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洲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1684-1945)

Abstract

本文研究主旨在於探討漢人在蘆洲地區的發展過程。蘆洲的地形因屬於沙洲地,不利於種植農作物,大規模開墾的時間比八里坌、新莊等地較晚。漢人到蘆洲開墾活動約自康熙末年,而大規模的開墾活動要到乾嘉年間才開始進行,道光年間漸漸地進入尾聲。清初至日治時期蘆洲農業的發展,除了開墾荒地增加耕作面積外,也興建水利設施來提高農業生產量。在土地利用方面,日治時期因受到日本殖民經濟政策的影響,產生了變化。咸豐、同治時期,蘆洲的水湳、中路、樓厝、南港仔及溪漧等地區開墾有成,商貿漸開,形成街市。移民至蘆洲地區的漢人隨著血緣聚落、地緣聚落、以及寺廟與祭祀圈的形成,逐漸移入原鄉的漢文化,在蘆洲地區建立了傳統的漢人社會。在社會發展中,械鬥以及西洋宗教文化也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至日治時期,蘆洲地區在人口、產業與文教發展方面皆有所變動。所以本篇論文首先探討蘆洲地區的自然環境,再來探討蘆洲地區的土地開發、人口變遷與產業發展、社會的發展以及文教發展,並且藉此呈現出清初至日治時期蘆洲地區的區域發展特色。

Description

Keywords

蘆洲, 和尚洲, 河上洲, 鷺洲, 社會經濟變遷

Citation

Collections

Endorsement

Review

Supplemented By

Referenc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