想反應詞彙出現頻次及其順逆向關係預測詞彙聯結強度之迴歸方程式,再探討參與者在不同目標詞彙聯結強度之中文遠距聯想測驗試題表現會否與其在其他創造力測驗分數之相關值有所差異,藉以瞭解詞彙聯結強度對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效度之影響。結果符合預期,低目標詞彙聯結強度(即遠距概念)之試題其與效標作業的相關值顯著大於高目標詞彙聯結強度(即近距概念)者。研究三則探討個體進行中文遠距聯想測驗解題時,於解題之初及詞彙聯想與搜尋階段時的可能情形。結果發現個體在解題之初,挑選刺激字進行聯想時,最容易受到刺激字擺放位置所影響,其次為目標詞頻;在詞彙聯想與搜尋階段,個體會分別採用類疊式、循序式及跳躍式等聯想方式進行詞彙搜尋。其中,循序式與跳躍式聯想所使用比率愈高,觸接到正確答案的機率愈高;反之,類疊式聯想則否。此結果與假設相符,表示個體於本測驗的解題歷程確實與創造性思考相仿。綜合本論文的發現,除了為中文遠距聯想測驗本身效度研究累積相關實徵證據,並提供往後研究在試題編製的參考,以期使中文遠距聯想測驗的發展更加完善。Item 「一起玩節奏!」桌遊融入音樂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學習成效及動機的影響(2022) 王妤茵; Wang, Yu-Yin本研究旨在探討「Learning Rhythm Ready Go!」(一起玩節奏!)融入音樂節奏教學是否有助於提升學習成效及學習動機。在預備性研究,研究者首先完成初步卡牌與遊戲設計,經過與現職國中小音樂教師進行專家小組討論,蒐集專家評鑑集與回饋,再修正完成正式版的桌遊。在教學實驗,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國小六年級十個班的學生,共計277人。實驗設計採用「準實驗法」進行實驗設計,以班級為單位隨機分成實驗組152人與對照組125人,本實驗課程進行八周,每周一堂課。研究中所用之工具包含「Learning Rhythm Ready Go!」(一起玩節奏!)桌遊、「節奏能力測驗」與「音樂課程學習動機量表」,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檢驗本研究之研究假設,並依據「學生課程回饋單」質性資料補充量化資料的分析結果。本研究主要發現:( 1 ) 透過專家評鑑模式進行「Learning Rhythm Ready Go!」(一起玩節奏!)桌遊設計的評定,結果顯示自製桌遊能符合國小六年級學生於音樂節奏認讀之學習需求。( 2 ) 實驗組在節奏能力測驗之成績高於對照組。( 3 ) 實驗組在學習動機量表之價值、預期、情感及執行意志四項分量表中,明顯優於對照組。( 4 ) 整體上,桌遊融入音樂科的節奏教學中是可行且有效的。Item 不同國籍新住民子女之開放性與封閉性創造力比較研究(2019) 許煜偉; Hsu, Yu-Wei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國籍新住民子女開放性創造力、封閉性創造力與創造力傾向之研究。本研究以雙北地區 7 至 9 年級中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立意抽樣,並採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 問卷的回收並篩選後之有效樣本數,新住民子女 137 份,本國籍子女 136 份,共計 273 份,其中,中港澳地區新住民子女樣本數 75 份,東南亞地區 62 份。 : 本研究工具採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中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威廉斯創造傾向測驗」為研究工具,進行變異數分析之統計考驗。 研究結果發現:(一) 開放性創造力, 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之各向度中,本國籍子女在圖像流暢力、圖像變通力、圖像精密力 的創造力表現皆優於新住民子女;而東南亞新住民子女在圖像流暢力 的創造力表現臨界顯著優於中港澳新住民子女。(二)封閉性創造力,在中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中,東南亞國籍之新住民子女顯著大於本國籍之子女與中港澳國籍之新住民子女(三)在威廉斯創造傾向各向度中,本國籍與新住民子女創造力傾向上的表現無顯著差異。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針對未來研究與實務上提出建議。Item 不同字形背景之西班牙語及泰語為母語之中文學習者在形構和位置判斷作業之差異分析(2010) 張瓅勻; Chang, Li-Yun語言遷移是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的重要議題之一,根據聯結理論:母語與目標語之間相似性的多寡影響遷移的結果;此假設獲得跨語言研究的支持,但過去研究大多以英語為目標語,其形音對應的特性難以區別遷移的結果來自字形或聲韻。本研究提出「視覺空間字形距離假說」,以距離中文相對近的泰語和距離相對遠的西班牙語作為自變項,中文形構規則性和部件位置規則性作為依變項,探討不同字形背景之中文學習者在中文字形構判斷作業和部件位置判斷作業上的差異。實驗1-1發現:參與者在形構合法與不合法的判斷作業中,受到形構頻率的影響,且泰語優於西班牙語;實驗1-2中,頻率效果在形構頻率高與低的判斷作業中消失,亦無母語的主要效果。實驗二得到母語、部件頻率、字度的三因子交互作用,結果顯示:第一、部件頻率有主要效果,參與者在高頻的表現較佳;第二、參與者在字度差異大的條件下表現較好;第三、泰語和西班牙語的表現略有差異。根據實驗結果推論:中文為第二語的學習者能覺察形構合法性及部件位置合法性,且主要受到形構及部件頻率的影響;此外,泰語者的組字覺識略優於西班牙語者,可能是受到母語字形與中文字形較相似的影響。本研究結果大致支持聯結理論,並支持形構規則性與部件位置規則性在中文組字知識中的重要性。Item 不同幽默風格及人格特質對銀行從業人員工作滿意度之影響(2017) 白苑靜; Pai, Yuan-Ching不同幽默風格及人格特質對銀行從業人員工作滿意度之影響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國內某銀行從業人員為主要研究對象,探究銀行從業人員幽默風格及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度之影響,並分別依以下三個面向作探討;一、銀行從業人員幽默風格、人格特質及工作滿意度之現況;二、銀行從業人員幽默風格、人格特質及工作滿意度之關聯情形;三、銀行從業人員幽默風格及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度之預測效果。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收回有效問卷156份。研究工具包含「正體中文版幽默風格量表」、「五因素人格特質量表」、「工作滿意度量表」。透過描述統計、皮爾遜積差相關、階層迴歸等分析後,本研究結果顯示: 一、銀行從業人員幽默風格傾向使用正向幽默風格,即「親和型」及「自我提升型」幽默風格。其人格特質傾向「友善性」及「嚴謹性」,工作滿意度良好。 二、銀行從業人員幽默風格與人格特質具關聯性,其中攻擊型幽默風格與友善性人格特質具最高預測力,呈負相關。親和型幽默風格與外向性人格特質之相關程度為次高關聯性,呈正相關。正向幽默風格對外向性人格特質及開放性人格特質有正向預測力;對神經性人格特質有負向預測力。 三、銀行從業人員幽默風格及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度之預測: 1.銀行從業人員之背景對工作滿意度無顯著預測效果。 2.自我提升型幽默對工作滿意度有顯著預測效果,銀行從業人員自我提升型幽默風格傾向愈高,則工作滿意度愈高。親和型、攻擊型、自我貶抑型等幽默風格則對工作滿意度無顯著預測效果。 3.人格特質的變項當中,外向性、友善性、開放性等對工作滿意度無顯著預測效果。銀行從業人員的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度之預測力,以嚴謹性與神經性等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度具顯著預測效果。嚴謹性人格對工作滿意度具正向預測效果,神經性人格對工作滿意度具負向預測效果,顯示嚴謹性人格特質愈高、神經性人格特質愈低者,對工作滿意度愈高。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相關建議,以作為銀行從業人員、組織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幽默風格、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Item 不同發展階段的創造性潛能與傾向潛在組型及創意自我效能中介效果(2015) 張雨霖; Chang, YuLin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國不同發展階段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及情意傾向,在量與組型方面的發展趨勢,並青少年階段為例,探討創意自我效能在不同學習階段對於創造性潛能及傾向的中介效果。研究一的研究參與者係由研究者於臺灣北中南東區以便利取樣、叢集取樣的方式,由自行收集1185名國中及高中職學生(男性49.2%,有效回收率80.94%)。為擴展本研究分析的範圍,另納入兩筆過去其他研究收集的資料,分別為194名大學及在職碩士專班學生,以及2931名國小、國中學生,共計採用4310名研究參與者的資料。研究二的研究參與者則為研究者由研究一的參與者中以便利取樣方式選取507名進行施測與分析。研究工具包含:新編創造圖形(畫人)思考測驗、威廉斯創造傾向量表、創意自我效能量表。研究一首先採用多變量變異數分析(MANOVA)以及趨向分析,分別分析不同發展階段學生在新編創造圖形思考測驗以及威廉斯創造傾向量表的差異以及發展趨向,接著使用潛在剖面分析技術,探討全體研究參與者的創造性潛在剖面組型,並且透過卡方檢定比較其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人數分布差異。研究二使用t檢定檢驗不同學習階段的創意自我效能差異,並使用階層迴歸及拔靴法(bootstrapping mothed)檢驗創意自我效能對擴散性思考及創造傾向在不同學習階段上的中介效果差異。研究結果為:(一)由國小至大學以上的學生,創造性認知潛能與創造性傾向不僅整體有發展階段上的差異,且流暢、變通、獨創、冒險、好奇、想像、挑戰七個指標中,除冒險之外大致上都有顯著的線性趨向,惟流暢、變通、獨創每個學習階段之間都有差異且穩定上升的趨勢比較明顯;冒險沒有階段上的差異;好奇、想像、挑戰在國中與高中之間有顯著差異,整體雖有線性趨向但較為平緩。(二)由小學至大學以上的學生,可透過圖形創造思考的流暢、變通、獨創,以及創造性傾向的冒險、好奇、想像、挑戰七個指標,抽取並建構四個組型的潛在剖面模型,分別命名為「超高思高傾」、「高思低傾」、「中低思高傾」、「低思低傾」。(三)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及以上學生各階段在四個組型的人數百分比有顯著差異,國中較小學增加超高思超清、高思低傾,減少低思低傾;高中較國中增加超高思高傾、高思低傾、中低思高傾,減少低思低傾;大學及以上較高中增加超高思高傾與高思低傾,減少中低思高傾及低思低傾。(四)高中學生的創意自我效能全量表及「創意思考策略」、「創意成品信念」顯著高於國中生,「抗衡負面評價」與國中生沒有差異。(五)整體而言,創意自我效能在青少年的創造性潛能與創造性傾向之交互影響關係中,扮演中介的重要角色。惟國中階段創意自我效能以及各分量表對擴散性思考與創造傾向關連性之中介效果大於高中階段。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國內不同學習階段推動創造力教育的著墨重點提出建議。Item 不同結果狀態對正、負向回饋的注意與回憶效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7-06-??) 黃博聖; 劉政宏; 陳學志; Po-Sheng Huang; Cheng-Hong Liu; Hsueh-Chih Chen教師或他人所提供之回饋,是影響學習表現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人們對於正向與負向回饋的觀看傾向與回憶效果,以及在不同結果狀態(好結果或壞結果)下,是否會影響人們對回饋的處理。在研究中,先請參與者填寫心理健康量表,透過給與虛構的心理健康百分等級分數,來操弄結果狀態(高分結果、低分結果),並使用眼動儀來記錄正向與負向回饋的觀看時間,接著進行自由回憶與再認回憶的測量。研究結果指出:(1)人們傾向會對負向回饋有較多的觀看時間與較好的再認回憶,支持解困模式的觀點;(2)結果狀態並未改變人們對回饋的觀看與回憶,不論是在好結果或壞結果的情境下,皆會對負向回饋有較多的觀看與再認。最後,討論本研究結果在理論文獻與教育實務的貢獻與應用。Item 不同運動訓練類型改善高齡者早期失智傾向與主觀幸福感之成效研究—以執行功能為中介變項(2024) 盧芷芸; Lu, Jhih-YunItem 中學生中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之心理計量特性(2014) 李孝儀; Lee Hsiao Yi本研究旨在建立「中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Chinese Word Remote Associate Test, CWRAT) 的臺灣國、高中常模並檢驗其信、效度。選取臺灣北、中、南、東四區,共1486名國高中職學生進行施測,發現在CWRAT信度上國中生為.81、高中生為.82。在效度上,CWRAT與頓悟性問題作業的相關國中甲、乙及高中甲、乙式分別為.36、.38、.31、.18。CWRAT與威廉斯創造傾向量表各分量表的相關方面,僅有高中乙式與冒險、挑戰有顯著相關(r=.40、.42),其餘各版本與威廉斯創造傾向量表各分量表皆無顯著相關。CWRAT與新編創造思考測驗間,僅有國中甲式與語文獨創,其餘均無相關。CWRAT甲乙式與國中同儕互評創造力排序達顯著相關(r=.25);與高中學業成績班級排名有顯著相關(r = .30);與高中教師評定之創造力得分呈現顯著正相關(r = .33)。CWRAT國高中生得分的性別差異方面,不論甲、乙式女生的答對率皆顯著高於男生。CWRAT國高中生得分的學歷差異方面,高中生的答對率顯著高於國中生。綜合上述可知,CWRAT的信效度部分得到支持。Item 中學生幽默感與創造性潛能、創造傾向之關聯研究(2017) 魏振原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學生幽默感與創造性潛能、幽默感與創造傾向之關係。本研究採便利抽樣,以臺北市、新北市、臺南市與高雄市七至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回收有效樣本數為939份。採用「多向度幽默感量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中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頓悟問題」、「威廉斯創造傾向測驗」為研究工具,以積差相關、迴歸分析與典型相關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擴散性思考部分,除了語文流暢力與笑的傾向、語文變通力與笑的傾向、語文獨創力與對幽默的態度、圖形獨創力與笑的傾向、圖形精進力與社交情境的幽默能力未達顯著,其餘各向度呈現不同程度的顯著正相關。2.頓悟僅與幽默理解達顯著正相關。3.詞彙遠距聯想部分除了與笑的傾向無相關,其餘皆達顯著正相關。4.創造傾向之冒險、好奇、想像與挑戰,皆與幽默感各向度達顯著正相關。5.幽默創造能預測擴散性思考的表現。6.幽默理解能預測頓悟的表現。7.對幽默的態度、笑的傾向能聯合預測詞彙遠距聯想的表現。8.幽默創造、社交情境的幽默能力、笑的傾向與對幽默的態度能聯合預測冒險。9.幽默創造、社交情境的幽默能力能聯合預測好奇。10.幽默創造、社交情境的幽默能力與笑的傾向能聯合預測想像。11.社交情境的幽默能力、幽默創造與對幽默的態度能聯合預測挑戰。12.幽默理解、幽默創造、幽默因應、社交情境的幽默能力與對幽默的態度等幽默感越高時,在語文流暢力、語文變通力、圖形流暢力、圖形變通力、詞彙遠距聯想與頓悟等創造性潛能上的表現也越高。13.當整體的幽默感越高時,整體的創造傾向也越高。14.當社交情境的幽默能力越低且笑的傾向越高時,創造傾向之想像就會越高但挑戰力則越低。最後,本研究依據結論,針對未來研究與實務上提出建議。Item 中學生日常創造力表現之經驗取樣分析研究(2018) 廖燕玉; Liao, Yen-Yu本研究旨在以經驗取樣方法收集中學生日常創造力活動紀錄,並分析中學生日常創造力之型態。研究者抽取臺灣地區一所國中及一所高中共80人為樣本。本研究之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中學生創意日誌」、「創意自我效能量表」(洪素蘋、林珊如,2004)、「新編創造力思考測驗」(吳靜吉等人,1998)及「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林幸台、王木榮修訂,1994)。以「中學生創意日誌」收集學生兩週內每日的創意表現行為。接著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方法分析中學生每日創意活動紀錄,並歸類出創意表現之類別和計算頻率,並據以分析中學生日常創造力。 結果發現:中學生日常創造表現可區分為生活體驗、人際互動、知識學習、想像思考、文學、藝術等六類。其中,藝術類出現頻率最高,為34.63%,人際互動次高,為19.61%,其他依序為生活體驗14.93%,知識學習14.83%,文學8.88%,想像思考最少,為7.12%。其次,中學生創意活動的類別,會因學生教育階段而有顯著差異,國中生在「知識學習」、「藝術」方面的創意活動及整體的創意活動數量和分數均多於高中生;此外不同性別的學生也有顯著差異,女生在「藝術」方面的創意活動及整體的創意活動數量和分數均多於男生。再者,中學生日常創造力的整體表現與創意自我效能量表中的創意成品信念、創意自我效能達顯著關聯;與新編創造力思考測驗則有低度或中度正相關,其中擴散性思考之圖形流暢力、圖形變通力、圖形獨創力均達顯著水準;而與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中的想像力、挑戰性達顯著關聯。 本研究是國內首度使用經驗取樣法來探討日常創造力表現的論文,證實經驗取樣法可以用來測量學生的日常創造力,期盼未來能對創造力的評量與發展有所貢獻。研究者最終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實務工作及後續研究之參考。Item 中文版「種族本質觀量表」之修訂及其信、效度分析(2016) 李美怡; Li, Mei-Yi種族本質信念(racial essentialism belief)為一種個體對於種族本質觀點的認知差異,近年來此概念已廣泛被應用至社會心理學各個領域,並已發展出相關測量工具。然而,過去多以成人為對象,少有研究者針對青少年進行量表編製。據此,本研究即欲發展一套適合國內青少年以上個體使用的種族信念量表:中文版「種族本質觀量表」(Chinese racial essentialism scale;CRES)。本量表翻譯自No與其同僚(No等人, 2008)發展的種族信念量表,在中文化修訂上分為五個部分,首先以115位中學生進行預試分析,並針對預試結果進行題意修訂以利青少年施測。第二部分即以148位中學生對調整後的CRES進行項目分析,結果顯示,CRES各題項間具有良好的鑑別度。第三部分對468位中學生進行信度分析、探索性因素及效標關聯效度的檢定。結果顯示,CRES具有穩定的二因素結構,兩子量表之內部一致性穩定(Cronbach’s α值 = .70 ~ .79),且與各效標(智力信念、五大人格特質、認知閉鎖性與創造力)間的關係也大致符合預期,顯示CRES整體構念的有效性。第四部分額外抽取292位中學生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考驗其因素結構的複合效度,結果發現,二因素結構符合適配度指標的標準門檻。最後,以63位中學生間隔三週後施測,結果顯示,CRES具有良好的再測信度(r = .52 ~ .62)。綜合上述,透過五群不同的樣本比較來看,CRES具有穩定的信、效度,且適合青少年以上的個體使用。最後本研究針對CRES之後續研究與應用進行延伸討論,整體而言,CRES能有效測量青少年在種族信念上的個別差異,亦能延伸預測個體的心態封閉性和創造力,對教育、社會與人格心理學等領域具有實際應用價值。Item 中文部件組字與形構資料庫之建立及其在識字教學的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1-??) 陳學志; 張瓅勻; 邱郁秀; 宋曜廷; 張國恩; Hsueh-Chih Chen Li-Yun Chang; Yu-Shiou Chiou; Yao-Ting Sung; Kuo-En Chang近幾年來,字部件在中文字教學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因而提升字部件的應用和研究價值。中文部件(radical)是構成中文字的基本單位,每個中文字(character)由單一或多個部件在二維方形空間中,依照組字規則排列組合而成。從當代心理學研究成果來看,部件數、筆畫數越多,其字形組成越趨於複雜,學習者處理時所需的心理歷程也越繁複;然而,過去少有以正體中文所建立的完整部件組字與形構資料庫,或對部件之頻次位置、結構等進行竭盡式地分析,因此,教學者或學習者無法對正體中文的部件屬性有通盤的了解。基於此,本研究拆分6097個常用中文字,建立439 個基礎中文部件,並歸納11 種空間結構關係,以此建構中文部件組字與形構資料庫。本研究以此資料庫為基礎,分析出以下指標:1. 部件出現頻次、2. 常用字之結構關係出現頻次、3. 部件與結構關係之組合關係頻次、4. 中文部件之衍生字族集合(即具有某部件的所有中文字,如「麻」的衍生字,包括「嘛麼(嬤)摩麾磨(蘑)糜靡魔」)。期透過中文字各項指標與知識之建立,提供字詞研究與教學實務之教材編製作參考。Item 中文部件組字與形構資料庫之建立及其在識字教學的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1-??) 陳學志; 張瓅勻; 邱郁秀; 宋曜廷; 張國恩; Hsueh-Chih Chen Li-Yun Chang; Yu-Shiou Chiou; Yao-Ting Sung; Kuo-En Chang近幾年來,字部件在中文字教學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因而提升字部件的應用和研究價值。中文部件(radical)是構成中文字的基本單位,每個中文字(character)由單一或多個部件在二維方形空間中,依照組字規則排列組合而成。從當代心理學研究成果來看,部件數、筆畫數越多,其字形組成越趨於複雜,學習者處理時所需的心理歷程也越繁複;然而,過去少有以正體中文所建立的完整部件組字與形構資料庫,或對部件之頻次位置、結構等進行竭盡式地分析,因此,教學者或學習者無法對正體中文的部件屬性有通盤的了解。基於此,本研究拆分6097個常用中文字,建立439 個基礎中文部件,並歸納11 種空間結構關係,以此建構中文部件組字與形構資料庫。本研究以此資料庫為基礎,分析出以下指標:1. 部件出現頻次、2. 常用字之結構關係出現頻次、3. 部件與結構關係之組合關係頻次、4. 中文部件之衍生字族集合(即具有某部件的所有中文字,如「麻」的衍生字,包括「嘛麼(嬤)摩麾磨(蘑)糜靡魔」)。期透過中文字各項指標與知識之建立,提供字詞研究與教學實務之教材編製作參考。Item 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測驗編製及其解題認知成分之研究(2014) 吳哲源; Jhe-Yuan Wu本研究擬發展以中文部件組字為基礎的《中文部件組字遠距聯想測驗》(Radical Remote Associates Test, RRAT),期能形成針對華人遠距聯想之創造力進行測量的完整系統。在測驗編製上,首先挑選出60組具有同樣的部件之三個衍生字組,編成RRAT預試題本計60題。接著以196名大學生進行預試,依項目分析結果挑選出30題做為正式試題,並區分為難度、鑑別度相近的甲、乙兩式題本(各15題)。其次甲式以173名、乙式以187名大學生進行正式施測及信效度研究。結果發現,本測驗在信度方面,甲、乙兩版本內部一致性係數分別為.706與.685;在效度方面,兩版本皆與「中文遠距聯想測驗(Chinese Remote Associates Test, CRAT)」(任純慧、陳學志、練竑初、卓淑玲,2004)有顯著相關(r值分別為.317與.375),與「中文詞彙遠距聯想測驗(Chinese Word Remote Associates Test, CWRAT)」(黃博聖、陳學志、劉政宏,2012)有顯著相關(r值別為.585與.350),與「頓悟性問題測驗」(邱發忠,2005)亦有顯著正相關存在(r值分別為.417與.448)。另外本測驗與「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吳靜吉,1998)各指標皆無相關存在(r介於-.103與.151之間),顯示本測驗具有良好的聚斂效度與區辨效度。其次,本研究擬針對國內現存三種中文遠距聯想測驗(RRAT、CWRAT、CRAT)進行解題認知成分之探究。研究參與者為36位大專院校學生。研究參與者須完成由三種測驗挑選之各5道題目所組成的作業試題,並於答題後進行主觀頓悟感受評等,最後接受「頓悟性問題測驗」。結果發現參與者在三種中文遠距聯想作業型態之正確率與解題前的嘗試次數為無相關或負相關,顯示三種作業型態與解題前的嘗試次數無關聯。其中以CWRAT最為符合聯結理論之假設;其次在頓悟成分方面,RRAT與客觀的「頓悟性問題測驗」有最高的相關,且參與者的主觀頓悟感受亦最高。顯示RRAT的作業型態與頓悟思考的關聯較高。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針對遠距聯想及頓悟思考之測量與研究提出建議。Item 中文部件結構關係資料庫之建立及其在識字學習的應用(2009-08-01) 陳學志; 張國恩; 徐芝君; 詹雨臻; 張瓅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