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驗的傳承─以日本在海南島的農礦業經營為例(1939─1945)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2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日本在1939年(昭和14年)2月10日登陸海南島,在未遭到太大的抵抗,隨即佔領海南島,展開為期近七年的佔領。但佔領前廣東省政府對海南島的開發內容為何需有所了解,才能連貫而不突兀,比較中日兩方的差別與延續。 從統治臺灣開始就相當重視的調查活動,同樣在海南島施行,對日本認識海南島與經營方針的制訂有很大幫助。從明治持續到昭和年代,這個過程與日本南進風潮有密切關聯,不論官方還是民間都投入許多人力和資金,主要集中在1930年代,佔領之後的成果更豐。透過這些調查,減少摸索耗費的時間,集中於產業經營,供應日本不足的資源外,也積極達到島上自給自足的目標。 但隨著大環境的變化,日本進駐法屬中南半島和佔領荷屬東印度後,各國對日本態度的轉變,英、美和荷屬東印度選擇與日本對抗,法屬中南半島則是因為殖民母國戰敗,成立親德政府,因此只能選擇與日本合作。 佔領之初,日本的重心是擺在農業經營上,但海南島長期以來都有糧食不足的問題,因此,致力於甘蔗和橡膠種植的同時,也設法改善糧食不足的情形,透過從臺灣引進蓬萊米種,提升海南島稻米產量供應島上所需。此外,也三次派遣農業指導團前來,傳授農事經驗,提高此地農民的農業水平,並輔以種苗和農具的協助,可見臺灣在農業經營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但隨著戰事的發展,海南現地當局調整其重心,主力轉向經營礦業,農業仍舊持續推動,開採石碌和田獨兩礦山。開採之餘,還鋪設鐵道、建港口、蓋水力發電廠及人力管理等,希冀能盡速且穩定供應日本。然而,臺灣在日本開採鐵礦方面,重要性不如農業,這跟日本對臺灣的定位有關。整體而言,在近七年的經營過程,臺灣存在著一定的影響力。

Description

Keywords

海南島, 臺拓, 南支南洋, 臺灣經驗

Citation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