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史社會學的發展(1960-1990)
dc.contributor | 賴澤涵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蕭令杰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9-03T10:37:08Z | |
dc.date.available | 2003-8-28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9-03T10:37:08Z | |
dc.date.issued | 2003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1960-1990台灣的社會科學始終與美國核心學術發展亦步亦趨,在學術世界體系中屬於被動 的從屬地位。1970年代行為科學影響下的社會科學,基本預設是「非歷史」的,因此歷史 學無法跟社會科學有對等互動,歷史學只是社會科學理論的消費者。 隨著世界社會科學理論的變遷,舊有學術框架限制的打破,1980年代社會學體認到理論本 土化的重要。但要建立符合本土社會文化的理論,必須有賴對本土社會的研究,因此歷史 社會學重新受到世界學術體系的重視,韋柏與年鑑學派的歷史社會學在1980年代相繼成為 學術主流。深受世界學術體系影響的台灣也受到這股潮流的衝擊,於是歷史社會學的研究 方式反而成為建立理論的基礎。因此1980年代後,社會學也試圖從歷史資料歸結出理論, 歷史學也加入理論生產者的行列,不再僅是過去地位低落的理論消費者。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歷史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N2003000359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N2003000359%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585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歷史社會學 | zh_TW |
dc.subject | 史學史 | zh_TW |
dc.title | 台灣歷史社會學的發展(1960-1990) | zh_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