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在國中歷史教學上的實踐-以「隋唐五代的盛衰」單元教學為例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7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因應全球化加速發展與台灣多元族群文化的環境,為了讓下一代國民具備適應未來生活的素養與能力,「多元文化教育」成為國民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教導學生肯定文化多樣性的價值,尊重人權,促進社會正義與公平機會的實現。然而目前發展多集中在國小端,此次研究嘗試在國中階段運用可行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延續多元文化教育並呼應與落實《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目標。
本研究擬以現有的課程結構和教學時數為基礎,以八年級歷史課程之「隋唐五代的盛衰」單元做為歷史素材與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價值結合,進行實驗教學與研究,並期盼研究成果能作為其他歷史教育工作者的參考。綜觀本次研究目的為:
一.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多元文化觀
二.確立具體可行的多元文化歷史教學目標
三.設計適合國中生學習的多元文化歷史教材內容
四.應用可行的教學方法落實多元文化有效教學
五.設計適當的評量方法檢視多元文化歷史教學的成效
六.歸納研究結果,提出可行建議,提供其他歷史教學工作者參考
研究者運用多元文化課程理論建議的「問題探究法」和「合作學習法」進行實驗教學與評量,研究成果發現:
一.本研究制訂出符合多元文化教育理論的認知與情意目標,同時呼應配合九年一貫社會領域的課程目標,說明多元文化教育在國中歷史教學實施上有其適切性。
二.「問題探究法」和「合作學習法」均以學生為中心,結合生活化實例進行討論,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都足以在歷史單元教學中承擔多元文化教育的責任。
三.實施「問題探究法」,教師要能臨機應變,依學生課堂回應給予符合多元文化理念的立即回饋,並引導其他同學共同參與討論,達成有效教學。
四.實施「合作學習法」,教師要充分確認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適時引導討論的方向,助其合作討論聚焦。教學時間充裕前提下,更能確保合作學習的完整與成效。
五.依據評量結果,兩組學生在多元文化歷史單元認知及情意學習目標都有85%以上的達成度,可見「問題探究法」和「合作學習法」都為有效教學法。
六.實施「問題探究法」的學生對於師生共同探究的多元文化信念更具信心水準;而「合作學習法」的學生則在回答開放性的問題時能展現更多創意與自我想法。
因此,若授課時間有限,建議可優先採用「問題探究法」,仍以學生為主體但由教師擔任問題探究的引導者,較能掌控課程節奏與時間;而「合作學習法」要能更有效運用並發揮學習成效,期待教育主管機關給予社會科足夠的彈性時數。就教學過程而言,善用教學媒體有助提升學生學習動機;面對學生閱讀理解力不足,教師在教學過程要積極給予說明與講解;設計具開放性又能與生活情境結合的多元文化議題頗能吸引學生投入討論與思考,使平時較欠缺學習動機的學生在課堂都能得到表現與被肯定的機會,歷史教學也因為多元文化教育的帶入而更活潑生動,真正活化歷史教學。
Description
Keywords
多元文化教育, 國中歷史教學, 問題探究法, 合作學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