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五言長篇詩歌研究——以內容、章法、句法、詞法為中心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9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本文以隋末唐初的五言長篇為研究對象,觀察這一時期的五言長篇詩歌寫作與時代之間的關係,以及與短篇相比,何種寫作背景下詩人更傾向於選擇五言長篇體製。同時,沿著齊梁陳隋古、今體分化以及唐代古、近體分流的詩體演化脈絡,分析這一時期的五言長篇詩歌在體式特徵上如何呈現過渡時期的駁雜風貌,如何雜糅齊梁新體以及漢魏晉宋古體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詩歌傳統。期待從這些角度來立體地呈現隋末唐初的五言長篇詩歌,並對唐代詩歌史以及詩體演化研究進行拓深和補足。本文的最終研究結論有以下幾點: 一,大業末到武德年間,由於社會動蕩對士人心靈的衝擊,不少詩歌不得不重新置身於廣闊時空結構中,去面對很多與社會、人生相關的深刻命題,也因此難以用詠物詩、宮體詩那短小的體量、別緻的寫法來表現。所以,跳出齊梁的筆法和詩體,別尋齊梁新風潮以外的表達路數,是隋末唐初詩歌必然的選擇。從穿插使用散句和虛詞、不特別開拓表達容量與意義密度等方面來看,隋末唐初五言長篇詩歌短暫跳出了齊梁詩風的窠臼。尤其需要提出的是,隋朝前期和中期的詩歌常常是隋末唐初詩歌向前代學習的重要跳板,可以從很多痕跡觀察出隋朝前期和中期詩歌對當時詩歌寫作的影響。 二,貞觀年間,由於唐太宗的有意倡導與參與,宮廷詩歌的創作環境又重新形成。相較於短篇詩歌的意淺文浮,貞觀宮廷詩人更傾向於使用長篇來寫作深廣厚重的內容,例如為政治國、天子之威、帝國氣派、歷史意識等等,從而展現以太宗為核心的政治場域,此外,樂府古體的邊塞詩寫作,以及賦得體、詠物體的另類寫作,也為貞觀朝的五言長篇寫作增添多樣的色彩。從詩歌的章法結構上來說,這一時期的五言長篇詩歌慣用總分總的三段式結構、上段詠物下段敘事抒情的二段式結構、多段式複雜結構以及流水型結構。其中,前兩種章法結構與齊梁以來的新體詩有密切的關係,後兩種則仍殘留有晉宋古體甚至漢魏古體的風神。 三,貞觀朝的宮廷詩人常常在會在一首五言長篇中同時並置兩種不同質感的內容,一種是對物象綺麗浮艷的描繪,一種則是有關為政治國或美刺諷諫之類的雅正之辭。表達這兩類內容的詩句在句法與詞法的構建上亦有所不同。浮艷類的詩句延續了齊梁以來的新變邏輯,追求表達的新穎、凝練以及意義的豐富性,在詞法和句法的安排上有諸多新創之處;而雅正類的詩句則因其表達內容的特殊性,不少詞彙多承襲自先秦典籍、歷代史傳、兩漢六朝的雅頌文章和詩歌等等,並於詩句中時常運用散句、虛詞,也有對偶不工整之處。這些現象反應詩人在寫作不同的內容時會自覺選擇相應的詩歌技術。

Description

Keywords

隋末唐初, 五言長篇, 章法, 句法, 詞法

Citation

Collections

Endorsement

Review

Supplemented By

Referenc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