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苑裡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1683-1895)

dc.contributor溫振華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鍾文娟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19-09-03T10:37:49Z
dc.date.available2003-8-27
dc.date.available2019-09-03T10:37:49Z
dc.date.issued2003
dc.description.abstract苑裡地區位於西部平原的起點,因為交通方便,平原肥沃,加上農業環境適合,康熙末年,即陸續吸引來自漳州、泉州及粵籍人士入墾,是苗栗地區較早開發的地方。 在漢人入墾以前,苑裡地區是道卡斯族蓬山社群的分布地域,主要包括苑裡社、房裡社、貓盂社、日北社等。因為漢人的進入,蓬山社群的社會型態遭受衝擊,隨著土地使用權的逐漸喪失,接著典賣,盡賣,甚至連番大租、口糧租都賣盡。在生活空間遭受剝奪之餘,平埔族人只好選擇遷居、漢化的生活型態來加以因應,於是,平埔族人在苑裡地區的歷史舞台,逐漸被漢移民所取代。 漢移民開墾苑裡地區的高峰期約在乾隆年間。三大籍貫的漢移民入墾時間相近,但仍以漳州、泉州人較早建立具規模的聚落。其分布的範圍約可一分為二:漳州人、泉州人主要以西半部為主,東半部的山區則多為粵籍人士移墾的分布地點所在。透過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漢移民逐漸在苑裡地區建立聚落,加上水利建設的輔助,苑裡地區的開發趨於完備,約在乾隆中葉,苑裡地區的主要聚落均已建立。隨著聚落的越趨成熟,庄社雜陳下,亦形成了以鄰近庄社為腹地的街庄,發展商業機能。 隨著漢移民的逐漸增多,漢人社會逐漸發展出祭祀組織,並以寺廟為中心形成祭祀圈;隨著生活漸趨穩定,漢移民開始重視文教觀念的普及,加上軍功的建立,因而苑裡地區逐漸形成士紳階層,漢人社會於焉形成。然而,因為土地資源的有限,各族群之間的衝突日益嚴重,平埔族人的抗官事件、閩粵間的械鬥均成為地方上的大事。地方勢力透過衝突事件的解決而逐漸整合,地方出現領導人物、庄落之間亦出現以祭祀活動為主體的連庄組織,苑裡地區產生生命共同體的意識,苑裡地區遂整合成功。 至此,苑裡地區已完全成為漢人社會。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歷史學系zh_TW
dc.identifierN2003000407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N2003000407%22.&%22.id.&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589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苑裡zh_TW
dc.subject道卡斯族zh_TW
dc.subject蓬山zh_TW
dc.subject經濟變遷zh_TW
dc.subject房裡zh_TW
dc.subject貓盂zh_TW
dc.subject日北zh_TW
dc.title清代苑裡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1683-1895)zh_TW

Files

Original bundle
Now showing 1 - 5 of 7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040701.pdf
Size:
80.49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040702.pdf
Size:
998.11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040703.pdf
Size:
326.51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040704.pdf
Size:
234.35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040705.pdf
Size:
74.25 K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