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貫《老子通》詮解的義理向度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21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沈一貫(1537─1615)《老子通》以「融攝儒釋道思想的老學論述」及「對老子思想的澄清與發揚」作為詮解向度。承繼明代注老特色的同時,亦於詮解過程中反映自身對於現實社會及個人修養的關注,並展現其在解讀經典時所抱持的開放包容之心態及全面思考之能力。
援引儒家經典《周易》、《中庸》、《論語》、《孟子》,探討有無、道言、政治等研讀《老子》時必會碰觸的關鍵議題。將原本充滿玄妙性的有無與人的生死連結,將原先較具抽象性的道言與聖人身教重於言教的態度扣合,將道家主張自然無為的政治觀與儒家強調以身作則的政治觀進行綰合。援引佛家思想「緣起性空」與《老子》的「道」進行對話,揭示「無執」的應世智慧之餘,亦藉由佛家普度眾生的精神呼應《老子》中善人與不善人的關係,昭示自度度人的淑世情懷。援引《莊子》文句作為老學史以「復性」解「復命」傳統之補充,談性命受俗學影響的失真失常,以及論述復性之可能與做法。更透過多次對《莊子》理想人格「至人」的引用,強調主體心性修養的重要性。無論融入哪一家思想,論述內容皆透顯著沈一貫對世間及百姓的關懷。
「竊弄闔闢機穽」、「絕棄仁義禮樂」及「不明理氣不分」為宋代思想家程、朱對老子思想有誤解的主題。對此,沈一貫從誤解的開端、成書的時代、內容的來源等外緣因素談起,再逐步切入內在因素,引程、朱關於這三個主題的相關評論,以《老子》核心精神及文句,針對誤解之處進行細緻的說明與澄清。澄清過程極具層次性外,亦藉由一再重申誤解的產生與切入角度及學說立場密切相關,展現其對解讀經典之方法及心態的獨特見解。
none
none
Description
Keywords
沈一貫, 《老子通》, 詮解向度, 兼融儒釋道, 澄清前人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