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參與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學生的追蹤研究

dc.contributor.author吳武典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陳昭地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14-10-27T14:59:57Z
dc.date.available2014-10-27T14:59:57Z
dc.date.issued1998-06-??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以1991至1994年間參與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的三十六名學生(男34,女2)為對象,以修改自James R. Campbell之泛文化研究問卷及深度訪談探討下列問題:(1)參與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學生的現況如何?(2)那些家庭與學校因素影響受訪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3)數學奧林匹亞競賽方案對數學資優生有何影響? 主要發現如下: (1)所有參賽學生在接受訪問時(迄1996年5月)均在大學就讀,大多數主修數學(20名,占55%),次為醫學(7名,占19%)、電機(6名,占17 %)、物理(2名,占6%)、與機械(1名,占3%);(2)大部份參賽學生是小家庭中的長子(女),且很早便已顯露其卓越的數學能力;(3)學生在班上成績多半是「名列前茅」; (4)雖然參賽學生的家庭之社經地位(SES)各不相同,但大多數仍屬高社經地位的家庭;(5)參賽學生的家庭支持度高,學習環境良好;(6)一般說來,數學奧林匹亞經驗對參與之學生有良好的影響,特別是在數學及科學的學習態度、自尊、自發性學習及獨立思考上為然;(7)受訪者進入大學後,幾乎沒有任何針對他們的需要設計的特殊方案;(8)各受訪者對電腦的熟練程度很不相同,這與其個人興趣及接觸電腦的方便程度有關;(9)因為受訪者都仍是學生的身份,因此除數學外,並未顯現其他方面的特殊成就;(10)受訪的數學資優學生在認知方面顯示較多共同特質(如喜歡做數學、好奇心強、喜歡思考等),在情意及社會方面則有較大個別差異(在表達能力、人際關係、興趣、生涯習慣、運動、儀容等方面)。zh_tw
dc.identifier2E029F77-D4DD-A94D-227C-FEE0484D78E2zh_TW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6292
dc.language中文zh_TW
dc.publisher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zh_tw
dc.publisher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en_US
dc.relation(16),347-366zh_TW
dc.relation.ispartof特殊教育研究學刊zh_tw
dc.title我國參與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學生的追蹤研究zh-tw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