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應用於高中國文詩歌教學之研究
dc.contributor | 賴貴三 | zh_TW |
dc.contributor | Lai, Kuei-San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 林怡君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LIN,Yi-Jun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22-06-07T09:28:14Z | |
dc.date.available | 2021-06-17 | |
dc.date.available | 2022-06-07T09:28:14Z | |
dc.date.issued | 2021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王國維(字靜安,號觀堂,1877-1927)《人間詞話》是其研讀唐五代以來詞作成果的匯集,也是其創作實踐經驗的昇華,除了明確提及的詞論外,其亦以犀利的眼光、獨特的觀點抓出中國古典詩歌在轉變、過渡時期中的關鍵人物,並闡述關鍵人物對新局的貢獻及作用。因此,本論文以《人間詞話》應用於高中詩歌教學作為研究目標,將高中國文課本三民、南一、翰林與龍騰(康熹併入龍騰)四大版本所選的詩歌範文納為主要的研究範疇,依循詩歌發展、演變的脈絡,選擇其中關鍵人物的詩歌作品進行逐步地分析。首先,探究《人間詞話》的作者與其詞論之內涵,並針對適用於本論文之研究分析及能落實於教學中的重要學術觀點進行釋義,如:「境界」、「有我之境」、「無我之境」等,目的乃是用以釐清符合王國維所推崇有「境界」的詩歌作品必須具備什麼樣的特質,進而建立出對各家書商所選範文進行批評的標準。再者,試著將王國維《人間詞話》的詮釋審美——詩無達詁、越界審美與詩歌教學的鑑賞方法——傳統的「知人論世,以意逆志」與西方「文本分析」、「接受美學」二種以文本、讀者為中心的研究方式化入本論文的研究書寫之中,並適切地引入古今各類的文學體裁,提供評鑑古典詩歌更多樣化的角度,逐步地架構出對高中詩歌範文豐富的詮釋內容,引領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甚至進一步提供學生創作的素材,扣合範文教學,以達成活化教師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素養與自主學習之終極目標。在此研究論文中,筆者盡可能地擷選出各個時代中不同的詩歌體裁與當時的代表人物,以不同的視角去推動詩歌的多元教學,同時提供執教以來曾經嘗試過的教學模式與創作練習,雖有不甚成熟且須修改、調整的部分,但仍期許能觸動教師們在教學現場中產生與過往截然不同的新的實踐。最後,統整《人間詞話》落實於教學現場中的成效,提供學生實作後的成果,並以此作為重新檢視本論文研究不足的參考。本論文期望藉由綰合《人間詞話》與高中國文詩歌教學,讓教師的教學內容或模式開創出更多的可能,也讓學生在詩歌鑑賞與寫作的興趣能就此萌芽。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none | en_US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 zh_TW |
dc.identifier | 506201106-39351 | |
dc.identifier.uri | https://etds.lib.ntnu.edu.tw/thesis/detail/0a91f4bae3fd4e3286bc3151c912c34f/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16450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王國維 | zh_TW |
dc.subject | 《人間詞話》 | zh_TW |
dc.subject | 境界 | zh_TW |
dc.subject | 高中國文 | zh_TW |
dc.subject | 詩歌教學 | zh_TW |
dc.subject | none | en_US |
dc.title | 《人間詞話》應用於高中國文詩歌教學之研究 | zh_TW |
dc.title | 《人間詞話》應用於高中國文詩歌教學之研究 | en_US |
Files
Original bundle
1 - 1 of 1
No Thumbnail Available
- Name:
- 506201106-39351.pdf
- Size:
- 5.62 MB
- Format:
-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 Description:
- 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