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物論」的政治意涵──以鄂蘭為線索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22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本論文的主旨,是從漢娜.鄂蘭對政治哲學的觀點及角度,來審視莊子哲學裡的政治元素。對鄂蘭而言,「政治」始終關乎一群具多元性、差異性的人們如何在公共場所中共商群體的未來,而「哲學」則是孤獨的哲學家在遠離人群的情況之下,對哲學真理孤芳自賞,再試圖將哲學真理作為人類生活的尺度來評判前述的「政治」生活形式。這樣的區分明辨對鄂蘭而言是根本性的,而他的作品除了有高舉「政治」生活、批評「哲學」的面向,也有他如何縫合「政治」與「哲學」的努力。那麼,我們如何從鄂蘭的角度來審視莊子呢?固然兩種脈絡下對「政治」的定義截然不同,但是我們可以借鑒鄂蘭的「區分」,來考察莊子哲學裡面,除了對於傳統治理政治形式的不滿之外,是否還有提出其他的政治生活形式的可能?這樣的「區分」在莊子那裡是有可能成立的嗎?本文的觀點認為,莊子可能難以脫離既有的思考框架與脈絡,然後正面開出類同於鄂蘭與西方傳統下的、公共領域的政治行動。不過,〈齊物論〉裡對於各家學派的爭論,亦可視為是莊子對於當時政治性語言的思辨與批判。本論文試圖由莊子文本裡的「物」作為線索,探討「物」與政治的關係。〈齊物論〉之所以由「物」入手討論,乃是由於「物論」作為人人都有的一套以語言為基礎之後,以個人的標準來對「物」進行定序的認識。儒墨之爭很可能就建立在,兩種思想各有其不同的「物論」,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對「物」的認識,而對「物」的認識乃是為了將「物」化為己用,規定出天下萬物的「用」與「無用」。那麼,倘若「物論」就是以「物」為中心所展開的言論,那麼「齊物論」就是在對治這項議題。本文認為圍繞著「物」所展開的諸多言論,也能視為是具有政治性的行為,因為這關乎各種不同的視點互相交會。於是,我們也許能推論成「物」其實展開了一個可供言談的空間。在「物論」之後,本文再藉由鄂蘭的視野,省思了莊子文本裡有沒有「公共領域」觀念的意識,最後認為莊子文本裡、甚至是先秦思想文本裡,都缺乏西方脈絡下的「公共領域」觀念,本文最後以莊子文本裡可能形成的「方外之人」共同體作結,這樣的政治共同體脫離於既有的思想框架,給出另一種政治生活形式。
none

Description

Keywords

莊子, 漢娜.鄂蘭, , 物論, 齊物論, 語言, 政治, none

Citation

Collections

Endorsement

Review

Supplemented By

Referenc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