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刷主義」在臺灣:「中美斷交」前後平面媒體呈現的綠卡問題
dc.contributor | 陳佳宏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劉立德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19-09-03T10:28:26Z | |
dc.date.available | 2014-8-25 | |
dc.date.available | 2019-09-03T10:28:26Z | |
dc.date.issued | 2014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隨著1970年代中華民國在國際外交上面臨一連串的挫敗,使人們對臺灣前途產生不確定感,因此許多有能力的人便透過各種途徑移民美國。這股移民風潮多以美國為目的地,反映出美國自戰後對於臺灣各個層面的影響,使美國的理想化形象成為刺激許多臺灣人移民美國的動力。但是在當時國民黨政府對移民出入境的嚴厲管制下,除了留學、洽公之外,要移民美國並不容易,也因此特權份子走後門移民美國的行徑格外令人側目。 許多黨政軍高層人士透過管道取得綠卡這個公開的秘密為當時輿論所詬病。這些特權人士的行徑不僅被外界譏諷為「牙刷主義」者之外,亦為黨外人士抨擊國民黨政府的口實。在當時不同立場的臺灣平面媒體在報導這個現象時所顯示出官方、報社、民間在面對這股移民美國風潮的態度各有不同,尤其是逐漸興起的鄉土思潮透過黨外雜誌對於國民黨政府的批判使綠卡問題成為移民美國風潮下所衍生的政治問題。 本文選定1970年代多家不同政治立場的平面輿論,如國民黨立場的《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與政論雜誌《新聞天地》、自由派的《自立晚報》、黨外政論雜誌《臺灣政論》、《富堡之聲》、《夏潮》及《美麗島》,從1976到1980年這段期間上述媒體對於「牙刷主義」問題的報導和評論。從這些不同立場的媒體對於「牙刷主義」問題的報導和評論中,瞭解當時輿論當時如何看待這股移民風潮所造成的影響,這些報導如何呈現出當時臺灣社會的集體心態與社會氛圍,以及國民黨政府處理「牙刷主義」問題的態度。 本文研究發現,雖然當時不同立場的臺灣平面媒體對於「牙刷主義」問題一致撻伐,卻是基於「愛(中華民)國」和「愛臺(灣)」的鄉土意識不同立足點進行批判,後一種觀點甚至認為「牙刷主義」問題是國民黨的外來政權本質所造成的。 弔詭的是國民黨在這段期間一再表態反對「牙刷主義」,卻百般拖延不願認真處理此一問題。 這場爭議雖然在國民黨政府於1980年11月宣佈對「牙刷主義」問題暫緩處理來為這場爭議定調,以及進入1980年代以後臺灣局勢穩定而逐漸平息,但是這場爭議所引發的認同危機仍然在今日的臺灣徘徊不去。 | zh_TW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歷史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GN0697220162 | |
dc.identifier.uri | 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7220162%22.&%22.id.&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499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綠卡 | zh_TW |
dc.subject | 雙重國籍 | zh_TW |
dc.subject | 牙刷主義 | zh_TW |
dc.subject | 平面媒體 | zh_TW |
dc.subject | 國民黨 | zh_TW |
dc.title | 「牙刷主義」在臺灣:「中美斷交」前後平面媒體呈現的綠卡問題 | zh_TW |
Files
Original bundle
1 - 1 of 1
No Thumbnail Available
- Name:
- n069722016201.pdf
- Size:
- 2.63 MB
- Format:
-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