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至清初雲南地區貝幣與銅錢文化之變遷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1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雲南地處中國漢文化、西藏文化、印度文化與東南亞文化圈交匯的走廊地帶,境內各地在開發程度、交通條件與經濟發展等方面又有顯著的區域性差異,使其貨幣文化富有多元複雜的特點。象徵東南亞與南亞貨幣文化的貝幣長期在雲南的流通領域佔有重要位置,而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銅錢在近代以前大部分時期裡,卻面臨難以順利進入市場流通的情況。從貨幣的實際價值與互信基礎而論,海貝能長期發揮貨幣功能,其基本價值即在於海貝為具實用性的外來商品,在許多民族的文化生活中廣泛被作為裝飾品或宗教儀式的象徵物,而易於計值的特點更使其在眾多實物貨幣中最受青睞。海貝在文化系統中的重要性,使其得以在雲南許多民族與區域間建立互信基礎。至於銅錢雖然有其金屬價值,但其官定面額高於幣材實際價值,本身又非具實用性的商品,加以雲南富於銅產,銅價較為低廉,其價值遂難獲得當地民族的廣泛認可。再者,銅錢為中國內地的傳統貨幣,但在雲南眾多民族的文化系統中卻相對缺乏重要性或象徵意義。凡此均為銅錢在雲南市場上長期難以建立互信基礎的原因。至明末清初,隨著雲南社會文化的變遷、商品經濟與貿易活動的發展、銀錢供需關係的變動、南亞與東南亞貝幣輸入的減少等因素,導致單位價值原已低廉的貝幣難以再適應當時的市場需求,銅錢在日常交易中始漸趨普遍,並取代貝幣在流通領域的主導地位。 本文旨在探討元明時期至清初四百多年之間雲南貨幣文化的變遷,以分別象徵東南亞文化的貝幣與中國內地文化的銅錢為探討中心,並由政經情勢、對外關係與民族文化等多元角度,分析此時期貝幣與銅錢文化的變遷,進而揭示雲南土著文化與中國內地文化之間交流互動的歷程及其歷史意義。本文所要探討的重點可歸納為五點:一、探討雲南貨幣文化發展的人文環境與背景,論述雲南貝幣與銅錢的類型、來源與供應途徑,進而探討元代以前貝幣與銅錢在雲南通貨體系中所扮演角色的變化。二、論述元明時期至清初雲南貝幣與銅錢的計量制度、使用範圍、流通情況、比價與購買力的變遷,並分析此種變遷所呈現的區域性特徵以及兩者在整個貨幣體系中所佔有的位置。三、由雲南的經濟特質、政治形態、對外關係與文化風俗等層面深入探索貝幣得以長期流通的基礎,並討論晚明以前銅錢的貨幣功能在雲南未獲民間廣泛接納的原因。四、探討歷代各政權在雲南實行的貨幣政策及其成效,進而揭示各時期官方幣制對雲南貨幣文化變遷形成的作用。五、由雲南社會的內部條件與外部環境的發展以及貨幣供需關係的變動,深入分析明末清初雲南貝幣與銅錢文化消長變遷的原因與趨勢。

Description

Keywords

雲南, 走廊地帶, 貝幣, 銅錢, 實物貨幣, 供需關係

Citation

Collections

Endorsement

Review

Supplemented By

Referenc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