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英雄─以葉宏甲漫畫《諸葛四郎》系列為中心
dc.contributor | 蔡淵洯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林佳叡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Jia-Ruei, Lin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9-03T11:07:05Z | |
dc.date.available | 2010-7-26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9-03T11:07:05Z | |
dc.date.issued | 2010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英雄,是世人理想的投射;漫畫,則因為具有反映社會的特性,成為探究社會文化的文本之一。而英雄漫畫的價值便在於,既是讀者「期許未來」的對象;也可以作為研究者看見當時社會、文化的媒介。 《諸葛四郎》的風格,大至世界觀、場景及職官體系的構思;小至城牆、面具之設計,都表現出是一部融合多元文化的作品,由臺、中、日、西等,多國元素點綴而成。所欲傳達的正面信息,包括英雄忠孝、尚義、機智、勇氣,並要有能以國家為己任、處變不驚、虛懷若谷的胸襟;重視歹人能具備改邪歸正、回歸正道的最終領悟與懺悔決心。希冀讀者能透過閱讀,與四郎一起經過考驗的淬煉,一同冒險、一同學習成長。 1960年代的臺灣社會,在遭遇政治、外交、經濟與民生困境後,連宗教、集會遊行也受到箝制,精神寄託轉向休閒娛樂,仗義勇為替人民發聲的俠客,因運而生。雖然《諸葛四郎》中贊揚兵士忠誠盡責這點,與國民政府遷臺後,持續替軍人型塑國家棟梁、偉大形象的社會背景緊扣,但當時社會對於其之評價,皆淹沒在漫畫污名化的輿論之中,直到1980年代左右,其價值才又被重新檢視。 諸葛四郎,在1950、50年代,由葉宏甲創造,成為兒童心目中的英雄;1980年代後,變成社會輿論所型塑的,富中國味、教忠教孝的英雄;直到近代,臺灣漫畫研究開始受到重視,諸葛四郎被奉為「臺灣漫畫英雄偶像化之濫觴」,成為臺灣漫畫界的英雄!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臺灣史研究所 | zh_TW |
dc.identifier | GN0695270072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5270072%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6190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漫畫 | zh_TW |
dc.subject | 諸葛四郎 | zh_TW |
dc.subject | 葉宏甲 | zh_TW |
dc.subject | 英雄 | zh_TW |
dc.subject | 形象 | zh_TW |
dc.title | 製造英雄─以葉宏甲漫畫《諸葛四郎》系列為中心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