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許月貴"
Now showing 1 - 18 of 18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EFL Teachers' Perceptions and Practices Regar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medial Instruction for Underachievers(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2007-04-??) 許月貴; 陳映秀程度差異現象以及學習低成就學生所衍生的教學相關問題普遍存在於國中小英語教室中,因此,針對學習低成就學生實施補救教學,以保障其學習權益並提升教育均等的機會,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本研究以台北市國民中小學英語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及抽樣訪談,期瞭解教師對於英語學習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的看法及實施現況,同時針對教師所面臨的教學困境及所需支援,提出改進補救教學的建議。有效回收問卷共計239份。本研究結果如下:一、教師普遍肯定英語學習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的重要性,並有高度實施意願,同時認為應加強教師對於英語學習低成就學生實施補救教學的相關知能;二、有效課堂補救教學策略包含「同儕學習」及「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對學生的正面鼓勵亦有助於改善學生學習態度;三、教師所需支援包含:減輕教師負擔、結合家長及社區資源、提供適合英語學習低成就學生的學習教材。本文最後並提出提升英語學習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效能的相關建議。Item Subjectivity and Objectivity in Chinese Academic Discourse:How Attribution Hedges Indicate Authorial Stance"(英語學系, 2012-11-??) 張妙霞; 羅于是; 許月貴; Miao-Hsia Chang Yu-Wen Luo Yueh-Kuei HsuHedges can be used to show a speaker's less than full commitment to the truth ofa proposition in spoken discourse or to strengthen an author's argument in academic discourse. Attribution hedges are hedges used by writers to qualify their claims by relating their arguments to a given source of inform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authorial stance in attribution hedges in Chinese academic discourse and their disciplinary variation. The disciplines investigated include the pure humanities,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the hard scien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riters in the pur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use more attribution hedges in their writing. Furthermore, these writers reveal a greater tendency to use subjective accounts when they seek support for their claims, with social sciences writers reflecting a lesser degree of subjectivity. Specifically, writing in the pure humanities is characterized by hedges which display more individuality and which involve readers in the argument. Hard sciences writers, by contrast, reflect an objective stance with attribution hedges that imply the authors detachment from the argument. In short, pure humanities writing reveals a rhetorical style that is closer to interactively oriented spoken register. The incorporation of moreinformal elements may arise from the uncertain nature of findings in the pure humanities, where claims or propositions are mainly based on subjective evaluation or interpretation of dataItem 中小學英語課程綱要整合型研究(2011/04-2011/12) 張武昌; 許月貴; 林至誠; 程玉秀; 陳浩然; 陳秋蘭本計畫以五個角度(五個子計畫)檢視已實行八年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在英語教育之成效,檢討英語課綱並提出建議。第一個子計畫回顧國內現有對高中、國中、小學課程相關研究,找出學者專家對國內英語課程之看法;第二個子計畫比較東亞各國【中(含香港)日韓】等地之高中、國中、小學英語課程之異同;第三個子計畫比較各國高中、國中、小學教科書中的字彙;第四個子計畫探討國內中小學英語師資現況,並規劃出英語教師應具備之英語教育專業核心能力;第五個子計畫則探討中小學內學習資源現況及教師使用學習資源的情形,以了解國內英語學習環境之建構是否有助於英語學習。Item 中小學英語課程綱要整合型研究(2011/04-2011/12) 張武昌; 許月貴; 林至誠; 程玉秀; 陳浩然; 陳秋蘭本計畫以五個角度(五個子計畫)檢視已實行八年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在英語教育之成效,檢討英語課綱並提出建議。第一個子計畫回顧國內現有對高中、國中、小學課程相關研究,找出學者專家對國內英語課程之看法;第二個子計畫比較東亞各國【中(含香港)日韓】等地之高中、國中、小學英語課程之異同;第三個子計畫比較各國高中、國中、小學教科書中的字彙;第四個子計畫探討國內中小學英語師資現況,並規劃出英語教師應具備之英語教育專業核心能力;第五個子計畫則探討中小學內學習資源現況及教師使用學習資源的情形,以了解國內英語學習環境之建構是否有助於英語學習。Item 中小學英語課程綱要整合型研究(2011/04-2011/12) 張武昌; 許月貴; 林至誠; 程玉秀; 陳浩然; 陳秋蘭本計畫以五個角度(五個子計畫)檢視已實行八年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在英語教育之成效,檢討英語課綱並提出建議。第一個子計畫回顧國內現有對高中、國中、小學課程相關研究,找出學者專家對國內英語課程之看法;第二個子計畫比較東亞各國【中(含香港)日韓】等地之高中、國中、小學英語課程之異同;第三個子計畫比較各國高中、國中、小學教科書中的字彙;第四個子計畫探討國內中小學英語師資現況,並規劃出英語教師應具備之英語教育專業核心能力;第五個子計畫則探討中小學內學習資源現況及教師使用學習資源的情形,以了解國內英語學習環境之建構是否有助於英語學習。Item 九年一貫英語課程的字母與字彙教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3-12-??) 許月貴; Hsu, Yueh-kueiItem 協同行動研究的意義與價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2004-07-??) 許月貴本研究旨在探討研究者(大學實務工作者)與國小英語教師合作改造國小英語教學與評量活動的協同行動研究過程。為了解研究成員在協同研究歷程中的省思與學習,資料蒐集採持續而多元的途徑,包含教室觀察、教學檢討記錄、省思札記、以及檔案文件等。研究結果顯示: (一)研究過程中的合作探究歷程能促進研究成員的專業省思並提昇教師改進教學的動力。(二)教師教學信念、英語專業、以及是否願意「用心」是影響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三)學校和相關師資培育機構應透過工作坊、研習會、教師請書會或教學研究會等途徑,協助國小英語教師裝備「執行教室行動研究」相關知能,鼓勵教師研究和改造教學,以提昇個人與專業成長。Item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英語雙峰現象暨改進措施(2002/11-2003/03) 張武昌; 周中天; 葉錫南; 陳純音; 許月貴; 林正昌多年以來,臺灣省高中高職入學考試中,英語科的成績分佈統計幾乎都是呈雙峰曲線,顯示在我國的英語學習環境中,長久以來一直有一群數目相當穩定的「放棄者」(即低峰群),此一現象到今年國中畢業生基本學力測驗時,受到廣泛注意。其原因可能在於城鄉之間的學習資源不均,也可能與國中教師之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有關。無論如何,此一現象的因素複雜,實有必要作深入探討,並研擬改善計畫,以求具體改進。 本研究擬採蒐集試題與成績分析、文獻回顧、問卷調查、座談會、專家諮詢等方式進行,預期五個月完成,研究之預期成果如下: 1.探討英語成績雙峰現象的主因。 2.了解國中英語教學現況。 3.雙峰現象改進措施。Item 國民中小學英語教師對於英語學習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之看法與實施現況(2004) 陳映春隨著九年一貫英語課程的實施,目前全國已自國小五年級開始實施英語教 學,部分縣市亦早已從國小一年級開始教英語。以往國中長期存在的英語程度差 異現象,也隨著英語教學向下延伸而在國小教室中浮現。有鑑於程度差異現象及 落後學生普遍存在於國中及國小,針對落後學生實施補救教學以保障其學習權益 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儘管補救教學已受到教育當局、學校及教師 的高度重視,在實際執行層面仍有許多問題、困難及限制。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 凸顯補救教學在教育過程的重要意義,期望教育當局能正視補救教學的重要性, 提供第一線教師所需要的協助及配合,使補救教學能充分落實在每一個教室中, 使所有學生,尤其是英語學習低成就的學生,都能獲得公平的教育機會。 教師是實施補救教學的首要條件,故本研究以台北市國中小英語教師為研 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希望瞭解教師對於英語補救教學的看法及實施現 況,同時針對教師所面臨的困境及需要協助之處,提出落實補救教學的具體建 議。有效回收問卷共計239 份,其中包含92 位國小英語教師及147 位國中英語 教師。另亦針對4 位國中小英語教師進行深入訪談,以更充分反映教師的意見。 本研究結果如下:一、教師普遍肯定英語補救教學的重要性,且有高度實 施意願,但對於具體實施補救教學的方法卻不見得有全面而深入的瞭解;二、有 效課堂補救策略包含「為落後學生安排同儕小老師」及「小組合作學習」,教師 對學生的正面鼓勵亦有助於改善學生學習態度;三、目前全校性補救教學課程在 國中實施較普遍,且以「抽離式資源班」及「課後輔導」最多,然其成效仍然有 限;四、教師實施補救教學主要困難為:教學負荷重、缺乏完善補救教學措施、 難以激發學生動機及興趣。教師所需配合包含:減輕教師負擔、結合家長及社區 資源、提供適合落後學生的學習教材、實施英語分級教學。最後,教師對於提升 補救教學效能的建議如下:規劃補救教學經費、增加補救教學相關研習及培訓課 程、促進國中小英語教師溝通以利課程銜接、收集並分享有效教學經驗與技巧。Item 大班級程度差異之有效教學:資深國小英語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質性研究(2009) 鄧梅華; Mei-Hua Teng本研究旨在探討兩位資深國小英語教師對於大班級程度差異的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本研究提出三個問題:<一> 英語教師對於大班級程度差異的教學信念及教學行為為何? <二> 英語教師實施大班級程度差異教學時所面臨的教學困境為何? <三> 英語教師針對大班級程度差異的有效教學行為為何? 為提高研究結果之可信度,本研究採用問卷、訪談、教室觀察、以及研究者反思記錄等多種資料蒐集方式以深入了解兩位資深國小英語教師對於大班級程度差異的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 本研究發現顯示兩位資深國小英語教師皆以教育部訂定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為授課基準,並以班級內中等程度學生-的學習需求(此部份學生占絕大多數)為教學計畫及活動設計之主要依據。本研究發現,即使大班級內學生之間的英語程度差異甚大,兩位教師仍盡其所能呈現有意義、富彈性、重對話練習的教學活動,如配對活動(pair work)、小組活動(group work)、以及發展不同難度之作業(multilevel homework),以提昇班上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效。本研究結果顯示: <一> 教師教學行為深受其教學信念之影響,<二> 英語教師實施大班級程度差異教學時所面臨的教學困境主要為班級經營、英語教材的使用、以及家長對於學生學習所抱持的態度,<三> 有效的教學成效取決於教師本身的教學專業及其努力促使每位學生進步的堅定信念。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對於英語教師、家長、學校、行政單位、師資培育中心等提出建議。Item 差異化教學對於教師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以臺北市某國中為例(2019) 賴思妤; Lai, Szu-Yu近年來,教育部為維持教學品質以及增進學生學習成效,鼓勵教師精進其教學專業。另外,許多學校為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表現而實施英語科差異化教學。 本研究旨在探究差異化教學如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並提出兩個研究問題: (一) 差異化教學如何促進國中教師專業成長? (二) 差異化教學如何影響國中教師效能?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透過教師省思及日常教學活動分析教師專業成長之過程。本研究主要結果為:差異化教學確實能夠促進教師更加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積極的課前準備以及提供多元的教學活動這三方面中而精進其教師專業成長;另外,本研究也發現差異化教學確實能夠讓教師在激發學生課堂投入程度、提供多元教學策略以及建立有效的班級經營這三個面向上的獲得教師效能。 最後,本研究的受訪者一致認為差異化教學有助於提升學生英語課的參與度以及增進學生英語能力,特別是針對低成就的學生。本研究也呼籲教育部以及學校領導者應重視具有發展性的教師合作並納入教師專業成長活動之中。Item 情境式寫作任務對於提升學生寫作表現及社會參與意識之探討:以國中校本課程為例(2019) 蔡欣樺; Tsai, Hsin-Hua本研究旨在探究在國中校本課程架構下,學生是否能透過情境式寫作任務來提高其社會參與動機及英語寫作能力。教師研究者亦可觀察省思課程設計理念、教學方法、及教材的設計。藉由實施質性及量化研究的資料收集和分析方法,可以了解以下三個研究問題: (一)情境式寫作任務如何改善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二)情境式寫作任務如何提升學生的社會參與認知? (三)學生對情境式寫作任務的反應如何?教師未來如何設計相關課程並且加以改善? 此後續研究使用的工具包括前後測的問卷、前後測寫作表現比較分析、半結構性訪談、教師觀察反思紀錄。本研究有以下發現: (一)透過學生的寫作表現前後測比較分析指出,情境式寫作任務有助於改善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學生也對英語寫作及此類課程設計持有正向的回饋。 (二)學生在社會參與部分,僅在社會參與認知有顯著進步,代表對社區有進一步的理解,在另外兩方面(社區認同及社區疏遠)並無顯著進步,進一步將學生再區分為該學區居民或跨區就讀進行分析,發現亦無顯著進步,推測原因為樣本數不足。但透過質性資料仍可以證明學生對社區參與有正向的態度及更深入的了解。 (三)此研究之教師研究者同時是課程的設計者,透過此行動研究亦不斷反思,並歸類出情境式寫作之課程設計的原則及應用方法。 最後,本研究針對國中英語教師在英語寫作教學層面、社會參與層面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良善之建議。Item 應用全語文理念於國小英語課程發展與實踐之協同行動研究(英語學系, 2008-12-??) 許月貴本研究旨在透過行動研究法探討全語文理念應用於國小英語課程發展的實施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困難與因應之措施。本研究以實踐取向的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的「四個流動循環」:計畫、行動、觀察、省思,為研究進行的主要模式。研究過程中輔以質性研究方法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資料蒐集之內容包含教室觀察記錄與錄影、教師訪談、教學討論記錄、研究者省思札記以及學生學習檔案等,並在資料之整理與分析過程中進行不同資料的相互檢核驗證,期能真實呈現研究結果,以增進對於「在國小英語課程應用全語文理念的可行性」以及「協同行動研究過程中教師專業成長」兩個面向的了解。研究結果顯示,結合研究者與實務工作者的協同行動研究有助於了解全語文理念應用於國小英語教學的實施過程以及可能產生的問題與限制。而研究者與協同研究教師在每一次協同教學方案之後的合作省思歷程亦能激發彼此的專業自覺與省思,鼓勵教師進行專業學習,並進一步提昇教與學的品質。Item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高三英文寫作課之差異化教學研究為例(2015) 趙又萱; Chao, Yu-Hsuan本研究為質性教學研究,研究步驟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對於台灣高三學生在學習英文寫作時所經歷的困難與需求進行初步調查;第二階段使用初步調查的結果來設計並實施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差異化英文寫作課程,並探討此教學對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英文寫作能力的影響。 在第一階段的初步調查中,作者於2013年5月請375位就讀於台灣北部某高中的高三學生填寫一份關於學習英文寫作困難與需求的問卷,並於6月對這些學生的10位英語教師進行訪談,以期獲得不同的觀點、瞭解教與學的差異、並從中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初步調查結果表示,多數學生有四種英文寫作上的困難。訪談結果表明,部分教師(但並非全部)已注意到這些問題,也曾使用不同教學策略試圖解決這些困難,學生反應基本上良好,但是仍有少部分學生認為效果不彰並提出建議。 在第二階段的後續研究中,作者於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於同一所高中教授一個高三班級,根據初步調查結果設計五項差異化英文寫作教學活動,以期解決此四種學習困難,並同時促進自主學習、提高學習動機、提升寫作表現。此後續研究使用的工具包括學生的學習日誌、研究者的教學日誌及課堂觀察。研究結果指出,此教學研究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動機及寫作表現。最後,本研究針對台灣高中英文寫作教學以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Item 教師評鑑對國中英語教師專業成長之影響:一個臺北市的個案研究(2021) 許雅玲; Hsu, Ya-Ling本研究旨在探究兩位國中英語教師對於教師評鑑的看法,以及在參與臺灣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後,兩位國中英語教師的轉變及專業成長。另外也進一步探究兩位國中英語教師在教師評鑑過程中所遭遇到的挑戰及困境,以及其用以處理應對該挑戰及困境的問題解決策略。透過質性個案研究方法,本研究提出下列兩個研究問題:(一) 國中英語教師對於教師評鑑的看法為何?(二) 國中英語教師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過程中所遭遇的挑戰與困境為何?他們如何處理應對這些挑戰與困境?本研究採用的研究工具包括訪談、反思日誌、其他相關文件分析。本研究主要結果顯示:(一) 兩位國中英語教師對於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持有正面或負面的看法。只有在英語教師能夠覺察到他們源自於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專業成長時才會對教師評鑑有正面的看法。並且,兩位英語教師都認為應該建立獎勵制度來鼓勵更多教師自願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此外,在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後,其中一位英語教師能夠覺察到她在專業成長上的轉變;而另一位則主張他的專業成長是由於他的自我要求,而非因為教師評鑑。(二) 兩項國中英語教師因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而最常經歷的主要挑戰及困境是繁重的工作量及大量的文件資料。其中一位英語教師更進一步指出,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過程中的工作量及文件資料對教師的日常教學造成了干擾。 (三) 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過程中遭遇挑戰及困境時,兩位英語教師採用不同的問題處理策略。一位傾向先透過外部休閒活動來紓解壓力後再次回頭處理應對挑戰及困境;另一位則傾向直接面對挑戰並且處理應對困境,而不尋求紓壓策略。此外,兩位國中英語教師都為了教師觀課而調整了教學方式,並且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過程中遭遇挑戰及困境時,傾向請教同僚或與同事合作解決。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果,對於未來相關研究提出進一步的建議,並且也針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施行方向及方式,對於國中英語教師、學校行政單位及教育部提供良善之建議。Item 臺灣國中生英語閱讀中的圖片輔助:對於閱讀記憶及文本感受之影響(2010) 郭育如; Yu-Ju Kuo為了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多樣化的閱讀教材教法在英語學習和教學中已受到關注和重視。本研究旨在探討單一圖片輔助對於臺灣國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影響,同時也針對這些國中生對於有無單一圖片輔助的英語閱讀內容理解、記憶能力和看法為何,進行了解。 本研究的受試者為北臺灣某公立國中八年級的兩個班級,共42位學生,分成四組進行實驗,以平衡閱讀文章出現的先後順序及有無圖片輔助閱讀的情況讓學生閱讀二篇故事,其中一篇有圖片輔助,另一篇則無。實驗中以回想內容的方式評估學生對於英語閱讀內容的理解,並以問卷測試有無圖片輔助是否對於學生的閱讀產生影響,接著,以訪談的方式了解學生對於閱讀加入單一圖片輔助的看法,同時以變異數分析比較組間內學生對於閱讀記憶及文本感受的差異。 本研究主要發現為:一、英語閱讀中有單一圖片的輔助有助於學生對於閱讀內容的回想。二、由問卷結果顯示,英語閱讀中單一圖片的輔助增加了閱讀內容的趣味性和清楚度,並降低了閱讀內容的困難度。然而,受試學生並未因單一圖片的使用明顯感覺到閱讀內容較容易記憶。三、英語閱讀中單一圖片輔助的效益和學生英語程度的高低並無相關。無論學生的英語程度高低,皆能從有單一圖片輔助的閱讀中受惠。整體而言,受試學生對於英語閱讀中有單一圖片的輔助抱持正向肯定的態度,而從訪談內容中,研究者可更進一步了解學生對於單一圖片使用在英語閱讀中的感受和理由。 本研究結果顯示,單一圖片使用對於臺灣國中生英語閱讀內容理解、回想和看法有所助益。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發現,對於本研究中國中八年級學生的英語閱讀教材與選擇以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Item 英語教師專業核心能力探究以國中英語教師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4-09-??) 許月貴; Yueh-Kuei Hsu本研究以兩階段研究程序探討國內英語教師應具備之專業核心能力,第一階段為根據文獻分析與專家焦點座談結果,發展國內英語教師專業核心能力架構與內涵;第二階段則是透過問卷調查,瞭解國中英語教師對於該核心能力架構與內涵之看法與建議。兩階段研究結果顯示:一、國內英語教師應具備之專業核心能力架構包含五大面向29項內涵,此五大面向為英語能力、教學能力、班級經營、專業發展與專業態度。二、教師對此五大面向29項內涵各別之重要性有不同看法。三、除了五大面向29項內涵,教師認為將專業的英語能力轉化為有效的課堂教學、了解國際文化、跨領域整合教學、營造有益學習環境、執行課堂研究、終身學習精神等,亦是英語教師重要核心能力內涵。本文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Item 資深英語教師社會支援需求之質性研究(2016) 陳盈樺; Chen, Ying-Hua本研究旨在探究兩位資深英語教師在教職生涯中,面對困境而尋求社會支援之情形;透過質性研究的資料收集和分析方法,了解資深英語老師在面臨教學困境時,是否有運用社會支援做為其解決困境之策略,進一步增進資深英語教師之專業發展。本研究提出三個研究問題: (一)資深英語教師在教職生涯中會遇到何種困難和挑戰? (二)資深英語教師面對挑戰時會採取哪些解決策略以克服工作壓力? (三)尋求社會支援在資深英語教師的解決策略中扮演何種角色?其對資深英語教師的教職生涯有何影響? 為提高研究結果之可信度,本研究採用訪談、日記、文件分析等方式,進行為期五個月的資料搜集,透過生命史的研究角度,深入瞭解兩位資深國中英語教師在面對工作上的挑戰時,所採取的解決策略與社會支援需求。本研究主要發現為: (一)資深英語教師常遇到的挑戰並非英語教學,而是:應付繁複工作負荷、配合特教學生之需求、管理學生問題行為、處理親師衝突;其相應之解決策略為:自我省思與調適以及尋求社會支援。 (二)資深英語教師社會支援的需求主要為訊息性支援,尤以同事(包含學校行政人員與同儕教師)為主要來源;情感性支援則以家人和同儕教師為主。尋求社會支援並非其首要之解決策略。 (三)影響社會支援之要素包涵個人和環境因素,個人因素可分為教師個人之教學經驗和成長背景;環境因素可分為問題的性質和工作情境。此外,尋求社會支援過程中是否能得到相對的回應,除了影響教師對於再次尋求社會支援之意願,亦可能對資深英語教師帶來較為深遠、非教學上的影響,如對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正面或負面之影響。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對於初任教師、資深教師、以及學校行政單位提出良善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