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牛瘟防治之研究(1895-1923)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5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本論文以日治時期臺灣牛瘟防治為主題,探討殖民政府如何將近代家畜傳染病防治技術落實在臺灣、官方如何因應防疫障礙調整政策,並說明臺灣社會對於防疫的態度和應對,以及新舊觀念有何矛盾衝突。本文延續過去臺灣牛與農村的歷史文化研究,補白日治時期農村社會家畜疫病的防治情形,敘明臺灣近代國家管理動物及防治動物疾病的開端,並從農村社會角度出發,提供在地觀點的牛瘟防治史,補日人文獻之不足。   牛隻是臺灣唯一的生產運輸獸力,牛瘟一旦發生,對殖產經濟的損失與威脅至為嚴重,所以成為官方迫切防治的家畜傳染病。臺灣總督府從1901年確立牛隻保護政策,至1920年撲滅牛瘟,這期間總督府牛瘟防治的技術與政策發展,促進了臺灣家畜衛生的健全,包括家畜衛生行政的整備、獸醫人力的擴充、免疫血清技術引進及家畜保險制度的建立等等。   經本論文的研究與探討,瞭解到臺灣總督府防疫政策為功利取向,著重實效性技術的移植與應用,大體借用歐洲防疫經驗,加強行政力量控制疫情。隨著官方防疫手段的強化,臺灣民眾的排斥由消極抵抗,提升到與防疫人員正面衝突。究其原因,農村社會的防疫態度,並非單純缺乏家畜衛生知識,乃是其內在知識文化與外在經濟壓力雙重影響所致。官方與民間的防疫衝突,在保險與保健制度健全之後,才逐漸平息。牛瘟是臺灣獸疫防治成功的第一次經驗,也是日本殖民政府引以為傲的統治成果,然而對農村社會而言,卻是一段民眾與國家權力、新防疫觀念技術接觸的新歷程。

Description

Keywords

牛瘟, 獸疫, 防疫法規, 撲殺, 獸醫警察, 免疫血清, 家畜保險, rinderpest, murrain, epidemic law, destruction of infected and contact animals, veterinary police, immune serum, livestock insurance

Citation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