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以降白蛇故事情節流變及其文化意涵探究

dc.contributor鍾宗憲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池岱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Chih, Tai-Jung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20-10-19T06:42:21Z
dc.date.available不公開
dc.date.available2020-10-19T06:42:21Z
dc.date.issued2020
dc.description.abstract杭州西湖與蘇州鎮江因位處交通樞紐中心,商賈往來帶動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城市繁華為人民精神追求建立厚實經濟基礎,也為話本文學提供強大有力的聽眾群。在白蛇故事中,宗教文化背景,為故事發展主軸所需;經濟繁榮、交通樞紐地位,提供故事創作有利條件;而故事中所反映的市井生活,更恰恰成為當地繁華經濟的寫照。 元代,西湖竹枝詞興起,「斷橋」的愛情隱喻逐漸形成,結合「橋」生殖繁衍的象徵義,表現在明代以降白蛇故事中,展現出故事背後深層的文化內涵;雷峰塔因「塔」的敬佛、鎮妖原始象徵義,使其成為故事中宣揚佛威、懲戒妖異的法器,而雷峰塔也因禁錮白蛇的傳說,成為傳統禮教的象徵;金山寺為漢傳佛教重寺,故事將地勢獨到的金山寺,結合豐富傳說鋪衍情節,可見錯綜的地理、建築、傳說與文學創作間的緊密結合。此外,故事中的清明、浴佛、端午三大節慶,則展現出杭人好遊之風、厭勝文化、藥俗思想與佛教世俗化傾向。 探究白蛇故事三大主要母題鏈及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的轉變,均與文化思潮緊密結合,或反映明清社會「崇情」思潮;或呼應五、六十年代中國大陸反封建、反威權的階級鬥爭思想訴求;或呈現現代社會中對人性的反思、對身分認同的追尋等,皆展現出強烈的時代精神。 白蛇故事在時代流傳中,蘊藏著深厚的文化意涵,故事發生的背景為故事創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或呈現地方生活色彩、或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或成就故事主題思想,在故事與現實生活相互加乘下,作為精神娛樂、消遣的同時,也反映出歷史、信仰、風俗等在文學作品中的支配地位。而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的轉變,又與社會思潮及文化精神緊密結合,展現出強烈的時代意義。白蛇故事之所以能於千百年來一再深化人心,正是由於新的時代議題為其注入源源不絕的生命力,創立獨特藝術價值,因此耐人尋味。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noneen_US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國文學系zh_TW
dc.identifierG0000202112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0000202112%22.&%22.id.&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110459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白蛇傳zh_TW
dc.subject故事生命樹zh_TW
dc.subject雷峰塔zh_TW
dc.subject母題zh_TW
dc.subject情節基幹zh_TW
dc.subjectnoneen_US
dc.title明代以降白蛇故事情節流變及其文化意涵探究zh_TW
dc.titleResearch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the Alternations of the White Snake Stories within Different Historical Contexts After Ming Dynastyen_US

Files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