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1

本系前身為民國35年省立臺灣師範學院4年制體育科,為臺灣第一個專門培育體育師資之科系。民國37年改制為體育學系;民國43年擴充編制,成立體育衛生教育學系,下設體育學組與衛生教育學組,同時培育體育與衛生教育專業人才。民國48年,體育學組回復體育學系名稱,自民國54年起招收學生,並開始接受運動績優學生保送進入本系就讀,提供運動表現優秀選手升學機會。民國59年成立國內第一所體育系碩士班,民國79年首創國內第一所博士班,開始在國內培育體育最高學歷專業人才。

民國90年8月運動與休閒學院成立,下設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現更名為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體育學系及新成立的運動競技學系,體育學系自此脫離教育學院。配合本校由師資培育機構轉型為綜合型大學,本系除過去著重師資培育外,也擴展至培養體育運動產業人才、體育運動學術研究人才及體育運動行政管理人才。為呼應國際學術社群之共識,符應學系實際發展現況,並展現學系在跨域整合、多元發展之企圖,本系於民國110年更名為「體育與運動科學系」,保留原有體育師資培育的元素外,加上人文與自然領域之運動科學內涵,接軌目前學系實際發展方向,並有利於學生多元發展。

本系70多年來為臺灣體育運動的發展與師資培育奠定紥實且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石,未來發展目標在於藉由教學、研究與服務,達成傳播、擴展與應用身體活動為基礎的知識體系,培育優質體育與運動相關的專業人員與領導人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僕人式領導對臺灣大專校院籃球團隊績效之影響:以組織公民行為為中介變項
    (2024) 陳怡婷; Chen, Yi-Ting
    本研究旨在以僕人式領導探討臺灣大專校院籃球團隊績效之影響,並以組織公民行為為中介變項,期望能提供臺灣運動團隊教練作為參考,以提升運動團隊績效。本研究以112學年度UBA大專籃球聯賽一般組球員為研究參與者,並且透過教練直接發放問卷,共計回收496份有效問卷,探究僕人式領導對於臺灣大專校院籃球團隊績效之影響,並以驗證性分析、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進行資料處理。研究結果如下:一、臺灣大專校院籃球團隊一般組球員中,男性選手佔多數,年齡層集中在25歲以下,球齡為6至10年,每日訓練時間為2小時內,選手主要以校際競賽為主。二、選手知覺教練的僕人式領導與選手自身組織公民行為與皆在「有點同意」至「非常同意」之間,屬於中高程度以上的評價,教練對團隊整體的滿意度高。三、教練的僕人式領導、選手的組織公民行為與團隊績效三者之間呈現高度正相關。四、教練的僕人式領導與選手的組織公民行為均對團隊績效有顯著正向影響,教練的僕人式領導對選手的組織公民行為有顯著􏰀向影響。五、組織公民行為對僕人式領導與團隊績效間具有部分中介影響效果。基於上述結果,建議未來研究者可針對不同運動種類及層級運動員,採以質性或質量並重方法進行探討。此外,教練未來可考慮採用僕人式領導風格,並且促進隊員之組織公民行為,以利提升整體團隊績效。關鍵詞:運動團隊、領導行為、社會交換理論
  • Item
    高中乙級女子籃球隊差序式領導行為之探究
    (2022) 黃煜婷; Huang, Yu-Ting
    教練的領導行為係影響選手和團隊多面向的因素,而西方的領導行為未必能直接使用在東方社會上,因而延伸出了屬於華人社會的領導行為,許多研究中都將整個團隊視為單一個體,未探討教練如何因應選手的差異,突顯出了此一研究缺口,而差序式領導即是討論領導者如何差異化對待成員,目前將此領導行為運用於運動團體之研究還相當匱乏,因此本研究旨在以高中乙級女子籃球隊之案例,經深度訪談之手段,探討籃球教練使用差序式領導之現況,並試圖了解差序式領導在教練與球員間、球員與球員間的互動關係為何。結果:教練需在公平與不公平間搖擺,輔以溝通,讓選手理解偏私行為的存在;在進行偏私行為前,教練需要非常了解球員間的差異以及球員個別的強弱項,球員不同學習階段可形成教練使用差序領導的歷程轉變;球員間因內部競爭較低,角色分化後,更願意互相合作、協助。結論:教練運用差序式領導可以作為提升團隊效能及球員認同方式;差序式領導能加強教練與球員之相互理解與認同關係;乙級球員競爭關係於差序式領導下互利大於自利。
  • Item
    臺灣東部地區體育教師對體育組長領導行為及工作滿意之研究
    (2006) 林振杰; LIN CHEN JIE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灣東部地區國中體育教師對體育組長領導行為及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現況,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臺灣東部地區體育教師所知覺的體育組長領導行為及工作滿意度差異情形。其次,分析臺灣東部地區國中體育教師所知覺的體育組長領導行為及工作滿意度各變項間的典型關係。 研究對象為162名臺灣東部地區國中體育教師,並自編經專家審核過之『國中體育教師對體育組長領導型態與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根據調查所蒐集之資料,經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並以「社會科學統計套裝軟體」(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cience, SPSS 10.0 for Windows)進行統計分析。 結果發現: (一)臺灣東部地區國中體育組長的領導行為依序為「高倡導高關懷」、「低倡導高關懷」、「高倡導低關懷」、「低倡導低關懷」,而其中「高倡導高關懷」的平均數、「低倡導高關懷」的平均數高於「整體領導行為」的平均數,顯示是以高關懷為主,男性教師在整體領導行為及各層面,均高於女性教師;40-49歲的教師高於29歲以下的教師。 (二) 在臺灣東部地區國中體育教師對工作滿意度方面,就「整體工作滿意度」而言算高。就其他層面而言,其高低依序為「教學工作本身的滿足」、「體育組長視導行為的滿足」、「學校工作環境的滿足」、「教學工作報酬的滿足」、「工作變動性高的滿足」,而其中「教學工作本身的滿足」、「組長視導行為的滿足」、「學校工作環境的滿足」三個層面的平均數高於整體得平均數,顯示臺灣東部地區國中體育教師對教學工作本身感到滿意。 建議採行之領導方式以高倡導高關懷為主實施領導風格,除了維持基本工作滿足、體育組長視導行為的滿足及工作環境之滿足外,應加強教學工作報酬滿足及工做變動性高的滿足。
  • Item
    我國高中甲級籃球教練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相互關係研究
    (2005) 陳一中; Chen Yi-Chung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瞭解我國高中甲級籃球教練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之現況內涵; 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教練在領導行為構面與領導效能構面之差異;同時探討其教練領導行為是否對領導效能具有預測力。本研究對象為參加 92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籃球甲級聯賽(HBL ),並獲得前八強之男子選手,共196位,並以綜合之「我國高中甲級籃球教練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相互關係研究調查問卷」做為研究工具,實施問卷調查。回收問卷以描述性統計、 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逐步迴歸分析之統計方法後,獲得以下結論: 一、目前我國高中甲級籃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以「訓練與指導」行為之得分為最高,而以「專制」行為的得分為最低,而「回饋或獎勵」、「社會支持」、「民主」行為之教練領導行為所出現的頻率,是介於偶而與經常之間。在教練領導效能方面,在「滿意度」及「凝聚力」構面上皆有不錯之教練領導行為表現。 二、目前我國高中甲級籃球教練的領導行為,女性在「訓練與指導」、「民主」、「社會支持」和「回饋或獎勵」四個構面的表現顯著高於男性;在「訓練與指導」、「社會支持」及「回饋與獎勵」構面上,會因教練年齡不同而有所差異的領導行為;擔任教練年資之不同,在領導行為的五個構面上,也會有不同的領導行為表現;而畢業於大學院校的教練,在「社會支持」、「回饋或獎勵」二個構面的表現顯著高於畢業於研究所的教練,另畢業於研究所的教練展現出較為顯著的「專制」行為;學校專任教練在「回饋與獎勵」構面上,表現顯著高於體育教師兼任教練。 三、目前我國高中甲級籃球教練的領導效能,不會因性別、年齡、教練年資、學歷、職稱不同而有所差異;而不同獲得最佳成績的教練領導效能,在「滿意度」及「凝聚力」二個構面上,也皆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四、我國高中甲級籃球教練在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各構面間之相關係數,均達顯著差異。能有效預測領導效能的變項因子,只有「訓練與指導」與「專制」兩個構面,「專制」Beta值為負號。 根據研究發現所獲得之結論,提出幾項建議,以供目前及未來我國從事籃球運動指導工作、經營團隊與後續從事相關研究者參考。 關鍵字:高中甲級籃球教練、領導行為、領導效能
  • Item
    運動教練領導行為研究取向
    (教育部體育署, 1997-06-01) 鄭志富
    In the past time, the research on leading behaviour of sport coach will be provided as an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raining and coaching, and also being taken as the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personnel or group improve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athletes get the chance to express their own opinions appropriately, and to express their "ideal coaching style", therefore, the mutual reaction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cocach and athlete are then more hormonius than before.
  • Item
    運動教練領導行為研究取向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1997-06-01) 鄭志富
    運動教練角色扮演之多元性與挑戰性,使得研究者愈來愈重視與關心「教練」這 項工作。國內外學者曾以「多元領導模式」來探討選手的前因變項類別,對喜歡或知覺的教 練領導行為是否有所差異﹖或是從教練領導行為來瞭解其與選手滿意度、成績表現、甚至團 隊凝聚力的關係。而「領導調節模式」的研究。則偏向探討一般選手態度、選手自尊與教練 行為之關係、以及教練行為之訓練效果。當然,「教練決策規範模式」之研究,除了探討教 練決策行為與選手喜歡或知覺的一致性外,也試圖從情境因素來瞭解教練的決策類型。本文 將從這些實證研究中,瞭解其研究重點與方向,並提出未來在從事運動教練領導行的研究時 ,應該重視的主題及趨勢。
  • Item
    運動領導量表(中文版)編製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1997-04-01) 鄭志富; 蕭嘉惠; 牟鍾福
    本研究旨在編訂中文版的運動領導量表,俾作為臺灣地區從事運動教練領導行為 研究之主要工具。 研究對象為經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所選取的 685 位不同層級(國中、高中 、 大專、 國家級)之運動選手。 並以 Chelladurai 於 1994 所提出之運動領導量表( Leadership Scale for Sports, LSS )為藍本,翻譯修訂成 [ 運動領導量表(中文版) ] 為研究工具。經以隔四週重測信度、和 Cronbach's 內部一致性估計值來考驗信度;以內在 相關、和因素分析來考驗量表的建構效度,結果顯示本量表之信度和效度均佳,可供國內研 究者及運動教練實際之應用。此外,研究者並進一步提在使用上的要點。
  • Item
    運動教練領導行為模式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1995-10-01) 鄭志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