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日本治臺末期神社與宗教結社諸問題
dc.contributor.author | 蔡錦堂 | zh_tw |
dc.date.accessioned | 2014-10-27T14:52:07Z | |
dc.date.available | 2014-10-27T14:52:07Z | |
dc.date.issued | 2011-09-??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論文藉新近發掘的二份史料:「日治末期臺南州宗教檔案」與「昭和十九年度 神社預算並決算檔案」,進行對日本治臺末期,特別是寺廟整理之後的臺南州之神社、寺廟、內地佛教、基督教、教派神道等各宗教結社的複雜糾葛情形,作再進一步的分析探究。在第一份的「日治末期臺南州宗教檔案」中,我們藉著檔案中要求對寺廟整理中止後的宗教結社調查,臺南州各郡市的調查回應報告內容,解析與傳統舊慣寺廟有關的北港朝天宮等五所寺廟,為何會出現在以非傳統舊慣寺廟、齋堂、神明會為調查對象的調查報告中。並再確認這些舊慣寺廟藉著與日本內地宗教,特別是臨濟宗、曹洞宗的聯絡關係,來「逃避」被整理的命運。而伴隨著寺廟整理,基督教的「進出」問題──即勸誘因寺廟整理失去信仰對象的臺灣人加入基督教的問題,也成為總督府警務局及文教局關注的議題。藉著史料中臺南州各郡市的各式各樣調查回復,我們可以瞭解寺廟整理已非僅神社與寺廟的相剋與對決而已,也牽扯上包含括基督教、佛教等各宗派間的教勢擴張問題,而寺廟整理運動中止後的臺灣人是否失去信仰對象?以及「寺廟復甦」問題亦迅速浮上檯面。第二份「昭和十九年度 神社預算並決算檔案」,本文先作史料介紹,並初步從嘉義神社、開山神社、五間厝神社、新化神社等四所神社的昭和十九年度決算書中,特別是神社收入的神符、賽錢等數額,來分析日本治臺末年神社的信仰實況,並與同時期的一些臺灣寺廟作初步的對比,藉此瞭解神社與寺廟的信仰深厚與澆薄問題。 | zh_tw |
dc.identifier | F0B254DB-817B-29C4-02FF-6C32690E9FF0 | zh_TW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296 | |
dc.language | 中文 | zh_TW |
dc.publisher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 zh_tw |
dc.publisher |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 en_US |
dc.relation | (4),67-93 | zh_TW |
dc.relation.ispartof | 師大台灣史學報 | zh_tw |
dc.subject.other | 神社 | zh_tw |
dc.subject.other | 宗教結社 | zh_tw |
dc.subject.other | 臺南州 | zh_tw |
dc.subject.other | 寺廟整理 | zh_tw |
dc.subject.other | 宗教檔案 | zh_tw |
dc.subject.other | 日治末期 | zh_tw |
dc.title | 再論日本治臺末期神社與宗教結社諸問題 | zh-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