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郝永崴"
Now showing 1 - 20 of 6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APP遊戲軟體於國小學生學習正負數概念之研究(2015) 林俊志; Lin, Jyun-Jr本研究旨在透過APP遊戲軟體,了解國小學生於正負數概念之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對於透過APP遊戲軟體學習數學之看法,研究採設計導向研究法,針對補習班的十六位學生進行研究;主要發現包括:運算規則是負數概念中較難習得的內容,六年級在校成績、學習態度、學習吸收度與家長重視成績的程度對於正負數概念的學習皆具有影響性。此外,學生於APP融入數學學習皆抱持正面看法。最後,關於APP內容及介面的設計,學生提出數項建議。期待本研究的結果與發現,能幫助國小學生之數學學習資源更為多元與個人化。Item COVID-19 疫情下新北市快樂國小教師教學轉變歷程之研究(2023) 張詩亭; Chang, Shih-TingCOVID-19疫情肆虐下,全球深受影響,疫情造成學校從實體上課改為居家學習,以同步遠距與非同步遠距方式進行教學,這是臺灣教育史上國小教師們首次以遠距離方式進行教學,而期間為了因應疫情變化也有不一樣的停課情形與教學方式。有鑑於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快樂國小(化名)教師在COVID-19疫情下之教學轉變歷程,採用個案研究法,透過訪談新北市快樂國小中的七名教師,並輔以分析觀課紀錄與教學文件來驗證訪談內容,以此了解國小教師在不同停課期間主要採取的遠距教學方式及原因、其所遇到的困境與調整方式、是否仍保留因應疫情而有的遠距教學方式及原因,以及教師於疫情前後對線上教學的看法。本研究記錄了七名教師在疫情下的教學轉變歷程,根據研究結果,教師教學轉變因疫情停課開始,教學方式主要因應停課情形,至今仍有教師保留疫情停課時的教學方式,研究也發現教師透過事前演練與提升教學能力能使遠距教學更加順利且有變化,學校與親師生互助能解決遠距教學大部分的困境。本研究期能幫助未來教師們在遇到如疫情這類特殊情形時能保持正向且開放的心態,並參考本研究結果做出適當的教學決定。Item PaGamO遊戲學習平臺融入國中九年級學生英語學習之研究(2019) 劉守惠; Liu, Shou-Hui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將 PaGamO 遊戲學習平臺融入國中英文課程後,對九年級學生在學習英文的學習態度及學習表現之影響,作為教學者日後教學之參考。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並搭配質性研究。以基隆市某市立國中九年級一個班級,共 30 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學生在 PaGamO 遊戲學習平臺進行課堂任務練習。於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模擬考後導入 PaGamO,實施期間為期 6 週。研究以量化為主、質性為輔的方式進行;量化資料有英文領域學習態度量表、第一次英文模擬考及第二次英文模擬考成績,並以 SPSS 18.0 版統計軟體進行分析;質性資料以學生文字回饋及半結構式訪談進行,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對 PaGamO 遊戲學習平臺的看法。主要發現如下: 一、 使用 PaGamO 遊戲學習平臺輔助英文領域對於授課班級之學習成效有顯著的進步。 二、 使用 PaGamO 遊戲學習平臺輔助英文領域對於授課班級之學習態度並無顯著差異;但在訪談中,大多數學生對於 PaGamO 遊戲學習平臺融入英文的教學方式,持正面的態度。 三、 研究者對於 PaGamO 遊戲學習平臺融入英文教學,持肯定的態度。 根據研究結果,PaGamO 遊戲學習平臺確實是一項教學的利器,教師必須善用資訊科技的特性,才能使其功效發揮到最大,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最佳的益處;本研究提出的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希望能對提高英文領域的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有所助益。Item 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改善提問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2018) 吳紫雲; Wu, Tzu-Yun本研究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改善自身教學提問策略的行動研究。本研究目的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探討如何進行符合教學目標的問題設計,二、教學提問技巧改善,三、良好提問討論氣氛經營。研究方法為行動研究法,收集教師省思札記、訪談、問卷等資料,利用文件分析法進行分析。設計改善提問教學的行動方案,並執行兩個循環並反思。研究主要發現在應用生物課程教學中,一、分析應用性問題可連結基礎生物知識與科技原理;評鑑批判性問題可用於社會性科學議題的批判思考;想像創造性問題可開展學生對於未來科技的展望與想像。設計問題時應使用精確的文字描述並貼近學生生活經驗,挑戰性問題需要以鷹架輔助學習;後設認知性問題有助於學生監控認知思維歷程。二、在提問教學技巧上可善用指名、補充、讚賞等原則,並可以搭配線上教學輔助工具以活用高原式策略並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三、營造良好提問討論氣氛可以利用小組討論來進行,訂定適當的提問討論規範與並維持友善及支持的態度。Item 不同分組方式進行專題導向學習之研究 ―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例(2014) 李婉瑜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不同分組方式進行專題導向學習之成效,並了解不同能力學生在認知、情意、技能的學習成效。採用個案研究法,以某國中八年級其中三個班級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各班學生依據上學期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總成績分為高、中、低能力三個群組,三個班分別採混合能力與同質編組、S型異質編組及自由分組,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透過Evernote及Prezi等資訊工具融入,進行專題導向學習的課程,為求資料的客觀性,本研究以質性資料為主,學生自評表描述性統計資料為輔,前者包含學生學習日誌、學習單、專題成果、教師的觀察與訪談紀錄、檢核表等。依據研究目的進行分析,主要發現有下列五點: 一、混合與同質編組、自由分組在認知、情意、技能有明顯的學習成效。 二、S型異質編組,小組在認知層面的表現與個人的學習成效有差異,在情意與技能層面的學習成效不如預期。 三、低能力、中等能力學生在混合與同質編組、自由分組中有助於認知、情意、技能的學習。 四、在不同分組中的高能力學生,皆能達到認知、情意、技能的學習,但是S型異質編組的高能力學生,多擔任組長的工作,主導小組的運作及專題的探究,與組員多以單向溝通互動,承擔組內較多的工作任務。 五、小組的運作方式及資訊工具的輔助,皆會影響學生在認知、情意、技能的學習成效。 根據研究結論,分別對教師、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期望能供進一步之參考。Item 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中英語學習環境:談學生參與(2016) 汪怡伶; Wang, Yi-Lin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學生學習參與的情形,希望能瞭解學生在教師運用電子白板融入英語教學時,學生學習參與的情形與感受。 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之方式進行,研究者以七年級任教班的二十五位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 Gary D. Borich ( 2014 )所提出的教室觀察面向,以觀察紀錄、錄影、學生問卷、訪談及教師省思札記等質性資料的收集,並輔以學生學習感受問卷量表之量化統計方式,進行為期十四週之研究。 研究者在教學實施後,發現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學生也給與正面回饋,而學生也學會尊重個別差異。教師透過這些成效,能省思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方式,以作為未來調整自我教學的參考。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發現,本研究所提出之建議可做為未來教師進行電子白板融入英語教學及相關研究的參考。並且建議未來教師可先觀察學生的需求,善用電子白板的優勢,進行課程設計與發展多元的教學活動。Item 偏遠地區國小創新經營指標建構之研究(2020) 溫育賢; Wen, Yu-Hsien本研究旨在探究偏遠地區國小創新經營之關鍵因素,並建構其指標權重體系,以作為提供偏鄉小學在轉型發展時能有再生與創新經營的自我評估工具與檢核的參照準則。本研究依據文獻探究結果與訪談2007至2018年獲得「全國學校經營與教學創新KDP國際認證獎」校務經營與行政革新組之六所標竿或特優之偏遠地區國小校長,了解有關學校創新經營之關鍵因素,再者分析上述六所獲獎學校當時參賽的創新方案內容作為文件分析對象,建構出偏遠地區國小創新經營指標初步架構,其後藉由專家內容效度的檢視修正,經模糊德懷術篩選出合適指標,完成正式偏遠地區國小創新經營指標架構,再以層級分析法進行權重分析,得出權重結果。 歸納訪談資料結果,偏遠地區國小創新經營關鍵因素可分成十二項:一、校長的專業知能與辦學熱忱;二、願景的共識凝聚與討論的文化;三、形塑學校的核心價值與特色;四、行政團隊的積極推動與支援教學;五、課程的發展與教學的實踐;六、教師的協作與專業增能;七、校園環境的營造;八、資源的整合與應用;九、激勵教師提供展能舞臺;十、學生的展能與學習成效;十一、行銷學校特色建立品牌形象;十二、學校社區互惠雙贏的夥伴關係。 其次,偏遠地區國小創新經營指標建構共可分成「層面—向度—指標細目」三個階層,共8個層面、25向度與79個指標細目。以8個層面為例,其中以「校長領導」(24.3%)權重最高,其次依序為「學生多元學習與表現」(16.7%) 、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學創新(15.2%)、「課程創新與發展」(14.2%)、行政管理(11.1%)、創新校園營造與資源整合(8.2%)、組織文化形塑與社群關係(6.5%)、學校特色行銷與公共關係(3.8%)。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俾利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偏遠地區國小實務工作者與未來研究發展之參考。Item 即時反饋系統融入國中特殊教育班國文學習之研究(2018) 吳慧茹; Wu, Hui-Ru隨著時代演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成為教育現場中常見的教學方法之一,而在特殊教育領域中,亦能讓特殊生在學習上有其正向成效。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即時反饋系統提升國中特殊教育班學生國文學習之表現。研究採用行動研究之設計,以安置北部地區某國中集中式特殊教育班之六名學生為對象,探討即時反饋系統Kahoot!對提升國文學習表現及學習參與度之影響。經過六週,共二十三堂Kahoot!融入課程的研究過程,藉由考試題項的答對率、教學錄影紀錄、教師日誌以及學生個別訪談,以分析即時反饋系統對於學生國文學習表現與學習參與度之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即時反饋系統對於提升學生之國文表現具有立即成效,但保留效果不穩定,此外,可以有效提升國中特殊教育班學生之學習參與度。根據研究結果,建議未來可針對中文介面、能清楚呈現選項字詞的即時反饋系統進行更進一步探討,在教學上,亦可應用至特殊教育領域的其他科目,適當利用即時反饋系統作為有效學習工具,以提升特殊教育班學生學習成效與動機。Item 合作學習STAD模式對數學學習態度與同儕互動之探討-以北縣一所國中為例(2010) 鄭秀珍本研究旨在編製和設計一個適合國中七年級實施合作學習之教學活動,運用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進行異質分組教學並瞭解其實施結果。希望藉由異質分組討論教學之實施,瞭解其對學生學習數學態度之變化與同儕互動之表現情形,並且探討國中數學教師對實施合作學習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教學的可行性、實施限制以及改進策略。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為主,輔以描述性統計分析之個案研究,探討歷經十二週共計四個主題的合作學習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教學模式對33位學生學習態度改變與同儕互動表現情形。透過教學活動回饋單、學習自評表、小組成員互評表、數學情意與同儕互動表現問卷、訪談、教室觀察與教學錄影等資料,進行分析與質性詮釋。 研究結果發現:(一)實施合作學習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教學模式,能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二)實施合作學習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教學模式,對減輕學生的數學學習焦慮並不明顯;(三)實施合作學習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教學模式,對同儕互動表現有正面提升作用;(四)實施合作學習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教學模式,能促進班級團隊合作精神;(五)實施合作學習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教學模式,能發揮補救教學的功能。最後,研究者再依據教學上的反思,說明本研究之可行性與實施限制,並提出改進的相關建議。Item 國中低成就學生使用APP於學習英語字彙之研究(2015) 陳思婷; Chen, Ssu-Ting低成就學生長期在英語學習上表現不佳,導致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與自信。本研究將研究主題聚焦在APP設計,透過APP輔助國中低成就學生英語字彙在聽、說、讀、寫上的學習,研究對象為七年級學生,研究目的有四:一、瞭解並分析國中低成就學生英語學習經驗。二、瞭解並分析國中低成就學生使用APP之英語字彙學習歷程。三、瞭解並分析國中低成就學生使用APP之英語字彙學習結果。四、瞭解並分析國中低成就學生對於使用APP學習英語的態度和看法。 研究過程中透過訪談、觀察、學生成績及問卷等,以質性為主,量化為輔的方式蒐集相關資料,進行資料分析與歸納。 研究結論如下: 一、學生英語學習經驗對學生日後英語學習,具十足的重要性。尤其反映在學生個性特質層面,學生在使用APP學習英語字彙的過程中,無論在學習特質、行為特質、心理特質,都有正向的轉變。 二、從個別式學習至團體互動式學習的學習歷程,達到任務型教學法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及互動性。 三、APP對學生英語字彙的學習結果具有正向影響,尤其在學生的聽力、識讀方面,每位學生都拿到滿分的成績。 四、學生使用APP學習英語字彙持正面的學習態度,尤其表現在APP遊戲的性質、學習單元的選擇及發音學習策略上。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發現,研究者從未來研究與執教者兩面向,提出相關具體建議與啟示,期待研究發現能提供相關人員在理論及實務上的幫助。Item 國中教師使用「均一教育平台」之研究:以宜蘭縣一所國中為例(2017) 趙瑋婷; Chao, Wei-Ting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教師使用「均一教育平台」之情況、教師使用平台結合教學之考量面向,以及教師背景因素所造成的影響。根據研究目的與問題以及文獻探討,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和訪談的途徑,以宜蘭縣一所國中為例,調查全校共四十八位教師,並且採立意取樣三位教師進行半結構式的訪談。 最後,整合量化與質性的研究發現獲致以下三點結論: 壹、多數教師仍維持傳統的教學方式,部份教師將「均一教育平台」視為輔助原有教學的工具,並且使用平台的最大問題為學生未能在課餘時間持續自主學習。 貳、教師使用「均一教育平台」結合教學之首要考量面向為科技創新面向。 叁、不同職稱、身分別以及文書處理軟體使用情況(科1)在「曾經自行瀏覽平台與否」方面有顯著差異,其餘各部份則未有顯著差異。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分別針對未來研究、教育人員以及政策推動人員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Item 國中教育實務工作者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觀點(2010) 陳佳伶; CHEN CHIA LING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到底對教育第一線的教育實務工作者意義為何?希望藉由本研究從教師專業及教師文化的多重面向分析教育實務工作者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認知,並以深度訪談的方式,了解基層教師們內心深處的心聲或多樣性的看法。 本研究目的有以下兩點: 一、探究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劃」之看法與建議。 二、瞭解「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對教師教學成效提昇與教師專業成長的影響。 本研究就教師對評鑑計劃的看法與對此計劃的期待,提出以下三點結論: ㄧ、全面溝通的重要,正確評估敎與學的實際需要,讓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劃的實施有良好的溝通平台。 二、政策透明與公開,政策的制定應廣納教育實務工作者的聲音或想法,縮小計畫訂定與實質參與者間看法的落差。 三、教師的信念影響評鑑計畫的實施,面對教師的聲音,應採漸進的方式,深入了解教師的疑慮與困難,達成評鑑計劃推行的共識,評鑑計畫才能走得又穩又遠又具成效。 本研究根據相關理論探討、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若干建議,作為教育當局或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推動單位、教師本身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Item 國中數學基測與校內段考之分析(2012) 秦永健本研究旨在探究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實施後,數學教師的段考命題是否受基測試題影響而轉化。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透過數學認知能力,即「概念理解」、「程序執行」、「問題解決」三向度,分析基測數學試題與學校教學評量數學試題之分布情形,並比較兩類試題之異同,歸納教師的數學試題如何受基測數學試題趨勢之影響。另外,也觀察研究場域的希望國中的1403位畢業生,其段考學習成就與基測成績的相關情形,來瞭解兩者之間的關係。研究並經由與訪談對象之對談,了解學校教師之觀點,分析教師在命題過程中如何受基測影響。 綜合研究之發現與討論,得出以下結論: 一、在數學認知能力,基測與學校內的評量試題的相同點是:均以「概念理解」和「程序執行」所佔比例最多,但教學評量比基測試題在兩種認知向度所佔比例較為高;兩者在「問題解決」向度的試題比例最少,但基測較教學評量為高。基測試題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在「概念理解」和「程序執行」向度上,與校內的評量有互為消長的情形。 二、學校內的評量試題與基測成績具有高度相關,顯示學校教師實施評量,有助培養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 三、學校內教學評量試題的命題,受基測試題命題的影響。但無論考試類型如何轉變,教師的命題皆以達成教學目標為主。 根據研究結論,作者分別提出對數學教師、教育主管機關與未來研究方向作出建議,期望完善的基測或其他大型測驗,能為「考試領導教學」的現象帶來正向影響。Item 國中數學科翻轉教學實施歷程之研究(2018) 江佳宣; Chiang, Chia-Hsuan中文摘要 近年來翻轉教學雖被廣泛推廣,但對第一次嘗試的資深教師來說,仍然是全新的挑戰。本研究旨在探討數學科翻轉教學的實施歷程,翻轉教學對學生數學學習成就、學習態度及學習感受的影響,以及家長對翻轉教學的感受,同時也探究實施翻轉教學的困境與解決之道。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研究對象為國中二年級43位學生,共進行三週的翻轉教學活動。教學設計為課前運用數位學習平台,讓學生觀看教學影片自學;課堂中進行合作學習,並以線上診斷性評量,了解學生之學習起點;測驗後立即澄清、修正學生錯誤觀念;然後教師協助學生投入學習更深奧的內容,最後再次以線上形成性評量,確認學生學習成效。資料蒐集方式包括課堂錄影、問卷調查、文件分析以及個別訪談,藉由學習成就、學習態度量表、學習感受問卷等量化資料,以及觀察記錄、教學日誌、學生訪談、學生及家長問卷等質性資料,以探索研究問題。研究結果呈現實施翻轉教學的歷程中,教師需活用數位學習平台,來協助翻轉教學活動,同時須適時引導學生轉換學習活動,因此也促進教師教學專業能力的提升;翻轉教學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有顯著影響;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態度未達顯著的影響,但有正向提升;學生對翻轉教學的感受良好,支持教師繼續實施翻轉教學;以及家長對翻轉教學大多持正面看法與支持態度;並對翻轉教學的困境提出解決之道。根據研究結果,作者提出建議,以供教師於執行翻轉教學時的參考。 關鍵字:翻轉教學、學習成就、學習態度、學習感受、數位學習、數位學習平台Item 國中生對歷史科多媒體教材學習感受及看法之個案研究-以世界史《希臘、羅馬古文明》單元為例(2011) 洪玉華本研究目的在探究國中學生對不同類別媒體使用於歷史教學上的感受、看法及學習情形。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進行研究,為豐富資料來源,使用問卷調查法、文件分析法及訪談法等三種方法蒐集資料。 研究者首先針對多媒體理論、相關文獻及研究進行探討,以了解多媒體教材如何應用於歷史科教學。接著,採取ASSURE模式設計「多媒體融入希臘、羅馬古文明」單元之多媒體教材,實施教學後進行測驗、問卷調查、PPT回饋單與訪談。實施測驗及問卷調查,目的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形及其對於多媒體教材融入歷史科教學的一般感受;而PPT回饋單及焦點團體訪談,則是在進一步探討學生對於多媒體教材的個別看法。主要發現有以下三點: 一、多數學生對多媒體教學持正面肯定態度,贊成繼續使用。 二、學生對於不同類別媒體的喜好程度有差異。喜好程度由高而低,依次為「動畫/影片」、「圖片」類及「文字」類。 三、多媒體教學對學習成就不同者的影響有差異,主要表現在上課專心程度及偏好媒體類型兩方面。 本研究結果證實歷史科確實是一門適合使用多媒體教材教學的學科,但在實際應用上,必須注意「圖、文須適當搭配」及「教材呈現時應經過整理篩選」等二項原則;同時,也要善用不同媒體之特性,以達成歷史科教學目標。Item 國中體育班實施差異化教學英語課程之行動研究(2020) 余維祥; Yu, Wei-Hsiang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體育班實施差異化教學英語課程對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的關係,以及教師在體育班英語課程差異化教學的教學策略。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以解決英語課堂上學生程度雙峰現象問題。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國中七年級12位體育班學生,進行六週16堂課的教學實驗。研究者透過個別訪談以及學生意見反應回饋以瞭解學生對於差異化教學方案的接受程度,並蒐集相關資料進行量化分析,以探討體育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差異。最後設計教師在體育班英語課程適合的英語科差異化教學之教學策略。研究結論顯示,整體七年級體育班英語學習成就有顯著提升、學生對差異化教學抱持正向看法與教學策略有助於體育班學生學習。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教學與研究建議,提供給英語教師與其他研究者未來在體育班教學與研究之參考。Item 國民中學代理教師不確定感心路歷程:三名教師的個案研究(2020) 林卉羚; Lin, Hui-Ling自1994年立法院修法後,中小學師資培育的制度產生了莫大的改變,從以往的「一元、閉鎖、管制、公費」的制度轉向了「多元、開放、自由、自費」,各所大專院校紛紛成立師資培育中心,培育中小學師資人才。然而,因少子化的衝擊及年金制度修改,待退教師紛紛卻步。各縣市教師甄選員額緊縮,師培生完成師資培育課程後,準備進入教育現場,但部分縣市紛紛停招或部分科目不招聘教師,學校若有教師缺額大多以「代理代課教師、兼課教師或共聘教師」進用。本研究探討受訪教師在不同個人背景下,因代理教師的身分感受到的工作壓力差異;不同的任教學科中,面臨員額縮減的原因及受訪教師從踏入教育現場到現在的代理心路歷程。本研究採個案研究,選擇以研究者在教師工作場域中三名代理教師為研究對象,以訪談及文件資料等資料蒐集方法,依受訪教師所口述的內容及觀點,進行記錄與提問,以及將訪談資料轉為文字檔案,採質性研究為資料分析方式,針對訪談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再度進行思考,並蒐集相關資料以進行整理、歸納與分析,藉以瞭解代理教師心路歷程的樣貌。研究者根據研究問題提出代理教師身分造成不確定感、代理教師工作困境感明顯、邁向正式教師之路難行及培養第二專長以做準備為結論,並從中歸納其是否具有相關性,以提供教育單位、學校、代理教師及未來研究參考。Item 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學策略研究(2013) 謝坤佑; Hsieh, Kun-You本研究旨於探討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理解與使用教學方法之情形。以問卷調查研究法探究臺北市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於教學方法之使用、及不同背景教師之使用差異情形。本研究目的有四: 一、調查教師教學時常使用之教學方法。 二、探討不同背景教師,於理解、使用、選擇教學方法之差異情形。 三、檢視教師於教學方法遭遇的困難和問題。 四、探究教師於教學方法所需支援或資源。 本研究於臺北市59所市立國中分層隨機抽樣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36份,並按背景變項使用t考驗或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獲致以下十一點結論: 一、教師多能瞭解教學法意義、實施程序與優缺,但於「欣賞、活動本位和概念構圖教學法」之瞭解情形較低。 二、教師較認為教學時很重要的方法為「示範、合作和討論教學法」,重要程度較低者為「概念構圖、繪本和協同教學法」。 三、教師較認為「省思、活動本位和價值澄清教學法」,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特有之方法,而認為較不屬之者為「講述、概念構圖和欣賞教學法」。 四、教師教學時最常使用「討論、實作練習和示範教學法」,常用程度較低者為「概念構圖、協同和角色扮演教學法」。 五、教師教學時最喜歡用「討論、發表和示範教學法」,喜用程度較低者為「概念構圖、協同和繪本教學法」。 六、教師教學時最拿手「講述、討論和示範教學法」,拿手程度較低者為「概念構圖、協同和角色扮演教學法」。 七、教師教學時最常用「討論教學法」達成能力指標。 八、教師選擇教學方法之原因較同意「教材內容、教學情境和學科專長」,於「學生偏好、領域會議同儕討論所得結果和班級風氣」之同意程度較低。 九、教師較同意使用教學法遭遇的困難為「學校場地、班級風氣和學生特質」,「同領域夥伴排斥、教科書內容和常用已熟悉的教法」之同意程度較低。 十、教師使用教學方法所需支援/資源為「教學方法研習或進修、同儕引領使用教學方法、同科教師觀摩、給建議」,需要程度較低者為「改變領域排課節數、增加同領域和同科目教師人數」。 十一、教師於教學方法之理解、使用情形,以「學科專長」較有明顯不同。 根據研究結論,分別對教師、學校行政、相關教育機關和師資培育單位,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期望能供進一步之參考。Item 多元評量融入英語閱讀理解教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以九年級學生為例(2019) 李采葳; Lee, Tsai-Wei本研究旨在探討多元評量融入英語閱讀理解教學對國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效之情形,且評估實施多元評量於英語閱讀課程中,對於國中學生英語學習的成效及閱讀策略改變情形之影響,並瞭解實施多元評量於英語閱讀理解的教學方案調整之歷程。本研究對象為三峽區國中九年級學生30人,將多元評量融入英語閱讀理解教學,每周二堂,進行為期八週,共十六堂之閱讀教學課程。本研究以行動研究之方式,蒐集教室觀察紀錄、學習回饋單、學習策略問卷、訪談及教師省思札記等質性資料,並輔以閱讀前測成績、閱讀後測成績之量化統計,來檢視學生參與之情形。研究結果呈現學生學習成效有所提升,且學生能有效掌握閱讀策略並自主應用。最後,研究者以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可供其他教師及相關領域研究參考。Item 大學生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所面臨的問題類型與求助意願之研究(2023) 詹曉林; Zhan, Xiao-Lin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所面臨的問題類型與求助意願之現況,並分析不同人口統計學變項在問題類型以及求助意願中的差異情形。本研究藉由問卷調查法,對中國大陸的三所院校採方便抽樣,網路問卷填答共294份,得到有效問卷共275份,並從中挑選出8名大學生進行半結構式訪談。本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目前主要遭遇的問題類型為學業問題與就業問題,並且個體在遇到問題時更傾向於求助朋友/同學、父母的非專業求助。本研究發現,在學業問題嚴重程度與就業問題嚴重程度上,沒有聊天對象的大學生顯著高於有聊天對象的大學生。然而,在就業問題嚴重程度上,大二、大三和大四顯著高於大一;理工類專業的大學生顯著高於經管類專業的大學生;母親健在的大學生顯著高於母親不健在的大學生;課餘時間有打工的大學生顯著高於課餘時間沒有打工的大學生。再者,在專業求助意願水平與求助意願總分上,父親不健在的大學生均顯著高於父親健在的大學生。然而,在專業求助意願水平上,大三顯著高於大一;教育類專業的大學生顯著高於經管類專業的大學生;母親健在的大學生顯著高於母親不健在的大學生。此外,研究結果進一步完善了大學生在疫情期間面臨的問題類型與求助意願方面的研究,亦了解個體問題產生的原因、如何處理問題以及求助專業人士評分低的原因,這對於心理諮詢服務的推廣提供了一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