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頓《第104號交響曲》之指揮研究
dc.contributor | 許瀞心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彭宥芯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9-06T00:57:35Z | |
dc.date.available | 2016-07-11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9-06T00:57:35Z | |
dc.date.issued | 2011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大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數十荏苒、窮盡畢生之力來發展當時正萌芽中的交響曲和奏鳴曲曲式,在樂器的運用和音樂的段落間,建立了一個古往今來的遊戲規則;讓後來的音樂家只要想創作交響樂曲,便會依照這個規則來進行,這是海頓劃時代的成就;這對音樂界而言,是個了不起的貢獻,因而後世尊稱他為「交響樂之父」。 本論文第二章從當時18世紀初到18世紀末,橫跨了巴洛克後期和古典樂派前期的時代背景、海頓的生平及作品、及數量龐大的交響曲著手;第三章則是透過分析總譜,嘗試理解作品的形式風格、和弦配搭、樂器組成、樂章數目以及和聲結構等等,嘗試揣摩音樂的本質及作曲家的原始初衷;第四章則從指揮的角度詮釋此曲,詳閱指揮學、參考器樂專書,搜集各指揮名家之有聲資料,培養對音樂感受的敏銳度,並分析音樂本身特徵的關聯性,音樂流動性的差異,以及音樂段落的處理模式;並融合各家觀念與論述,以兼容並蓄的觀點及信念,建構出自己注滿靈魂的樂曲詮釋;第五章為結論,筆者希望藉由此研究,了解作曲家與作品之間的關連性,幫助筆者在詮釋此曲時,除了對樂譜本身的理解,更能了解作曲家創作的此曲的語意與內涵。 希望讀者藉由本論文,可以更深入了解海頓第104號交響曲,也同時了解身為一位指揮家必須要學習將抽象的意念、聲音的詮釋、作曲者的創作意念,以及音樂協調性的展現;而樂團的「指揮」便是擔負這項極其精細工作、重責大任的雕塑者。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音樂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N0094613110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094613110%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08362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海頓 | zh_TW |
dc.subject | 第104號交響曲 | zh_TW |
dc.subject | 指揮 | zh_TW |
dc.title | 海頓《第104號交響曲》之指揮研究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