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四年的中國戰場
dc.contributor | 呂芳上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顧立民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9-03T10:25:24Z | |
dc.date.available | 2011-8-24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9-03T10:25:24Z | |
dc.date.issued | 2011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論文係以一九四四年的「一號作戰」本身經過,以及所涉及的時間與空間為中心,另論及與其有密切關係的黨國體制、兵役制度與中共在敵後戰場的發展等課題。 本篇論文除緒論與結論外,本文部分共分為五章,各章分析內容概述如下: 「緒論」。主要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文獻回顧、研究途徑與方法,以及分析架構等。 第一章「進入1944年的中國」。旨在從政治與軍事等面向,概要分析國民黨的黨國體制、蔣介石所建立的領袖統治體制、國家兵役制度內容與弊端,一則為後續各章的研究提供若干研究基礎,二則可由此瞭解國軍何以在之後的作戰中連連敗退,而民眾又何以不再支持軍隊 第二章「一號作戰的發動與豫中會戰」。本章係以1943年底的「常德會戰」作為楔子,分析中國戰場在戰略相持階段後期的情形,並探討日本發動「一號作戰」之經緯,以及「豫中會戰」中的經過情形與成敗檢討。 第三章「長衡會戰與桂柳會戰」。延續第二章的主題,繼續探討「長衡會戰」與「桂柳會戰」的經過情形與成敗檢討,並對「一號作戰」的影響作一簡要的總結。 第四章「敵後戰場」。由探討國共雙方在抗戰時期的第二次合作入手,分析中共在抗戰時期的策略內容,以及其如何利用「一號作戰」期間,日軍抽調兵力與國軍退敗所形成的有利契機,在華北、華中,乃至於華南地區發展勢力的情形。 「結論」。總結論文的研究內容,概述到1944年底時中國在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等方面的局勢,並分析1944年的局勢發展對於日後中國局勢發展的影響。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歷史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N0694220032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4220032%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443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抗戰 | zh_TW |
dc.subject | 中國戰場 | zh_TW |
dc.subject | 一號作戰 | zh_TW |
dc.subject | 蔣介石 | zh_TW |
dc.subject | 國民政府 | zh_TW |
dc.title | 一九四四年的中國戰場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