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台灣的「中國小姐」選拔及其爭議
dc.contributor | 陳惠芬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邱思瑋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9-03T10:16:37Z | |
dc.date.available | 2011-01-01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9-03T10:16:37Z | |
dc.date.issued | 2010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戰後台灣的選美活動,以「中國小姐」的選拔最受矚目。戰後「中國小姐」選拔可分成「1960年代」與「1980~1990年代」兩個時期,不同時期的選美活動所隱含的政治、社會文化意涵亦不同。 1960年代一共舉辦過四屆「中國小姐」選拔。首屆「中國小姐」選拔在大華晚報社主辦下於1960年展開。經過四屆的選拔,產生了十位「中國小姐」前往國外參加選美比賽。中國小姐被賦予「促進國民外交」、「宣慰僑胞」、「爭取國際友誼」等國家使命。但在諸多爭議以及各種因素影響下,政府於1964年下令停辦中國小姐的選拔活動。 至1980年代,部分人士提出恢復「中國小姐」選拔,在社會多數輿論的支持下,政府於1988年核許恢復「中國小姐」選拔活動。該年舉辦了佳樂中華民國小姐與環球、世界、國際「三合一」等「第五屆中華民國小姐」的選拔。緋聞、陪酒、內定、作假等選美風波,成為此一時期選美活動最受矚目的焦點。 值得注意的者,伴隨1980年代中國小姐選拔活動的恢復,原本即已圍繞此項選美活動的爭議愈益深化。首先,在中共日益強大的干預下,台灣的「中國小姐」參與國際選美活動面臨「國家名稱」的困擾;其次,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台灣社會充滿商業功利氣息,選美活動商業色彩濃厚,輿論批評不斷;加以1980年代婦女運動蓬勃發展,強調「女性自覺」,更是以實際行動反對選美。凡此,對於中國小姐的選拔,皆形成強大的打擊。1999年「中國小姐」選拔走入尾聲、終成絕響。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歷史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N0593223008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593223008%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283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中國小姐 | zh_TW |
dc.subject | 選美 | zh_TW |
dc.subject | 選美爭議 | zh_TW |
dc.title | 戰後台灣的「中國小姐」選拔及其爭議 | zh_TW |
Files
Original bundle
1 - 1 of 1
No Thumbnail Available
- Name:
- n059322300801.pdf
- Size:
- 11.9 MB
- Format:
-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