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人文景觀融入新興議題的歷史教學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1-06-??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NTNU
Department of History, NTNU
Abstract
環境教育是九年貫課程重大議題之一,社會領域課程的設計,目的在統整人類與環境間互動所產生的經驗知識。因此,筆者依據學校編蟹的自福教材{竹籬笆內的春天}教材中有關龍岡地區的特殊人文景觀,結合(歷史)課本第二冊(中華民國在台灣)單元,帶領導師班實施戶外鄉土教學。龍岡地區是台灣密度最大的香村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忠貞新村」。忠貞新村的由來,源起於國共內戰時期,國民黨軍隊全軍覆沒,剩餘國軍遭共軍追擊,從雲南突圍後釀轉流落淇緬邊界,成為身陷異鄉的「孤軍J 孤軍故事被作家柏楊寫成「異域」一書,並拍成電影。滇緬孤軍問題因中共及緬甸的抗議,由聯合國出面要求國民黨政府協助撤離,來台後擇現址建營舍安置,名為「忠貞新村」。由於多數忠貞新村的軍人與眷屬原第雲南,又遷徙至緬、泰邊境,因此飲食呈現多元化的特色。忠貞新村耐近也有代表部份居民,特殊信仰的飽岡清真寺,為全台六大清真寺之一。本研究期使學生藉由鄉土人文景觀敵入歷史課堂教學的實施,能夠結合歷史單元的知識,加深對相關歷史的學習與興趣,並且認識鄉士住民的生存、生計、生活與生命等議題,進而達到認同鄉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