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國小男童立定跳遠之生物力學分析
    (2009) 張武進; Wu-Chin Chang
    目的:探討國小高年級男童之「高表現立定跳遠組」與「一般表現立定跳遠組」其立定跳遠各分期動作表現之運動學及動力學參數是否有差異,探究影響立定跳遠動作表現的因素為何。方法:以16名國小五年級男童為施測對象,分為「高表現立定跳遠組」8名及「一般表現立定跳遠組」8名共兩組。並以Vicon Motion Capture System MX-13+高速影像擷取攝影機(250Hz)及Kistler三維測力板(1250Hz),蒐集立定跳遠動作過程中的運動學及動力學參數。所得結果採用無母數統計方法之曼-惠特尼U考驗(Mann - Whitney U test),進行「高表現組」與「一般表現組」兩組立定跳遠動作各項參數的差異檢定。結果:一、立定跳遠跳躍距離兩組之間有顯著差異(p<.05)。二、下蹲擺臂期之重心高度變化量兩組有顯著差異(p<.05)。三、蹬伸起跳期與飛行著地期之重心水平位移變化量兩組有顯著差異(p<.05)。四、起跳瞬間重心水平速度與移動合速度兩組有顯著差異(p<.05)。五、蹬伸起跳期之重心、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及膝關節最大合速度兩組有顯著差異(p<.05)。六、蹬伸起跳期之水平衝量兩組有顯著差異(p<.05)。
  • Item
    青少年立定跳遠為發展順序的函數
    (2015) 陳國輝; Chen, Guo-Huei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青少年男性立定跳遠動作型態與動作表現之關係,並探究各年齡層之不同動作型態的分布特徵。研究之實驗參與者共有149名青少年男性,年齡分別為14歲、16歲及18歲。實驗乃透過攝影機紀錄實驗參與者在執行體適能測驗之立定跳遠動作影像與跳遠距離。參與者的最佳表現則就上肢動作、下肢動作及全身動作等部分,以檢核表分類其動作發展階段。本研究採χ2進行適合度與百分比同質性考驗,以檢視各發展階段與各年齡層間的分布差異;再以獨立樣本二因子變異數分析與Duncan法事後比較,分析動作型態與年齡對立定跳遠距離產生的影響(α = .05)。結果顯示16歲與18歲青少年在立定跳遠動作階段3與階段4的分佈人數較多,而14歲青少年則在三種發展階段人數比例無顯著差異。在立定跳遠距離方面,16歲與18歲的成績表現皆優於14歲,動作發展階段越成熟立定跳遠距離就顯著增加。因此,本研究發現14歲與16歲是立定跳遠動作發展關鍵階段,也提供了立定跳遠的動作發展階段有效預測動作者年齡,而不是與年齡相關的實證研究基礎。
  • Item
    國小學童垂直跳與立定跳遠下肢關節動力學參數信度研究
    (2003) 雲春萍; Chung-Pyng Yun
    大部分的研究,總受限於時間、金錢、設備等因素,選擇較少的實驗施作次數,使得實驗缺乏一定的信度及效度。然而透過實驗所得到的數據資料如果缺乏了信度與效度,所得的結果與結論,即使在統計上達到顯著性,也將不具意義。本研究目的為:(一)分別找出垂直跳與立定跳遠,下肢髖、膝、踝關節運動學參數和動力學參的變異係數。(二)分別找出獲得垂直跳與立定跳遠,下肢髖、膝、踝關節的最大力矩和最大功率的穩定值,所需的最少實驗施作次數。本研究受試者為國小學童30名,隨機分成兩組(垂直跳14 名:年齡12.1±0.8歲,身高153.1±6.9公分,體重50.9±12.4公斤;立定跳遠16名:年齡11.4±0.5歲,身高143.7±11.9公分,體重37.4±12.6公斤)。以一部JVC數位攝影機(60Hz)與Kistler測力板(600Hz),同步紀錄受試者在垂直跳與立定跳遠項目,矢狀面的運動學、動力學參數。透過動力學逆過程的方法,獲得其下肢關節最大力矩與功率。以序列分析的方法推估國小學童在立定跳遠與垂直跳實驗中,所需的最少實驗施作次數。本研究結論:(一) 垂直跳項目受試者內的動力學參數其變異係數普遍大於運動學參數(離地瞬間的水平速度除外)的變異係數,其中又以髖關節功率的變異係數較大。(二) 立定跳遠項目受試者內的動力學參數其變異係數普遍大於運動學參數的變異係數,其中又以膝關節功率的變異係數較大。(三) 以序列分析推估最佳的實驗施作次數,垂直跳項目為13次,而立定跳遠項目則為14次。本研究結果建議,未來在研究上為了得到動力學參數平均數的穩定值,較多的實驗施作次數是被建議採用的。
  • Item
    The effect of hand-held weights on standing long jump performance
    (2005-08-27) 黃長福; Chenfu Huang; Hung-ying Chen; Hsiente Peng
    The standing long jump was one of the events in ancient Olympiad Games. Extra weights were held in the hands of athletes during the jump. It has long been debated whether the extra weights were used to make the challenge more difficult or to enhance the jumping performanc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xtra weights on standing long jump performance. A Redlake high-speed camera was synchronized with a Kistler force platform to collect the data of eight male jumping performanc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otal horizontal propelling time, time to maximal horizontal force, horizontal impulse and horizontal velocity of body CG at takeoff all increased. with loaded jumps. In addition, the vertical velocity of body CG and angles at takeoff decrease with loadedl weights. It was suggested optimal extra weights for extending standing jump distance is 8% of body m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