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教育之研究(1957-2003)

Abstract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族群的國家,其族群結構可分為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和其他少數原住民,其中又以馬來族群佔大多數,華人次之,印度人居末。在大馬。華文獨中是華文教育體系重要之一環,它是小學母語教育的延續,也是華文教育的進階發展。華文獨中是大馬特殊政治生態的產物,它的存在,除了背負華文教育「承先啟後」的重責外,更被華人社會視為族群政治的一部份。另一方面,對以馬來族群為主的國家政府而言,華文獨中是其對大馬華人內在政治寬容體現的一面,因而使華文獨中教育極具研究價值。 本文以1957年至2003年為研究斷限,是基於柔佛州寬柔中學的董事部於1957年12月18日宣佈,自1958年1月1日起,不再接受政府任何津貼,經費由董事自籌,成為馬來亞聯合邦第一所真正獨立的華文中學,展開華文中學教育的新契機。爾後,華文獨中就獨樹一幟的存在於國家教育體系之外。華文獨立中學自出現以來,就在逆境中求生存,發展歷程可謂波折重重,部分獨中數度瀕臨關閉,至2003年,教育部對華文小學實施部分時數以英文教導數理科的教育政策再度衝擊華文獨中的發展,加上部分獨中又陷入學生和經費不足的窘境,華文獨中面臨一個新的轉捩點,是以反思華文獨中的發展歷程,除了有助於對華文獨中的理解,也能進一步窺探大馬華人族群的意識及思維模式。 本文主要分成五個部份,首先是就相關的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研究作一歷史性的回顧,以作為鋪陳本文研究對象的歷史背景,跟著針對華人移殖的歷史背景和華文教育的萌芽作一說明,從而瞭解大馬華文教育體系的形成與中國政治發展和英國殖民政策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其二是針對華文獨中出現之歷史背景,以及其在董教總的領導下,如何形成一套體系作一探討。這當中將試圖以馬華公會領導人的作風和馬來政府控制的寬、緊為剖面,來分析二者對華文獨中的操作。其三是透過華文獨中與國民(型)中學之比較,分析二者在教育性質、組織結構與運作模式、辦學特色等方面的異同,進而瞭解華文獨中的發展模式及其獨特之處。其四是藉由全馬四大地區(即北馬區、中馬區、南馬區和東馬區)華文獨中課程的規劃與安排作一比較,以進一步窺究全國60所華文獨中是否貫徹董教總所擬定的辦學方針,從中瞭解上述四大區獨中課程規劃的異同,以及造成彼此之間異同的主要因素。其五是討論華文獨中生文化意識的建構,除了以統一課程出現以前和之後獨中初、高中的華文和歷史教科書作為分析文本外,尚輔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來探討華文獨中生在接受不同版本的教科書之後所呈現出來的文化意識,藉此突顯華文獨中生的特質。希望能將這五部份貫穿成一個研究系統,對華文獨中在大馬的發展歷程作一整體性的探討,勾勒出華文獨中未來的定位與發展方向。

Description

Keywords

馬來西亞, 華文教育, 獨立中學教育

Citation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