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克萊斯勒利亞那,作品16》詮釋報告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5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為十九世紀前期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其作品以鋼琴曲及聲樂曲為代表,而鋼琴性格作品(Character piece)更在其創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再滿足於古典時期於舊有樂曲形式下的創作,浪漫樂派的藝術家漸以表達自我內心情感為首要目的,並融合許多非音樂的元素於音樂作品中,而舒曼可說是將文學與音樂做完美結合之代表人物。
本論文探討的《克萊斯勒利亞那》(Kreisleriana, op. 16)為舒曼十分喜愛的鋼琴套曲,由八首小曲所組成。曲名受到文學家霍夫曼 (E. T. A. Hoffmann, 1776-1822) 小說的影響,其中各曲分別呈現不同性格,有代表「佛羅倫斯坦」(Florestan)的熱情衝動性格,亦有代表「歐塞比斯」(Eusebius)的敏感、內斂性格;而佛羅倫斯坦與歐塞比斯兩人物的誕生,更是受到文學家尚.保羅 (Jean Paul, 1763-1825, 原名為Johann Paul Friedrich Richter) 作品的影響。除了文學的影響之外,此曲中最重要的樂念,則為舒曼對摯愛克拉拉無法相見的思念之情。
本論文希冀透過瞭解舒曼生平、創作背景、樂曲解析與綜合前人所提供之線索下,揣摩詮釋舒曼內心欲表達之意涵,亦藉由各演奏名家柯爾托(Alfred Denis Cortot, 1877-1962)、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 1887-1982)、肯普夫(Wilhelm Walter Friedrich Kempf, 1895-1991)、霍洛維茲(Vladimir Samoylovich Horowitz, 1903-1989)、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 1941-)、格賴斯(Jeffrey Grice, 1954-)等六位所做的不同詮釋,整理其異同並提出建議,以做為彈奏者在詮釋此曲時之參考。
Description
Keywords
舒曼, 鋼琴音樂, 性格小品, 克萊斯勒利亞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