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女兒圈-論1970~80年代台灣文學中的女工樣貌

dc.contributor鄭瑞明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賴佳欣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19-09-03T10:13:09Z
dc.date.available2012-1-1
dc.date.available2019-09-03T10:13:09Z
dc.date.issued2007
dc.description.abstract台灣的經濟起飛,主要來自於國際情勢的適時造就與政府政策的積極迎合,尤其從1966年開始設立加工出口區之後,更為台灣的經濟發工業化揭開新的里程碑。當時最受到企業青睞的莫過於「低廉的生產成本」,而擎起這分重擔的正是台灣年輕女性所提供的勞動力。「台灣奇蹟」乃是建立在眾多勞動者辛勤工作的基礎上,特別是將大半青春都奉獻在生產線機台的女工們,她們是促成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推手。 然而,女工被資本家視為生產系統裡的小小零件,為人的尊嚴與價值全被漠視;尤其是在現代化工廠制度中,透過家庭結構、產業組織和政府政策,強化了對婦女勞動力的啃噬。她們的辛酸悲情,實遠甚於男性勞工。   1970年代開始,在台灣本土化的浪潮中,文學家受到時代心靈的鄉土召喚,關注到她們,為其發出不平之音,探析留存了台灣女工當代的生活形貌,這個深具時代意義素材的開創,無論對台灣的歷史研究或文學發展領域,都矗立了無庸質詰的一席之地。 進入1980年代,隨著政經情勢丕變,加上產業結構的改變,文學家勾繪的女工形貌與70年代的單純悲苦形象大為不同,不過,却也隨著後現代多元時代的來臨,文學商品化,純文學作品銷路蹇滯,女工書寫逐漸被邊緣化,終至稀落。 本研究以文學文本為基點,以性別論述、由下而上的角度切入文學與歷史的詮釋,梳理架構台灣文學的女工書寫脈絡與成果,釐清並還原女工對台灣經濟奇蹟的貢獻,並從「小人物」的世界,重新拼貼解讀現代化歷程對台灣社會各層面造成的變遷。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歷史學系zh_TW
dc.identifierGN0591221010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591221010%22.&%22.id.&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224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女工zh_TW
dc.subject台灣文學zh_TW
dc.subject加工區zh_TW
dc.subject女作業員zh_TW
dc.subject鄉土文學zh_TW
dc.subject婦女史zh_TW
dc.title工廠女兒圈-論1970~80年代台灣文學中的女工樣貌zh_TW

Files

Original bundle

Now showing 1 - 5 of 6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059122101001.pdf
Size:
457.36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059122101002.pdf
Size:
884.38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059122101003.pdf
Size:
1.56 M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059122101004.pdf
Size:
1.02 M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059122101005.pdf
Size:
331.43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