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被出賣的台灣》對台灣民主運動的再現(1945-1990)─兼論教科書敘述威權體制的意涵

dc.contributor陳登武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洪慧霖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19-09-03T10:19:37Z
dc.date.available2012-7-27
dc.date.available2019-09-03T10:19:37Z
dc.date.issued2012
dc.description.abstract現行中學歷史教學,若要詳述戰後台灣政治發展史,其內容和所牽涉的一連串政治與國際關係,顯得相當錯綜複雜,並且充滿爭議。爭議的不只是歷史事件的表述,更隱含表述背後的思維和國家主體性認同。因此,歷史教學課程綱要希望教師能著重於台灣民主化歷程的介紹。然而,民主化歷程的推演應該包括哪些因素?其敘事鋪陳則不免又關係著史事的選擇、記憶與遺忘的競逐。尤其是戰後歷史教科書的編、審、定,始終存在受政治目的干預的鑿痕。因此,戰後台灣威權時期歷史論述,成為意識形態之爭的場域,而忽略追求歷史真相與事實的重要性,導致錯失反思歷史價值的機會。 因此,筆者藉由電影《被出賣的台灣》,探討戰後民主化運動中,從威權體制的壓迫、控訴,進而思考威權體制存在時代的因素、實施的手段與支持其存在背後所涉及的國際利益;並檢討電影中隱含台美人意識的論述,從而探索該社群集體記憶的建構與對台灣主體性的關懷。同時,本文也討論電影中再現「台灣想像」的符號意義與爭議。 另外,關於戰後台灣史的論述,不同時代中歷史教科書版本的詮釋角度,反應當時代的問題。本文也探討論述的轉變所呈現的時代需求與變化。最後,歷史教育如何解讀「威權時代」與台灣民主化的關係?如何將影視史學視為一種由下而上的大眾史學記憶立場,分析與書寫史學的各自侷限,並尋求歷史多元思考與省思的機會,希望藉此研究能有助於讀者對戰後台灣歷史民主化歷程的珍貴性、特殊性與未來的挑戰提供反省的視角與辯證的對話空間。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歷史學系zh_TW
dc.identifierGN0597221103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597221103%22.&%22.id.&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360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威權體制zh_TW
dc.subject民主運動zh_TW
dc.subject台美人zh_TW
dc.subject教科書zh_TW
dc.subject影視史學zh_TW
dc.title電影《被出賣的台灣》對台灣民主運動的再現(1945-1990)─兼論教科書敘述威權體制的意涵zh_TW

Files

Original bundle

Now showing 1 - 1 of 1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059722110301.pdf
Size:
5.48 M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