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前知識分子對中國農村問題的論述─以《東方雜誌》為中心(1912-1937)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3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中國是一個以農立國的國家,面對清末民初的時局衝擊之下,舊傳統社會瀕臨瓦解,但新社會秩序尚未建立,社會各種亂象叢生不窮,其中農村社會最顯現出其疲態,到了民國以後,農村危機全面爆發。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仍受傳統士大夫精神的影響,面對艱困的時局,仍肩負者「吾曹不出如蒼生何」的使命感,企圖提出一條拯救中國的康莊大道。
《東方雜誌》為商務印書館發行之代表性雜誌,其草創之初即以「介紹新知」、「啟導國民」為創刊宗旨,以提供有用的智識、事實的真相來開拓讀者的心胸,希望作為輿論的顧問者而非指導者,故其學術性及時政性成為其主要的辦刊風格。商務編譯所集中了專家學者近百人,儼然是一所大中小學教育的學術機構,其編輯群及發行量均為出版業之佼佼者,匯集了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學者專家,呼應當時新知識分子「學術救國」、「出版救國」的趨勢,紛紛針對時局提出問題並研擬解決方策,雜誌所提供的輿論空間成為學者各種理論方策競逐的場域,在民國初建的26年間發表了不下四百多篇的專論探討農村問題,希冀提出一條救濟農村的良策,土地分配與土地利用、租佃制度、田賦徵收、農村金融與災荒救濟成為當時關注的焦點。在1920年代以後,每卷期有關農村相關問題專論的文章篇數有集中化趨勢,反映出農村經濟危機漸趨惡化;又受國際性經濟大恐慌的衝擊,外國農產在華的傾銷及農產品價格的狂跌,使農家負債情形益加惡化,1930年代的中國農村經濟瀕臨破產,「救濟農村」、「復興農村」成為強勁的社會改革思潮。當時的學界受西方現代化影響下,也大量引進外國的農業政策與專業技術,希冀能提供中國農村參考與借鑑。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面對日益困頓的農村社會,冀望略盡自己棉薄之力來扭轉惡劣時局,《東方雜誌》在創刊之初即採溫和的社會改良主義,透過技術性及知識性的引介,為瀕於破產的農村帶來一線生機。
Description
Keywords
民國農村, 東方雜誌, 土地利用, 土地分配, 田賦, 高利貸, 米糧, 災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