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祠廟政策的變化與地域社會一以福州地域為中心

dc.contributor.author 金相範 zh_tw
dc.date.accessioned 2016-05-10T01:42:22Z
dc.date.available 2016-05-10T01:42:22Z
dc.date.issued 2011-12-??
dc.description.abstract 宋代祠廟政策重要的變化是,判別祠廟正統性的「把典」相對開放且具備包容性。隨著「封號」和「廟額」成為判別淫祠的新標準'各地的祠廟順應國家制定的儒家基準申請封號。在福建福州地域,從五代到宋代,包含初封、加封和增封在內,共有五十餘次封號下賜。其中,閩時期王審知主導的次數占了20% 。王審知是移民勢力,與地域人士間的融合十分必要,因此,他對民間信仰保持開放且溫和的態度。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南宋建國( 112 7)到1160 年代這段時間,福州祠廟接近50% 的封號都是在此期間下賜的。在宋代,福州無論是經濟、政治還是其他方面都比其他地域要出眾,實現了量和質的成長,尤其是遷都杭州之後,作為首都後援地的福建承擔起更為重要的作用。從這一層面來看,該時期頻繁的封號下賜是在對地域宗教信仰的包容和支援下實現的。事實上,要維持統治的持久安定,除了最基本的物理力量外,宣揚和灌輸統治正當性的象徵性儀禮行為也十分必要。在這點上,宋政府採取了開放「把典」且通過「封號和廟額」來吸收民間祠廟的政策,這是把基層社會最熟悉的社會文化性儀禮行為納入機制內部,從而借此強化地方對朝廷的向心力的一種努力。 zh_tw
dc.identifier B1DAAC94-8BED-A1DC-1628-9C497FCB3A54
dc.identifier.uri 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8872
dc.language 中文
dc.publisher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zh_tw
dc.publisher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History en_US
dc.relation (46),141-166
dc.relation.ispartof 臺灣師大歷史學報 zh_tw
dc.subject.other 民間信仰 zh_tw
dc.subject.other 把典 zh_tw
dc.subject.other 淫祠 zh_tw
dc.subject.other 封號和廟額 zh_tw
dc.title 宋代祠廟政策的變化與地域社會一以福州地域為中心 zh-tw
Files
Original bundle
Now showing 1 - 1 of 1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tnulib_ja_B0303_0046_141.pdf
Size:
1.2 M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De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