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之研究(1896-1919)

Abstract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成立於日本領台翌(1896)年,迄1919年改制為臺北師範學校止,為日治前期臺灣最高學府之一,其畢業生在政、經領域中位居要津者不在少數,被稱之為日治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搖籃。該校存立期間,殖民教育體制尚未確立,其發展脈絡反映日治前期近代教育體制由草創至整備之過程。而在日本的海外殖民史中,該校為「異民族」日語教育之先驅,故無論在台灣社會史、教育史及殖民地比較史上,該校皆有不可忽視之重要性。有鑑於此,本論文乃以「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之研究(1896-1919)」為題,從學校史的角度出發,究明該校之組織沿革、校務發展、師資、教學訓育及畢業生表現,以釐清該校在日治時期臺灣社會、教育、統治行政和殖民地日語教育中的角色和地位。 由本論文的探討結果可知,國語學校為配合總督府的需求和指示而多次調整組織、課程,提供總督府所需之行政及教育人才,其沿革呈現明顯的機動特質,顯示日治前期總督府在教育政策上猶疑摸索之態度。儘管如此,該校因係總督府直轄下代表性的教育機構,故其資源不虞匱乏,師資素質亦高,加以作為唯一的中等暨師資培育機關,該校教師之研究與服務表現乃有別於一般中等教育機構。不少教師利用台灣特有之自然或人文環境在專業領域的研究上大放異彩,或身兼學務要職,在初等教育領域中扮演指導與監督者之角色。尤其該校教師群所研發之「直接教授法」不僅成為臺灣主要的日語教學法,並為日後朝鮮、關東州(即中國東北)等殖民地所沿用。教學訓育方面,隨著教育目標之變遷歷經四度更迭,「國語」及「實業」漸成台籍生課程之主要特色。日籍師範生的課程逐漸由單一偏重「土語」改為教育、台語、實業等課程並重。 畢業生方面,該校雖屬中等程度之通才教育,惟受教者已屬臺人中少數的知識菁英,憑藉「高學歷」與優越的家世、經濟背景,有不少畢業生在地方政、經領域中迅速嶄露頭角,顯示新舊社會領導階層之遞嬗深具延續性。日籍生方面,來台者有不少係基於經濟考量,總督府始終以豐厚的薪資使師範生得在台安居,因此多數畢業生都能久任其位,透過升等或教員優遇法尋求上升流動。

Description

Keywords

國語學校, 日語, 教育, 師範, 社會階層, 菁英

Citation

Collections

Endorsement

Review

Supplemented By

Referenc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