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的政治面向,1920-1929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3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作為近代史相當熱門的主題之一,學者對於梁啟超在1920年至1929年的這段生活的討論相對於1918年以前相對的較少,而在有限的研究中,又以「學者」及「晚年」兩大預設出發,以至於梁氏這段時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遭到忽視。 本文從檢討「學者」及「晚年」兩大預設出發,試圖「聽其言觀其行」以恢復梁氏仍然強調「政治」的人生態度與理,以及與「政治」難以擺脫的命運。 首先,從學術作品出發,發現梁氏並沒有對政治失去以往的熱情,只是摒棄過去在官場上施政,與少數人合縱連橫的「狹義政治」,代之以多數國民參與的「廣義政治」作為實踐理想的大方向,並欲以「儒家禮治」作為落實「民治」的理想。接著,在這包含在野監督政府以及社會教育活動的「廣義政治」理想下,梁氏也「起而行」進行實際的活動,然而卻不自主地陷入南方的權力鬥爭之中,並且與北洋官場故舊有切不斷的聯繫。除了思想上無法接受共產主義以及由「中等社會」領導中國的信念外,在群眾興起與蘇俄式集權政黨勃興之下,梁氏主觀上反對集權政黨形式,客觀上缺乏面對面吸引熱衷政治時事的青年的能力,加上經濟上的優渥,遂導致梁氏無法獲得邊緣知識青年的追隨。至於梁氏最後為何以「學者」形象留在歷史之中,更是因為政治上「反革命」所致,眾人「為尊者諱」的論述方式加上忽略了梁氏之死是無人料想到的意外,梁氏積極、樂觀、兼政學的人生態度與理想遂被掩蓋。 藉由整體觀察梁氏與時代環境的密切聯繫,我們可以發現梁氏並不是以現代意義下的「學者」自許,而是以「孔子式」的「廣義政治」作為心目中政治家的典型。最後,從梁氏的例子,讓我們反思若強硬的使用西方價值觀作為研究框架,將會失去中國思想脈絡下的歷史整體。

Description

Keywords

梁啟超, 學術與政治, 梁啟超的晚年, 廣義政治, 反共與恐共, 邊緣知識分子

Citation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