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變革與魏周政治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13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尒朱榮、高歡皆高舉「君臣大義」的旗幟才能成就霸業,賀拔岳也有以「君臣大義」稱霸的雄心,卻被侯莫陳悅所殺,壯志未酬。宇文泰以後進之姿統領親魏帝色彩濃厚的關中軍,「君臣大義」更成為他屢屢強調的口號,對內能援引魏帝權威壓伏寇洛等先進,對外則能以此擊敗侯莫陳悅,往後更使孝武帝決定西入關中,建立西魏與東魏抗衡。 宇文泰因擁戴孝武帝獲得龐大的政治利益,不僅西魏被視為代表北魏的正統政權,延邊豪族競相為之效力,「挾天子」的宇文泰對內亦能「服雄傑」,對外更能「從民望」、「致英俊」,讓東魏叛亂紛起、人心動盪不安。弱小的西魏,憑藉強大的正統性,凝聚了人心,得以彌補國力的落差,與東魏長期對峙。最終把握外在形勢變化的契機,取得強化國力的資本,最後消滅了北齊。 宇文泰創造了「《周禮》體制」,而「《周禮》體制」依陳寅恪先生「陽傅《周禮》經典制度之文,陰適關隴胡漢現狀之實」的揭示,便包含《周禮》與鮮卑部落舊制。宇文泰利用文帝之死的機會,援引「君薨,百官總己以聽冢宰三年」的成訓,以集權於大冢宰的「《周禮》體制」替代集權於皇帝的「孝文之制」,將「主弱臣強」的政治現實給體制化;更重要的是,《周禮》典範中的周公攝政稱王前例及天命說,也為魏周禪代提供了理論基礎。鮮卑部落舊制的恢復亦有同樣目的,宇文泰透過編造先世傳說、實施選無清濁、創建以軍功為等級的新興貴族體制等手段,瓦解孝文帝以來的舊門閥體制,同時讓宇文氏取代元氏,成為新興貴族制中第一等的門閥貴族,這也為往後的魏周禪代鋪平了道路。 魏周平靜禪代的背後,實蘊含宇文泰多年心血。宇文泰不僅在禪代理論上投注極大心力,在現實政治操作上更是嘔心瀝血。鑑於元氏、親元氏的勢力龐大,宇文泰一面恭謹對待文帝、包容元氏宗室,對死忠魏室的獨孤信、韋孝寬或以聯姻或以賜姓拉攏,另一面又將其外放,以排除改制障礙。即使經過二十三年的精心佈局,宇文泰仍要在兩次的羣公會議中事先佈局打壓獨孤信,更須以人臣終,才能讓其子宣揚天命進而代魏,亦可想見,魏周禪代的難度之高。 宇文護雖然順利建立北周,但宇文氏在政權中的地位並不穩固,宇文泰交託「天下之事」的宇文護,仍要在羣公會議的支持下,才能平定趙貴、獨孤信之亂、廢弒孝閔帝;這從宇文泰留下的「親親」遺訓、宇文護接連兩次擁立長君明帝、武帝,以求鞏固宇文氏的領導地位,也能看得更加清楚。 宇文護比照宇文泰的前例,依「《周禮》體制」「總百揆」,這讓孝閔帝、明帝、武帝相當不滿。孝閔帝結合側近,明帝與忠於魏室者合作,武帝則聯合侯莫陳崇,意圖推翻宇文護的統治,孝閔帝、明帝最後皆被宇文護所殺。「性至孝」的宇文護會對堂兄弟痛下殺手,是因宇文泰已立下為維護宇文氏政權,縱然誅除骨肉亦在所不惜的前例。諷刺的是,最重「親親」的宇文護,最後卻被一手提攜的武帝及宇文直所殺,關鍵在於宇文泰留下「親親」遺訓的同時,也創立讓孝閔帝據以篡位、宇文護引以攝政的「《周禮》體制」。孝閔帝能以大冢宰的身份,援引周公的前例代魏;自比為周公,常任大冢宰,又兩次廢弒君主的宇文護按「《周禮》體制」更有資格與能力篡位,即使宇文護始終未跨出最後一步,對強化宇文氏執政地位更是居功厥偉,但仍被認定有不臣之心,最終也導致宇文護之死。 「《周禮》體制」在宇文護死後仍被延續下來,但武帝、宣帝皆對其進行改革。針對大冢宰總攬政權進而篡位的弊病,武帝讓總統六府的大冢宰,降為「宮內大臣」;宣帝則在大冢宰之上增設四輔官,刻意壓低其位階。而對「《周禮》體制」繼承慣例的兄弟相繼,武帝跟宣帝皆欲回復父死子繼,武帝傳位給宣帝,宣帝更在生前即將皇位傳給靜帝。武帝雖讓宣帝繼位,卻曾因宣帝不才,而在依「《周禮》體制」繼承慣例立弟,或回歸父死子繼繼承制立子間掙扎不已,這也種下宇文憲的死因。 武帝、宣帝雖改革「《周禮》體制」,卻仍恪守宇文泰的「親親」遺訓,大力拔擢宗室。武帝猜疑諸弟,兩次遠征北齊卻刻意使兄弟立功,四位弟弟因此升任上柱國,更將疏屬引為心腹;宣帝雖誅殺宇文憲,令五叔就國,卻極力提拔堂兄弟、疏屬及賜姓。 「《周禮》體制」也讓楊堅能輕易篡位。鄭譯與劉昉所以排斥宗室輔政,是因依「《周禮》體制」繼承前例,對年幼靜帝的帝位威脅最大的乃是武帝、宣帝諸兄弟,故援引有后父之名卻無勢力,容易操控的楊堅輔政。但楊堅不任原先規劃的大冢宰,而就左大丞相,並依《周禮》典範命「百官總己以聽」,粉碎鄭譯與劉昉的圖謀,往後更任「五府總於天官」的大冢宰,為周隋禪代打下了基礎。 宇文泰以認親、賜姓手段建構的龐大宇文氏宗室,卻是脆弱的擬血緣集合體,在楊堅掌權後,便出現背叛宇文氏的疏屬、賜姓以及姻親,其中賜姓韋孝寬支持楊堅對大局走向尤是關鍵。即使楊堅掌權,宇文氏勢力仍深具威脅,楊堅便下令復漢姓,此舉除了瓦解宇文氏宗室之外,亦有與弘農楊氏結合,再建明帝時的反宇文護聯盟,支持周隋禪代的用心。但宇文氏宗室帝緒卻非復姓詔令效力所能及,又因從宇文護以降,北周歷代領導者皆奉行宇文泰遺訓,致力「親親」,宇文氏帝緒對北周政權的向心力便極為強大,楊堅要革周興隋,也必須將宇文氏帝緒給一併毀滅。 楊堅摧毀的不只宇文氏宗室及北周政權,還有大冢宰能據之掌握政權進而篡位的「《周禮》體制」。這從周隋禪代儀式不依魏周禪代的舊例,便可看出楊堅強化皇權、斷絕強臣篡位之路的決心,往後崔仲方「請依漢魏之舊」的建議,不過是順水 推舟之舉。 楊堅雖成功禪代,卻是趁機而取,他的統治威信依然薄弱,導致創業功臣叛變四起。為了將篡位行徑合理化,並鞏固統治基礎,楊堅對「《周禮》體制」的「天命說」、「親親」精神,便大加強調。然而這對提高統治威望幫助不大,楊堅勢必要統一天下,讓「天命說」名符其實,以強化楊隋統治的正當性,這也深深影響往後隋朝的政治走向。 讓北周滅亡的人並非宣帝,而是宇文泰。是他為總攬政權及魏周禪代,量身訂做了「《周禮》體制」,也是他使人心所歸的西魏政權走入歷史。宇文泰窮盡半生心血,以「《周禮》體制」創建北周政權,但使宇文氏能名正言順架空皇權,進而代魏的「《周禮》體制」,同樣也能為他姓代周所用。而且,縱然北周建政,宇文氏統治的正當性卻仍被深深質疑,獨孤信在魏周禪代不久後便與元氏串謀復興魏室。宇文護雖相繼殺了恭帝與獨孤信,粉碎元氏復辟的希望,忠於元氏者對宇文氏執政仍不心服,相繼與獨孤信的女婿明帝、楊堅結合,最終趁宣帝暴崩的機會傾覆了北周。

Description

Keywords

魏晉南北朝, 西魏北周, 周禮, 陳寅恪, 關中本位政策, 體制變革

Citation

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