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臺灣史教科書中的國際理解概念分析

dc.contributor吳文星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朱靖瑜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Chu Chin yu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9-09-03T10:18:51Z
dc.date.available2010-8-18
dc.date.available2019-09-03T10:18:51Z
dc.date.issued2010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文耙梳教科文組織所公布的相關文件,具體地呈現國際理解教育的發展脈絡,並彙整其所含括的內涵,針對部編版和審定版台灣史教科書進行縱向的質性分析,瞭解歷史教學能對國際理解提供哪些助力;並透過台灣史教科書對國際理解內容呈現之差異,檢視從部編版到審定版台灣史教科書的編寫,是否更貼近國際理解教育的理念,或更加呼應全球化的趨勢。 審視民國83年公布的《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和《認識台灣(歷史篇)》的教學目標中已指出須培養學生的世界觀和鄉土意識,但僅止於理念的宣示,目標並未具體化。九年一貫《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和社會領域的教學目標中指示應培養國家認同、國際視野及公民素養,同時提供九大能力指標,呈現跨領域、統整的特質。因此更能契合國際理解教育的理念和特質。 再以國際理解知識類目檢視台灣史教科書。首先從「自我認同與多元文化理解」類目上,探討部編版和審定版在「自我民族與國家」與「對於他者的認識和理解」所呈現的差異。接著,在「全球問題」類目上,分析台灣史教科書中涉及「台灣與全球的互動和交流」、「衛生與健康問題」及「世界和平與安全問題」等面向的內容,探討部編版和審定版教科書如何延伸討論全球問題。最後,在「尊重人權與平等精神」類目上,探討部編版和審定版教科書與「人權問題」、「宗教問題」及「族群衝突」相關的內容,以建構此一類目知識上的差異。 依據上述分析結果可知,審定版教科書的編寫部分較部編版簡略,但確實朝向增強本土認同、注重朝全球化的趨勢邁進;不再著重軍事、政治的歷史描述,轉而多面向地說明台灣歷史發展過程;盡量從積極的、貢獻的面向介紹其他族群,力求不將歷史中負面、敵對的形象延伸至學生的腦海中;試圖建立起全球觀瞻的、積極的、和平的、多元價值觀的歷史教育。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歷史學系zh_TW
dc.identifierGN0596221105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596221105%22.&%22.id.&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342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國際理解zh_TW
dc.subject歷史教科書zh_TW
dc.subject九年一貫zh_TW
dc.subject認識台灣(歷史篇)zh_TW
dc.subject課程綱要zh_TW
dc.subject課程標準zh_TW
dc.subject全球化zh_TW
dc.subject世界觀zh_TW
dc.subject教科文組織zh_TW
dc.title國中臺灣史教科書中的國際理解概念分析zh_TW
dc.titleTh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Concept In Taiwan History Textbooks In Junior High School.en_US

Files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