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適與荒涼──周志文散文的文學與文化意義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20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周志文(1942年-)曾任《中國時報》、《民生報》主筆,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在臺灣出版的文學散文集共10部,5部出版有同名簡體本,作品自1994年起陸續收錄於各散文選集;儘管如此,台灣卻少有論者注目、研究周志文的創作。本研究的重要性,不僅在於補全臺灣現代散文的作家研究,更在於以現代散文史的觀點,系統性地論證作家的特色、承繼與開創。   本研究梳理周志文前期/近期的文學風格。就前期,從周志文文藝養成的歷程,說明其創作的學者特質,彰顯周志文對五四以來學者散文譜系的繼承;就近期,透過比並作品、分析類型,說明周志文如何在類型寫作中表現其個人的情性、主張、藝術特徵以突破窠臼。由茲二方面,論證周志文散文的文學意義。   揆諸上述分析,本研究闡明周志文一以貫之的審美情調──閒適與荒涼。進一步說明此情調為何反映了「超越經驗和個人心理的社會性結構」──寫實的、可預測的系統性秩序;又在全球流行的懷舊浪潮中,如何開闢批判的懷舊寫作模式,因而在21世紀的現代散文寫作中展現了其文化意義。
none

Description

Keywords

周志文, 現代散文, 閒適, 荒涼, 學者散文, 眷村散文, 音樂散文, 懷人散文, none

Citation

Collections

Endorsement

Review

Supplemented By

Referenc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