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Item
    自我效能水準對高爾夫推桿注意力及表現的影響
    (2020) 高呈瑋; Kao, Cheng-Wei
    自我效能是影響運動表現的重要心理要素,過去研究發現自我效能高低會影響動作執行的注意力投入,高自我效能的選手,透過發揮更多目標導向的心理效應來促進注意力控制和表現,而擁有低自我效能的選手,會讓注意力轉移到非目標導向的事物上而影響動作執行。過去研究也發現注意力影響動作執行時的腦波指標中,前額葉theta 波是腦波研究廣泛探討的指標之一。根據神經生理學的證據,前額葉theta波起源於前扣帶迴皮質區或者是前額皮質與扣帶迴的相互活化產生,過去研究也發現前額葉theta 波是探討持續性注意力的有效指標。然而,過去針對自我效能影響專注力的腦波活動較無研究探討,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高爾夫球推桿準備時自我效能水準的高低,在前額葉theta 波功率有何差異。本研究採用組內設計,招募了27名業餘高爾夫球選手,在收集腦波同時進行了60次推桿。在每次推桿之前通過單一向度自我效能量表 (0-10) 測量自我效能分數,高於平均分數的試作歸類為高自我效能,低於平均分數者則歸類為低自我效能。根據相依樣本t檢定分析後,發現個人高自我效能比起低自我效能有更好的推桿進洞率 (0.54 ± 0.18 v.s 0.49 ± 0.19),以及更高的前額葉theta波功率 (1.51 ± 0.75 vs 1.40 ± 0.68)。根據結果,在選手身上,較高的自我效能可能使選手產生更好的目標導向 (由上至下; Top-down) 的持續性注意力(更高的前額葉theta波功率)及表現,此發現也支持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論。
  • Item
    環境知覺和自我效能因素與青少年身體活動之關係—社會生態學觀點之應用
    (2010) 馮木蘭; Mu-lan Feng
    本研究以社會生態學觀點為理論基礎,旨在探討環境因素對青少年身體活動行為的預測,以及個人因素在環境與個體身體活動行為之間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以臺北縣公、私立高中職全體學生為母群體,以分層叢集隨機抽樣方法選取樣本,有效問卷共1114份。所得資料以皮爾遜積差相關、t考驗、階層迴歸分析、及徑路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一)環境因素變項和自我效能變項均與身體活動行為有顯著的相關性;(二)在社會環境變項、物理環境變項及個人因素變項,均發現有性別差異存在;(三)環境因素經性別和自我效能變項調整後,社會支持、規範、和學校環境資源重要性對身體活動行為有顯著的預測力;(四)社會環境和物理環境對身體活動行為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力,社會環境和物理環境變項對青少年身體活動行為直接和間接影響有性別差異存在;(五)自我效能在環境因素與身體活動行為之間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本研究發現,社會環境和物理環境對青少年身體活動行為有重要的影響。
  • Item
    大專運動員心理資本、運動表現及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2012) 張文馨; Wen-shin Chang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一)以Luthans (2007) 提出心理資本的概念,編製運動心理資本測量工具,並考驗量表信度與效度;(二)探討心理資本對運動表現及主觀幸福感的預測力是否會比心理資本獨自四個構念(自我效能、希望感、復原力和樂觀)的預測力高。預試以150名大專甲組運動員為對象,參與者填寫30題的運動心理資本量表,經由探索性因素分析,刪除跨因素及因素負荷量小於.40的8題;最後由其餘的22題抽取四個穩定的因素(自我效能、復原力、希望感和樂觀),總解釋變異量為61.04%。正式施測以219名大專甲組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參與者填寫運動心理資本量表、自評運動表現量表和主觀幸福感量表。研究結果顯示:(一)經由驗證性因素分析,顯示二階心理資本的測量模式具有可接受的模式適配度與良好的信度,可運用至運動領域測量心理資本的研究工具;(二)在探討心理資本對運動表現及主觀幸福感的預測方面,經階層迴歸分析結果發現心理資本對運動表現的預測力高於希望感、復原力和樂觀,然而,自我效能與心理資本對運動表現的預測力沒有差異。再者,心理資本對主觀幸福感的預測力高於其獨立四個構面。本研究針對結果提出討論,亦對於實際運用與未來進一步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學校運動教練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2014) 吳鴻銘; Wu Hong-Ming
    本研究旨在瞭解學校運動教練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並經由不同背景變項之分析,比較兩者差異。本研究以北部地區(新北市、臺北市、桃園縣)中學運動教練為研究對象,以自編之「學校運動教練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問卷」為研究工具,採便利取樣,正式問卷共計發出450份調查,回收有效樣本數348份,有效樣本回收率為82.2%。根據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並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多變量分析、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獲得以下結論: 一、學校運動教練整體自我效能為「非常良好程度」感受,且以「個人訓練能力」感受最高。 二、學校運動教練整體工作滿意度為「中上程度」感受,且以「人際關係」感受最高。 三、學校運動教練在背景變項中,以男性、年齡較高、已婚、教練年資較高在自我效能感受上有顯著差異。 四、學校運動教練在不同背景變項上工作滿意度皆沒有顯著的差異。 五、學校運動教練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變項存在典型相關,其中自我效能構面的「個人訓練能力」影響工作滿意度構面中的「薪資福利」。 基於上述結果,建議學校運動教練應持續專業進修,體育主管機關應確立各級學校運動教練獎勵制度,來改善學校運動教練薪資福利之工作滿意度。針對未來研究可調查不同縣市、不同運動種類的學校運動教練,或以質量並重的研究方式, 做更深入的研究與比較。
  • Item
    澎湖地區居民知覺環境因素和自我效能與身體活動之相關研究
    (2011) 劉明道; Ming-Tao Liu
    本研究旨在瞭解澎湖地區居民參與身體活動的現況,並探討環境因素和自我效能與身體活動之相關情形。研究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有效問卷共計395份。所得資料以皮爾遜積差相關、變異數分析以及階層迴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如下:一、澎湖地區居民身體活動項目以「走路」、「家事」以及「跑步」最為普遍;計入家事活動量,女性身體活動量高於男性,但排除家事活動量,男性身體活動量高於女性;城市地區居民身體活動量高於鄉村與特殊偏遠地區。二、環境因素設施的可近性、活動的機會以及天氣與身體活動呈正相關;自我效能與身體活動亦呈正相關。三、控制人口變項與社經地位後,環境因素對身體活動具有顯著的預測力,其中以設施的可近性與天氣是主要預測因素;自我效能對身體活動亦具有預測力。本研究發現設施的可近性、活動的機會、天氣與自我效能是身體活動重要的影響因素。
  • Item
    大專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選手關係與運動自信心對競技倦怠之預測
    (2018) 李筱苹; Li, Siao-Ping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大專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選手關係與運動自信心對競技倦怠之預測。本研究參與者為106學年度大專籃球聯賽公開一級男女子組之選手,共計325人。研究工具為「教練-選手關係量表」、「運動自信心量表」、「競技倦怠量表」,所得資料採描述性統計、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階層迴歸統計分析了解變項間相關和預測之情形。研究結果顯示,教練-選手關係與運動自信心和競技倦怠皆呈負相關。在教練-選手關係預測競技倦怠方面,教練-選手關係中之「承諾感」可顯著負向預測競技倦怠,表示選手跟教練的承諾感越高,則可壓抑倦怠的感受;而在運動自信心預測競技倦怠方面,運動自信心中之「認知效率信心」可顯著負向預測競技倦怠,表示選手認知的自信心越高,越不易產生倦怠。也就是說,運動自信心是選手必要的心理條件因素,若選手能獲得更多自信心可降低倦怠發生,若可在大專階段能夠獲得更多的自信心或降低競技倦怠,可避免大專時成為運動選手生涯的盡頭,然而選手對專項訓練也可能因與教練的承諾感越高,而有越高的維持意圖,較不易產生倦怠,也很有可能延長運動生涯,甚至繼續往職業生涯發展。
  • Item
    身體活動課程介入對社區民眾身體活動量與運動自我效能的影響
    (2015) 陳柏佑; Chen, Bo-You
    摘要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藉由5週身體活動課程介入,對社區民眾身體活動量、功能性體適能與運動自我效能的影響。方法:徵求32名平均年齡59.6±8.4歲的中老年人為實驗參與者,並隨機分派至先介入課程組與後介入課程組,研究期程共十三週,課程介入共計五週,每週實施1次,每次90分鐘,前45分鐘為體適能專題演講和討論,後45分鐘則為體適能活動指導。所有參與者於實驗第一週、第七週、第十三週進行身體組成、功能性體適能 (連續坐椅站立、肱二頭肌屈舉、坐椅體前彎、手臂背後互拉、2.44 公尺繞物、2 分鐘原地踏步)、身體活動量與運動自我效能測量,實驗期間並要求配戴計步器以記錄身體活動情形。所得資料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p< .05)進行統計。結果發現:在5週身體活動課程結束後,參與者的身體組成、功能性體適能與平均步數上沒有顯著改善。而身體活動量 (先介入組前測:2310.86 ± 2419.91 METs;中測:4797.14 ± 3344.29 METs;後介入組中測:1297.46 ± 700.03 METs;後測:4749.46 ± 3840.57 METs)、運動自我效能得分 (先介入組前測:30.21 ± 13.72分;中測:34.50 ± 9.47分;後介入組中測:31.69 ± 9.23分;後測:38.69 ± 11.10分) 以及中行走強度持續時間 (先介入組前測:10.04 ± 5.03分鐘/週;中測:16.98 ± 10.62分鐘/週;後介入組中測:8.59 ± 4.59分鐘/週;後測:13.90 ± 9.25分鐘/週) 達顯著進步 (p < .05)。結果:五週身體活動課程介入可以提升參與者的身體活動量、運動自我效能得分以及中行走強度持續時間。
  • Item
    Mosston互惠式射箭教學對國小學生人際關係與自我效能的影響
    (2017) 鄭乃華; Cheng, Nai-Hua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實施互惠式射箭教學對國小學生人際關係、自我效能與射箭成績表現的影響,並深入探討學生在互惠式射箭教學過程的經驗,以及教師在實施互惠式射箭教學的歷程與省思。方法: 採用行動研究的方式,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國小四、五年級12名學生,進行8節,每節40分鐘互惠式射箭教學。研究資料以國小學童人際關係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射箭成績表現工具、學習後問卷、學生訪談與教師教學日誌,分別進行統計分析與內容分析。結果: 一、互惠式射箭教學後,發現人際關係前後測差異達顯著水準,顯示學生在接受射箭互惠式教學後在人際關係方面有所提升。二、互惠式射箭教學後,在自我效能前後測差異未達顯著水準。三、學生在射箭表現前後測差異達顯著水準,顯示在接受射箭互惠式教學後在射箭成績表現都有明顯的進步。四、學生在學習歷程中認為活動設計有趣,以及習得有能力欣賞他人優缺點、自我動作改善、隊友互動良好。五、教師認為此教學法,有效讓學生彼此認識及互動,並對其射箭技能與自信有所助益,且引起學生參與動機;隨時在教學中調整教學設計,能即時因應教學中的突發狀況。結論: 互惠式射箭教學不但有效改善學生人際關係,同時也提升其射箭成績表現。 關鍵詞: 互惠式教學、標準卡、人際關係、自我效能、射箭表現
  • Item
    高中生自行車環台對幸福感及自我效能之影響
    (2015) 趙晉瑩; Chao, Chin-Ying
    美國心理學學會主席Seligman(2002)提出正向心理學的主題,引領心理科學朝向追求幸福的正向研究領域,其中自我效能亦為研究的要項之一。運動能增進個體的幸福感與自我效能,自行車環台活動在政府及民間團體的推波助瀾下已成為目前國內最為風行的活動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討參與自行車環台對高中生幸福感及自我效能造成的影響,並以新北市某私立高中學生215人為對象,以「高中生幸福感問卷」及「中學生自我效能問卷」為工具,在活動實施前後,採問卷填答方式進行測量,運用平均數、標準差、變異數分析比較幸福感及自我效能的差異,透過典型相關分析瞭解幸福感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情形。研究結果如下:1.高中男生幸福感顯著高於高中女生。2.高中學生學業成績高分組與低分組間幸福感雖有差異,但並不顯著。3.體適能高分組幸福感程度顯著高於體適能低分組。4.高中男生自我效能顯著高於高中女生。5.學業成績高分組在學業表現自我效能顯著高於學業成績低分組。6.體適能高者自我效能表現顯著高於體適能低者。7.高中生完成環台自行車活動後,幸福感增進程度達顯著水準。8.高中生完成環台自行車活動後,人際關係自我效能增進程度達顯著水準。9.高中生自我效能與幸福感間存在顯著中度相關。結論:高中生的幸福感與自我效能彼此交互影響,且在不同性別、學業表現及體能表現的差異下,呈現不同的幸福感與自我效能結果,而參與自行車環台活動能增進高中生的幸福感與自我效能。
  • Item
    回饋與性別對垂直跳高動作自我效能之影響
    (2004) 張永文; Aaron Yung-Wen Chang
    人類動作表現的性別差異之研究歸納出環境與生理發展為主要影響因素,並且隨年齡之增加環境因素有益趨增高的影響力。環境因素諸如成人的期望與鼓勵等,形成男性比女性有較多的身體活動參與機會與活動時間,較豐富的經驗因此形成較高的自我效能,高自我效能的個體可以預測會有較高的參與程度、表現、以及持續努力的行為。根據自信心性別差異假說,女性在缺乏回饋的情境下會造成低自信心,表現因而不如男性,本研究旨在檢驗於動作表現後提供不同型式的回饋,對不同性別間自我效能的影響。以男、女大學生各30位為實驗參與者,隨機分成:(一)不提供回饋的控制組;(二)提供立即結果獲知的KR組;和(三)提供立即的表現獲知的處方性回饋之KP組等三組。依變項為參與者對垂直跳高動作的效能判斷。實驗結果經t考驗與獨立樣本二因子(性別 x 組別)變異數分析,結果發現:實驗處理後之交互作用未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F.95(2, 54) = 2.0, p< .05 , ES = 0.70, Power = 0.40),性別間的主要效果達顯著(F.95(1, 54) = 79.2, p < .05, ES = 0.59, Power = 1.00),組別間的主要效果也達顯著(F.95(2, 54) = 7.3, p < .05 , ES = 0.21, Power = 0.93),事後比較發現KR組分別與控制組及KP組間之差異達顯著,顯示KR回饋對效能判斷的影響高於無回饋以及KP回饋。依上述的結果,本研究所得的結論為:(一)KR有助於提升垂直跳高動作的自我效能,對男性的影響高於對女性;(二)KP無助於提升垂直跳高動作的自我效能,但是對女性的影響高於對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