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北部清代擺接堡江璞亭家族的發展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8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本文主旨在探討清乾隆年間(1750年代)汀州永定縣高頭鄉的江氏家族 來臺拓墾,東山房江家七兄弟中,江璞亭這一支脈來臺發展,從淡水登陸後即各自發展。璞亭公正是筆者的第十八世祖,渡海來台開墾,由淡水經新莊,最後落腳新北市板橋湳子地區,今板橋湳子地區的福興宮裡仍存有江璞亭當年捐資的古碑刻字。
其子在澤、在清繼承其志,在清從板橋湳仔地區北向淡水,沿著大嵙崁溪開墾,稱之為「風頭」;在澤則由板橋南向發展到土城開墾,稱之為「風尾」,這也造就今江璞亭家族分居兩地(板橋、土城)發展的原因。江氏為維繫家族於不墬,以祭祀祖先之名創設江璞亭祭祀公業,每年遇農曆節日定期舉行祭祖。
在澤家族的廿一世祖陶英公後移墾新北市土城區,因子孫繁衍眾多,加上財產諸子均分,清末部分族人甚至因吸食鴉片,尤其重照公這一房,導致家道中衰。所幸廿四世祖江大崑因乙未抗日事件人道救援,得到日本政府的禮遇,加上兄弟勤奮刻苦務農,並掌握當時茶葉買賣商機,終於翻轉人生,使「永寧江家」 成為日據時期海山郡土城庄的富商,地方望族的大家族之一。 「永寧江家」在國民政府來台實施土地改革政策,遭放領30多甲,子孫眾多食指浩繁,不免隨著土城區大環境的改變而逐漸沉寂沒落,所幸地方選舉的動員參與,與家族叔伯們的熱心奔波,積極成立宗親會,讓家族得以維繫於不墜之地。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將江氏家族散見於各書章節中的零散事蹟,透過文獻研究與實地訪查的方式,爬梳璞亭公自清朝來台開墾後,建基立業,逐步建構家族之過程,並加以整理,同時藉此完備江氏家族的歷史,開啟後世子孫對祖先開拓基業艱辛的永恆懷念與感恩。
Description
Keywords
清代擺接堡, 板橋湳子, 江璞亭, 江大崑, 鄞山寺, 大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