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中國的曹娥信仰

dc.contributor林麗月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曾双秀zh_TW
dc.date.accessioned2019-09-03T10:29:23Z
dc.date.available2013-07-25
dc.date.available2019-09-03T10:29:23Z
dc.date.issued2013
dc.description.abstract曹娥,東漢會稽上虞人,巫者之女,投江尋父而死。縣令度尚為其立碑(即曹娥碑)且立祠,加以奉祀。從此曹娥既具「巫女」身分,又為儒家論述下的「孝女」,更是紀念性的人格神。作為神祇,曹娥在宋代進一步被列入祀典,並獲賜爵位。近世時期,除了明代被削去封號,曹娥皆擁「夫人」之爵號,香火綿延至今。 本文試圖從「層累構成」的曹娥碑之文化傳統、國家力量,與地方百姓之崇奉三個角度切入,釐清士人書寫活動於信仰的作用、民間信仰與國家敕封的互動,及地方信仰間的彼此爭勝,從中理解曹娥信仰萬古不衰,卻又無法擴散各地的具體原因。 經由長時段考察曹娥信仰,主要發現歷代士人的書寫活動是維繫曹娥信仰相當重要的力量。士人從事的各種文藝創作,留下的詩、對聯、廟額、碑帖「層累構成」了曹娥的文化傳統,曹娥之名在此間不斷激盪擴揚,曹娥廟因而成為「名勝」,吸引遊客參謁祭拜。 其次,近世曹娥的形象,雖然在文獻上一直以孝女姿態出現,看似缺乏神力,然而實際上其亦具潮神性質,依著不同時代百姓崇奉的程度,在紀念性人格神與具靈力的地方神祇之間擺盪;相對地,曹娥廟也就具「祠」與「廟」的雙重屬性。本文更進一步經由分析孝女祠與孝子祠之建置在法律上的規定,以及其空間屬性,釐清以孝為名的曹娥女神無法以人格神擴散至各地的內在原因。 第三,國家力量雖能標誌曹娥為孝之女神,並且將之列入祀典,以宗教的力量向下滲透進地方社會,藉以教化民眾,卻無法控制百姓是否崇奉。也就是說,不同於華琛研究天后信仰後所說,國家敕封對信仰發展具有頗強的影響力,從近世曹娥信仰看不出官方的敕封與爵位之有無對於信仰發展有何實質幫助。相反地,敕封神祇爵位主要有賴民間力量的請封。 總之,投江殉父的曹娥,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作用下,流芳萬古。國家、士人、百姓分別出自不同的意識與目的,投射於曹娥身上,對之展開不同的論述,從而也就形塑曹娥「孝女」與「女神」雙重屬性。近世的歷史過程中,曹娥受文化傳統、國家力量、地方社會三股力量的支撐拉扯,有時孝女的形象突出,有時女神靈力的特質盡顯,在不同的歷史脈絡下擺盪不定。從近世曹娥信仰之研究,我們清楚看到了國家教化性質濃厚的神祇,內在多變而豐富的意義。zh_TW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歷史學系zh_TW
dc.identifierGN0698220133
dc.identifier.urihttp://etds.lib.ntnu.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stdcdr&s=id=%22GN0698220133%22.&%22.id.&
dc.identifier.uri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handle/20.500.12235/95514
dc.language中文
dc.subject曹娥zh_TW
dc.subject曹娥碑zh_TW
dc.subject近世zh_TW
dc.subject民間信仰zh_TW
dc.title近世中國的曹娥信仰zh_TW

Files

Original bundle

Now showing 1 - 1 of 1
No Thumbnail Available
Name:
n069822013301.pdf
Size:
6.74 MB
Format: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