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

Browse

Recent Submissions

Now showing 1 - 5 of 986
  • Item
    語音異常兒童語音知覺、音韻覺識與語音產出之相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1-06-??) 簡欣瑜 ; 劉惠美 ; Hsin-Yu Chien, Huei-Mei Liu
    臨床上對語音異常兒童的治療常結合語音知覺及音韻覺識訓練,加強其語音產出能力,但目前卻無充足的實證研究支持三者之間的關係。本研究根據言語處理模式相關理論,探討語音異常兒童的語音產出與語音知覺及音韻覺識能力之相關性。參與者為46位5歲語音異常兒童,以自編電腦化和標準化測驗量測其語音知覺(純音區辨、語音區辨、範疇語音指認)、音韻覺識(韻母判斷、首音判斷、聲調判斷、音節刪除)與語音產出(詞語和子音正確百分比)等能力,以相關和迴歸分析探討三者能力間的淨相關,以及語音知覺及音韻覺識對語音產出的預測力。研究結果顯示,語音產出與子音和聲調辨識斜率值有顯著負相關,但與純音區辨敏感度則無;而語音產出僅與音節刪除正確率有顯著正相關,與其他音韻覺識指標則無顯著相關;語音知覺的多項指標與音韻覺識能力也有顯著相關。複迴歸分析結果顯示範疇知覺中的子音和聲調辨識斜率及音韻覺識中的音節刪除對語音產出皆有解釋力,且以語音辨識斜率的解釋力最高。以語音產出作為依變項進行路徑分析,發現範疇語音指認斜率對語音產出有直接的預測力。整體而言,本研究支持語音知覺、音韻覺識及語音產出之間有關聯性的論述,提供語音介入時融入語音知覺及音韻覺識訓練的參考。
  • Item
    區辨模式沙盤督導對受督焦慮與督導效能之影響:十二次沙盤督導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2-03-??) 蔡美香 ; Mei-Hsiang Tsai
    本研究探究區辨模式沙盤督導對受督焦慮與督導效能之影響,共招募5對大學場域之全職實習諮商心理師及其督導者,配對督導者──受督導者,進行每週一次、共12次沙盤督導,督導單元依據本模式六個步驟進行。本研究以質性為主、量性為輔,研究參與者在沙盤督導第四、八、十二次後,接受個別訪談,共三次。受督導者接受沙盤督導前,填寫「預期受督導者焦慮量表」;督導者進行沙盤督導後,填寫「沙盤督導自我評估表」,共12次。訪談資料以內容分析法進行分析,量表資料以Wilcoxon等級檢定加以分析,以了解受督導者在督導歷程的焦慮情形及依循區辨模式督導者運用沙盤督導的效能及其轉變。結果顯示受督焦慮主題為:擺盤克服挑戰、展露安心;沙盤承載情緒、安放焦慮;沙圖具象故事、顯現脈絡;沙盤照映內在、滋長力量。督導效能主題為:跨越擔憂、喚發信心;隨心駕馭、斟酌平衡的督導焦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督導者角色;穩固同盟、豐厚理解;共同觀盤、效能提升。結果亦顯示受督焦慮達統計顯著下降、督導效能無統計差異。研究者依據結果提出討論與對未來研究與實務的建議。
  • Item
    大專校院輔導教師工作現況與專業知能需求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09-??) 許雅惠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專校院輔導教師之工作現況與專業知能需求。採深度訪談與問卷調查法,共計10 位大專校院輔導教師參與深度訪談, 77 位大專校院輔導教師參與問卷調查。研究結果如下 : (一)受訪者認為大專校院輔導教師須具備心理師、教師、諮詢者、溝通協調者、倡導者,以及學校心理學家等角色; (二)訪談與問卷調查結果共同呈現之大專校院輔導教師知覺之主要工作困境為-缺乏制度化督導、工作知能不足,與工作角色定位不清; (三)受訪之大專校院輔導教師認為工作中所須具備之核心專業知能包含:諮商專業知能、學校輔導行政、自我成長知能,以及危機處理能力等面向。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危機處理能力」、「自我覺察能力」、「進行生涯諮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以及「促進案主表達、探索與改變之技能」為大專校院輔導教師主要須具備之核心專業能力。依研究結果,對諮商實務工作提出建議。
  • Item
    中文閱讀能力適性診斷評量編製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1-12-??) 李奕璇 ; 周業太 ; 宋曜廷 ; Yi-Hsuan Lee, Yeh-Tai Chou, Yao-Ting Sung
    本研究建置了一套可同時評測整體閱讀理解能力,並診斷出字詞辨識、表層文意理解、文意統整、推論理解、分析評鑑之閱讀細項技能程度的中文閱讀能力適性診斷評量系統。此系統的適用對象為二至十二年級學生,為相關領域第一套可橫跨多個學習階段的中文閱讀測驗。本測驗透過現代測驗理論技術估算試題難度與學生能力參數,另藉由題庫建置、常模建置等作法,利用電腦化適性測驗的型式施測,可快速且精確地定位學生的閱讀能力程度,並長期追蹤能力變化情形。分析結果指出本測驗具備良好的重測信度、效標關聯效度、條件化信度、與IRT效度,顯示本測驗具有優秀的品質,可有效且穩定地評量學生的中文閱讀能力。
  • Item
    新手團體諮商師領導能力發展探究:歷程追蹤、分項比較與學習類型叢集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1-09-??) 許育光 ; 刑志彬 ; Yu-Kuang Kevin Hsu, Chih-Pin Hsing
    團體諮商為諮商心理師重要之專業能力,於碩士層級新手階段之實務訓練更為專業發展與教學督導之重要課題;兼顧實際實務執行、學習歷程與能力持續評量之調查,能對於新手團體諮商師之領導能力發展有更清晰的了解。本研究歷經5 年蒐集61 個進行10 次之非結構諮商團體,共計117 位碩士受訓層級之新手非結構團體諮商師,受邀請於歷程中第一(開始)、四(轉換)、八(工作)、十(結束)等四次填寫「團體諮商領導能力量表」,據以探討在團體歷程之領導能力變化;其中72 位具備完整數據作為本研究分析之對象。研究結果發現:(一)新手團體諮商師在八項能力有顯著成長,且在結束階段量表分項領導能力與總分,皆高於量表常模數值;(二)八項團體領導能力在團體歷程趨勢上,可分為「持續緩進」、「中後期緩進」、「前期略降中後期續進」等三種類型;(三)針對歷程領導能力之學習類型進行叢集分析,發現可分為「高自評組」、「趨中自評組」、「低自評組」三組,在學習成效上,「趨中自評組」於八項能力上均達顯著差異,「高、低自評」兩組在改變與行動的能力均未達顯著,「低自評組」在突破過程障礙、結束與強化改變等兩項上亦未達顯著;(四)針對分項能力學習歷程比較,發現在團體建構方面,三組大致能持續緩進或初期持平而中後續進;在歷程推進深化方面,「趨中、低自評」兩組大致能持續緩進或初期持平而中後續進,但「高自評組」在初期有緩降而中後期才續進的現象;在個體改變介入方面,三組大致呈現初期持平或緩降的現象,而在中後階段「高自評組」在深化個體的能力、「低自評組」在改變與行動的能力還呈現反折的下降狀況。研究依據結果,從培育團體諮商師、教學與督導實務、研究面向等角度進行討論並提出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