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Item
    國、高中網球選手知覺重要他人塑造動機氣候與心理需求、動機、退出意圖之關係
    (2014) 陳律伶; LU-LING CHEN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1) 探討國、高中網球選手知覺教練動機氣候、父母導引動機氣候、同儕動機氣候與心理需求、內在動機及退出意圖之間的關係;(2) 比較國、高中網球選手在教練動機氣候、父母導引動機氣候、同儕動機氣候、心理需求、內在動機及退出意圖的差異情形。本研究對象分別以國中、高中網球選手為研究對象,共225位(男生160位,女生65位),平均年齡15.02歲。以教練動機氣候量表、父母導引動機氣候量表、青少年同儕動機氣候量表、心理需求量表、內在動機量表及退出意圖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施測,所得資料經Pearson積差相關與階層迴歸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結果發現:(1)國、高中網球選手在知覺教練工作涉入氣候、父母學習樂趣氣候、同儕自我涉入氣候、內在動機、退出意圖有差異情形;(2) 國中網球選手知覺教練工作涉入氣候、家長學習樂趣氣候及同儕工作涉入氣候正向預測自主性;家長學習樂趣氣候正向預測勝任感,教練自我涉入氣候、家長促發擔憂氣候及同儕自我涉入氣候負向預測勝任感;教練自我涉入氣候及同儕自我涉入氣候負向預測關係感。高中網球選手知覺教練工作涉入氣候正向預測自主性;教練工作涉入氣候及家長學習樂趣氣候正向預測勝任感;教練工作涉入氣候正向預測關係感、家長促發擔憂氣候負向預測關係感;同儕動機氣候對自主性、勝任感及關係感皆不顯著;( 3)國中網球選手知覺心理需求中的自主性正向預測內在動機,高中網球選手知覺心理需求無法預測內在動機;(4 )國、高中網球選手知覺內在動機皆無法預測退出意圖。最後,本研究針對結果提出討論,亦對於實際運用與未來進一步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大專校院競技啦啦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參與動機與集體效能關係之研究
    (2013) 邱雅伶; Chiu, Ya-lin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專校院競技啦啦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參與動機與集體效能之關係,以大專校院競技啦啦隊選手共472名選手為研究對象,於2012年11月12日至11月30日以問卷進行資料的蒐集,並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在量化資料統計完畢後,再於2013年5月3日至11日,將參與100學年度大專盃啦啦隊錦賽各組第一名的學校,各取一位選手(共三位)進行半結構訪談,以瞭解大專校院競技啦啦隊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參與動機與集體效能之現況為何,研究發現如下: 一、教練的領導行為對大專校院競技啦啦隊選手具有影響力,參與動機的形成會讓選手提升對此項運動的興趣與熱情,而在集體效能的形成,以提升團隊的信心為最重要。 二、大專校院競技啦啦隊選手在接觸競技啦啦隊時間、接受教練指導時間、比賽組別及比賽成績對教練的領導行為有影響力;不同性別、接觸競技啦啦隊時間、比賽組別對於參與動機有影響力;年級與比賽成績則對集體效能有影響力。 三、轉型領導的「促進合作」、「智能啟發」及參與動機的「內在動機」、「無動機」對集體效能有預測力。 本研究結果期待能提供給我國大專校院競技啦啦隊教練作為領導選手時的方針,或當作大專校院競技啦啦隊重點發展學校選聘教練時的參考依據,以間接提升我國競技啦啦隊的水準。
  • Item
    臺北縣板橋市公立高中師生體育目標認同傾向之研究
    (2008) 張騰介; changtenjie@hotmail.com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台北縣板橋市三所公立高中師生體育目標認同傾向。以「高中體育目標認同傾向量表」為研究工具。以叢集抽樣法對各校學生進行抽樣,並對各校體育教師與導師進行普查。有效問卷為學生663人、教師115人。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因素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所得結論為台北縣板橋市三所公立高中: 一、高中體育目標認同順位 教師與學生的體育目標認同順位在排序上雖略有不同,學生前三項依序為「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了解運動傷害的處置方法」、「促進身體成長發育」;教師前三項依序為「促進心肺適能的提升」、「充實正當休閒生活」、「降低身體脂肪比例」,但在高、低十項認同順位中卻相當一致。在高順位十項中,教師較學生重視降低脂肪比與提升關節柔軟度,而學生對促進發育與運動樂趣的體驗則較為重視。 二、高中體育目標構面 教師對於體育目標構面之認同順位與學生相當一致,「運動防護知識目標」與「體適能與體格發展目標」皆為高認同目標構面的前兩名,而「運動技能發展目標」與「體育專業認知目標」則排序在後,以「體育專業認知目標」構面受到的認同最低。 三、個人背景變項在體育目標認同傾向上之差異 學生體育目標認同傾向受到性別、年級、興趣程度、每週運動次數的影響;而教師則受到性別、是否為體育系畢業、運動社團或校隊經驗等影響。至於師生體育目標認同傾向差異情形,教師對於「體適能與體格發展目標」、「情意層面發展目標」、「運動防護知識目標」等體育目標的認同傾向高於學生。 本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針對高中體育教學提出重視學生運動傷害防護、運動樂趣,提升運動興趣的建議;也建議未來體育目標認同傾向之研究應持續進行,並探討體育目標認同傾向與不同教學模式的關係,在研究方法上則可加入訪談、觀察等方法。
  • Item
    國中生體育課參與動機及其身體活動的探討-應用自我決定理論
    (2007) 蔡銘仁; Min-jen Tsai
    國中生體育課參與動機及其身體活動的探討 - 應用自我決定理論 摘 要 目的:以Deci and Ryan (1985) 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並結合行為改變階段為研究架構,探討九年級學生體育課參與的動機及其身體活動的相關因素。方法:以502名來自臺北市五所國民中學九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知覺心理因素量表、動機型態量表、身體活動問卷及行為結果量表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皮爾遜績差相關、卡方、逐步迴歸、線性迴歸及徑路分析進行分析。結果:(一)有效問卷共363份,研究參與者平均年齡15.08 ± 0.36歲 (男176名,女187名),23.3%的研究對象從事規律的身體活動,男生規律運動的比例高於女生;74.1%的研究對象知覺學測壓力,女生知覺學測壓力比例高於男生;(二)知覺心理因素與動機自我決定程度呈顯著正相關;(三)動機自我決定程度與正向行為結果呈顯著正相關;與負向行為結果呈顯著負相關;(四)行為改變階段後期者其體育課動機自我決定程度顯著高於處於前期者;(五)心理因素滿足程度是動機自我決定程度的顯著預測因子;(六)動機自我決定程度可以有效預測行為結果;(七)心理因素滿足程度可透過動機影響行為結果。建議:(一)體育課程實施時重視學生的自主性、強調個別的進步與努力而不作同儕能力的比較,並且重視學生之間的同儕互動以利引發高度的身體活動參與動機,引發學生身體活動的參與;(二)應用自我決定理論針對不同情境與族群做進一步的比較與探討。 關鍵詞:自我決定理論、體育課、改變階段、身體活動、動機
  • Item
    桃園縣國中教師兼任田徑隊教練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
    (2013) 趙威銘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國中教師兼任田徑隊教練的參與動機及工作滿意度之現況,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田徑隊教練在參與動機及工作滿意度的差異情形,以提供教育行政機關與運動代表隊教練參考。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再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事後比較、皮爾森積差相關、典型相關作資料分析處理,調查桃園縣101年中小學校聯合運動會秩序冊列名之國中田徑教練,共51校,92位教練作為研究參與者,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問卷回收率達100%。研究結果:一、不同學歷、教練年資、教練證照等級國中教師兼任田徑隊教練參與動機達顯著差異。二、不同學校擔任職務國中教師兼任田徑隊教練工作滿意度達顯著差異。三、國中教師兼任田徑隊教練之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呈現正相關。四、國中教師兼任田徑隊教練之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存有典型相關。結論:桃園縣兼任田徑教練之教師整體參與動機強烈,整體工作滿意度達中高程度,其學歷與專業證照程度越高則其參與動機程度愈高,參與動機越強烈的教師其工作滿意程度也越高。
  • Item
    基隆市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研究
    (2010) 胡文琪; Hu, Wen-Chi
    本研究旨在瞭解基隆市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之相關情形,以基隆市高中職學生16,558為研究對象,透過自編之「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調查問卷」為工具實施調查。有效問卷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é法事後比較、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基隆市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現況,以每週課後從事運動達二次的人數為最多330人(29%)。 二、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強調「健康體適能」動機最高,而以「人際需求」為最低。而在課後運動參與阻礙方面以「結構性阻礙」為主要阻礙來源,而最不受「人際間阻礙」之影響。 三、不同背景變項差異考驗,除「就讀年級」在阻礙因素未達顯著水準外,其餘變項均在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方面達顯著差異。 四、除在課後運動參與動機「逃避」及參與阻礙「結構性阻礙」呈正相關之外,其餘在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參與阻礙各因素間大多呈負相關。 本研究發現有參加運動性社團及課後運動參與行為較高之學生,有較強的參與動機,其阻礙因素亦相對減弱,因此,建議學校開放運動場館以降低阻礙之發生,並增加運動性社團,以提高學生之運動參與動機,進而提昇其終身運動之習慣。
  • Item
    基隆市國中體育教師兼任教練工作意願之研究
    (2014) 錢致宏
    體育教師與運動教練在學校的工作環境中,同樣都是指導學生身體活動者,所指導的內容是相似的,但其差異性是相當大的,如專業內容、專業目標、專業評鑑、教授對象、日常生活、課程計畫、指導內容、指導人員等(歐宗明,2007)。體育教師除了擔任教學工作,有時還必須完成學校所要求的職務,如行政工作、導師等,在這些繁雜的各種工作外,還願意兼任學校運動教練,其工作意願為何?本研究主要以深度訪談進行資料的蒐集,以基隆市體育教師兼任教練有八年以上經驗者,而且在訓練成績有良好表現的三位教師作為訪談參與者,並進一步歸納與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兼任教練動機部份有以下幾點:一、學校的要求;二、受人之託;三、本身專長;四、對某項運動有興趣;五、己身職務關係。兼任教練的工作意願則是從訓練的狀況、帶隊所面臨的問題、兼任教練的心情三個面向進行分析得知,三位教師兼任教練是屬於高工作意願,但如受到工作壓力的影響,則會降低工作意願。而影響兼任教練意願因素歸納下列幾點:一、個人方面;二、家庭方面;三、學校方面;四、社會方面。學校運動代表隊教練由校內體育教師兼任的現象仍普遍存在校園中,要提高體育教師兼任教練的工作意願,除了克服降低工作意願的因素外,還必須有學校各方面的支持,這樣在學校體育推展方面才能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 Item
    運動動機與幸福感之關係-以W住宿女中跑步運動為例
    (2015) 陳翠玲; Chen, Tsui-L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生跑步運動參與動機與幸福感之相關情形,研究對象為臺北市W女中學生,以問卷調查法收集所需資料,問卷包含:跑步運動參與動機量表、幸福感量表及基本資料。採立意抽樣方式發放1300份問卷,回收1119份,回收率為86%,資料處理方法採敘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研究結果如下: 一、學生跑步運動參與動機與幸福感得分情形大致良好。 二、不同運動時間、運動頻率、運動時數及學業成績在運動動機達顯著差異。 三、不同學籍、有無參加社團、運動時間、運動時數及學業成績在幸福感達顯著差異。四、跑步運動參與動機與幸福感達顯著正相關。
  • Item
    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參與課後運動動機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
    (2005) 賴溢宏; Lai, I-hung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學生除體育課之外,其所從事課後運動的情形,並探討個人背景因素(性別、就讀學校、年級、住宿情形、參與運動社團情形,參與課後運動情形)與參與動機及阻礙因素的關係。本研究對象為彰化地區高中職13248位學生,以「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發出問卷數為1200份,回收問卷1086份,回收率90.5%。 根據實際所得資料,分別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結果發現: 一、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每週參與課後運動三次以上的學生只有28.4%,每週參與課後運動情形在二次的學生有34.2%,顯示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情形不理想。 二、本研究發現:性別、學校類別、參與運動社團、運動參與頻率,皆是造成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在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參與阻礙有所差異的主要因素。 三、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動機及阻礙之相關性,當「健康體適能因素」及「心理需求因素」越大時,高中職學生之「個人阻礙」就相對越小,亦即呈負相關之結果;而「逃脫因素」與「社會/人際需求因素」越大時,「人際阻礙」與「結構性阻礙」也相對增加。 根據研究的結果,彰化地區高中職學生課後運動參與阻礙以「個 人阻礙」及「人際阻礙」為主,據此,筆者認為:學校應多舉辦校際 體育競賽活動或體能性活動,來增加學生間的互動,藉以增進運動的 參與。
  • Item
    台灣地區高中體育教師激勵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
    (2001) 林澤鴻; Lin, Tse-hung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高中體育教師激勵與工作滿意的內涵與現況,其次,比較不同背景高中體育教師激勵與工作滿意之差異,最後則探討激勵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對象為台灣地區487位高中體育教師,並以「高中體育教師激勵與工作滿意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 根據調查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one-way MANOVA)、多元逐步迴歸分析(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及典型相關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等統計方法處理,結果發現: 一、高中體育教師對激勵各構面皆有高度的需求,以『工作特性』之需求最高,而工作滿意程度方面,以『同事』之滿意程度最高。 二、不同背景高中體育教師在激勵需求及工作滿意有顯著差異存在。整體而言,女性、私立學校、班級數較少之體育教師,對激勵之重視程度較高;而年齡愈長、兼任行政、導師、修畢四十學分班、年資愈久、公立學校、班級數多者,其工作滿意較高。 三、高中體育教師背景變項(職別、服務年資、教育背景、公私立、班級數)與激勵(工作特性、內在酬償、工作群體),對於工作滿意(工作本身、薪資、升遷、上司、同事)能有效預測,其中以『內在酬償』與『工作群體』之預測力為最佳。 四、高中體育教師背景變項及激勵與工作滿意間有典型相關關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