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3

 緣起 


        九十二年八月一日本所正式設立,係由教育學系「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群」規劃,九十二年即招收首屆碩士班研究生;首任所長由教育學院吳院長武典兼代,後繼所長分別為張教授明輝、潘教授慧玲及黃教授乃熒。後因學校一系多所政策,九十九年由教育學系許主任添明兼任本所所長。

        本所之創設,係為配合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政策,致力培育優秀的教育政策與行政專業人才,並提供相關現職教育人員進修機會,充分開發教育體系的人力資源,並深化研究品質,輔助我國教育決策的運行,以發揮及擴大對教育學術研究與教育改革之影響力。

展望

        本所有以下努力方向:

一、系統性進行教育政策與行政之研究,發展學術特色。

二、擴展臺灣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之範疇,提昇水準,期與國際接軌。

三、開拓國內教育政策與行政人力資源,發揮學術研究之影響力。

四、配合學校未來發展,發揮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專長與優勢,提升本土領導及國際競爭力。

五、提供相關教育現職人員進修機會,培養兼具教育政策與行政理論素養及實務能力之人才。

六、擴大文教機構行政管理與企業教育訓練人才之培育。

七、建立專業服務網絡,充分應用研究成果,成為教育政策與行政的重鎮。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85
  • Item
    高中雙語實驗班實施之探究—以臺北市一所學校為例
    (2024) 莊子玉; Zhuang, Zi-Yu
    本研究旨探討高中雙語實驗班推動雙語教育之歷程,包括瞭解個案學校對雙語教育的看法、行政層面規劃、中外師合作經驗,以及雙語實施挑戰和因應。本研究屬質性研究,以個案研究法為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為臺北市一所設有雙語實驗班的高級中學,該校為社區型高中,是臺北市早期開始實踐雙語教育的高級中學之一。目前校內已培育第一屆雙語班畢業生,在雙語教育推動方面已累積豐富經驗。本研究透過文件檔案、參與觀察及半結構式訪談進行研究資料的蒐集,綜合文獻探討的整理與分析,主要研究發現如下:一、個案學校教師認為,實施雙語教育時應關注學生學科內容學習。二、個案學校行政端教師為實踐雙語教育,靈活調整組織並提供多項執行辦法和增能。三、個案學校行政端教師給予雙語教師和外籍教師實施雙語教學的空間和彈性。四、個案學校教師面臨的雙語教育挑戰,含有初期活動安排、班級定位、學生學習適應,以及轉班現象、雙語經驗複製、教學進度與班級規模。五、個案學校行政端教師透過校內增能及教師甄試等策略,期許有日雙語教育能在校園內全面推廣。依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相應的結論與建議,期望本研究能藉個案學校經驗,提供給學校及相關教育機關做為日後之參考。
  • Item
    數位實驗高中學生自主學習歷程—學生成長輔導系統建構與實踐之探究
    (2024) 李子欣; Lee, Tzu-Hsin
    臺北市立數位實驗高中於2022年創立,為全台第一所採虛實混成學習模式之實驗學校,透過學習型態與制度的創新,在科技與數位工具的資源助力下,落實個人化的深度學習。為使學生在學習成長與探索的歷程中,能夠使自我潛能得以開展,學校獨創之學生成長輔導系統,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持續性實踐提供支持,以回應學校「廣闊探索、天賦自由」之教育願景。為深入了解個案學校的學生成長輔導系統建構與實踐情形,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就數位實中之學生成長輔導系統進行分析,以了解學校如何透過其所獨創之輔導系統支持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讓每個學生在成長歷程中,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根據研究的分析與發現,得出本研究結論如下:一、學生成長輔導系統的建構,在系統實踐的運作過程中持續開展與演化,形成數位實中學生輔導支持的基本架構。二、學生自主學習所需輔導支持,在學習者個別的發展脈絡中進行調整,對於實踐開展有其影響性。三、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需透過相應的輔導支持系統方能落實,個別化的自主學習輔導機制,仰賴高成本的時間與人力投入。四、學校願景的共同具體實踐,尚待系統內的所有關係人形成共識。
  • Item
    課程變革脈絡下的教師專業學習與實踐之研究
    (2024) 周沛萱; Chou, Pei-Hsuan
    本研究以持續性的課程變革脈絡為背景,探究三位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在教師專業學習與實踐之經驗,其如何長期應對課程政策發展與實施上的變化,對其教師角色、教學挑戰及回應方式等面向之影響,藉此提供有助於教師在未來面對課程變革下能參考的學習行為與策略。最後本研究聚焦探究課程變革、教師能動性及教師專業學習三者於專業學習與實踐場域中的互動關係與連結。本研究以質性深度訪談法為取徑,以訪談獲得的資料、文件及相關檔案蒐集的形式,依據本研究目的與問題所得出的結論如下: 一、教師角色的重塑與認識係由目標方向的專業學習及對政策的理解詮釋而來。 二、透過一人教學到集體貢獻性學習,裨益影響教師能動性的展現。 三、教師專業學習的滲透有利於保持面對課程變革的轉化續航力。 四、中央—地方—學校三級輔導體系協同增效,為專業學習注入新形態的支持。 根據以上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 一、教師面對課程變革須積極迎擊,自我調整步伐持續進步。 二、教師專業學習的未來展望—善用經驗學習,減少過度的緊張感。 三、教師專業學習是一段個體往集體化的動態過程,每位老師應有自己的定義和獨特的學習路徑。
  • Item
    高中游泳運動績優生學習適應暨升學進路之研究
    (2023) 謝銘灝; Che, Meng-Hou
    體育班長久以來都被外界質疑為重體育輕學習,社會上亦出現不少關於體育班是否應該續存的討論浪潮。本研究旨在了解高中運動績優生的學習適應與升進路之現況,透過文獻探討與半結構性訪談法作為研究方法,訪談高中體育班運動績優生、普通班運動績優生、學校專任教練、體育班班導、普通班班導,以探究體育班運動績優生與普通班運動績優生各自的學習適應與升學進路現況為何、體育班運動績優生與普通班運動績優生學習適應與升學進路之間的差異為何,以及高中運動績優生和師長對於運動績優生就讀體育班或普通班的適宜性、對體育班制度規劃與續存的看法與意見。本研究發現,高中體育班與普通班運動績優生的學習適應皆為良好,當中體育班運動績優生適應最好的面向排序為人際關係適應、運動訓練適應、學科學習適應。而普通班運動績優生適應最好的面向為學科學習適應,人際關係適應與運動訓練適應並列在後。在升學進路方面,體育班運動績優生真正能選擇的升學管道並沒有比普通班學生多,可是體育班運動績優生升學管道能選擇的大學與系所卻比普通班學生局限,大多都是與運動領域相關的系所偏多,結果便是比較難以轉換到其他領域進行升學與生涯發展,而當體育班運動績優生的運動績優生運動表現與成績不出眾的時候,最終其升學進路亦會受到影響。普通班運動績優生能選擇的升學管道、大學與系所都較體育班運動績優生多元與廣闊,亦能夠按照自身的運動成績與學科成績去衡量和選擇最適合、符合自己升學進路目標的升學途徑,其生涯發展不會因運動表現不佳而受到限制和影響。本研究將於最後綜合文獻探討與研究發現,提出研究結論及對體育班制度未來改善之建議。
  • Item
    大學考招新制壓力感受與補習參與傾向之關係-以家長教育期望為調節變項
    (2023) 吳東穎; Wu, Dong-Ying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學生的大學考招新制壓力感受、補習參與傾向與家長教育期望之關係,以及不同背景變項 (性別、家長月收入、家長教育程度、高中學校聲望、高中學校屬性、高中班級類群) 於各變項上的差異情形,並將家長教育期望作為調節變項,檢視其是否在壓力感受及補習參與之間存有干擾效果。以111學年度大學考招新制上路後的首屆高三考生 (現為大一學生) 為研究對象,透過問卷發放與回收之方式收集數據,有效問卷共計404份,並經資料統計分析之後取得結果如下:一、學生有一定程度的大學考招新制壓力感受、補習參與傾向及家長教育期望。二、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會呈現不同程度的大學考招新制壓力感受。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會呈現不同程度的補習參與傾向。四、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會知覺到不同程度的家長教育期望。五、學生的大學考招新制壓力感受程度越高,會連帶使其補習參與傾向程度提升。六、學生的家長教育期望程度越高,會連帶使其補習參與傾向程度提升。七、學生的大學考招新制壓力感受對其補習參與傾向之影響會受到家長教育期望的程度而有所改變。
  • Item
    高雄市公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校長共創式領導與教師自我效能感之關係研究
    (2023) 凃至彧; Thoo, Tsi-hiok
    校長共創式領導亦即校長在學校組織情境中,善用集體權力來促發教師加入領導行列的一種動態性互動歷程。而在此一歷程中校長充分運用其個人魅力、影響力與組織情境因素,與學校教師們共同構健與達成學校願景,既而,使群體成員皆能替學校永續發展而做出努力。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市公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校長共創式領導與教師自我效能感間之關係。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高雄市公立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校長共創式領導與教師自我效能感調查問卷做為資料蒐集工具,而高雄市公立國中之正式教師為研究母群體,並使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450位受試者,共得有效問卷389份。除此,根據受試教師問卷填答之結果,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數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與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分析結果與討論後,獲致之主要研究結果臚列如下:一、高雄市公立國中教師知覺校長共創式領導之整體現況屬中高程度,其中以「積極傾聽」層面的感受度最高。 二、高雄市公立國中教師其教師自我效能感之整體現況屬中高程度,其中以「班級經營效能感」層面的感受度最高。 三、不同學校規模的高雄市公立國中教師在整體共創式領導上具顯著差異。 四、不同生理性別與擔任職務的高雄市公立國中教師在整體教師自我效能感上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服務年資、學校規模的高雄市公立國中教師於共創式領導之分層面上有顯著差異。 六、不同生理性別、最高學歷、擔任職務的高雄市公立國中教師在教師自我效能感之分層面上具顯著差異。 七、高雄市公立國中教師知覺校長共創式領導整體及各分層面與教師自我效能感整體及各分層面均為顯著低度正相關。 八、高雄市公立國中教師背景變項、教師知覺校長共創式領導對教師自我效能感具有顯著低度預測作用。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學校、教育行政機關以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
  • Item
    臺灣頂尖大學學生心理資本、自我實現與創新行為關係之研究
    (2023) 孫菁蔓; Sun, Ching-Man
    迎接斜槓世代來臨,企業的競爭力除了有賴於具備高抗壓性的員工外,在營運上也需要有因應時代變動不斷創新的能力,高等教育既作為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如何培育出能展現創新行為的人才以符應市場,以及如何將創新培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政策,是所有發達國家需要關注的關鍵問題。而能夠實踐創新點子的人通常需要承擔較高的風險性,並且具備較高心理資本以適應環境變遷,就算遇到挫折時,也能保有希望及樂觀的心態,積極面對挑戰。然則,除了強健心理素質外,個體也必須願意追求個人成長與自我實現方才能真正促成創新行為的產生。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頂尖大學學生心理資本、自我實現與創新行為三者之間的關係,採用問卷調查法,並以五所頂尖大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共回收465份有效問卷,以敘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與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獲致之主要研究結果如下:一、臺灣頂尖大學學生心理資本之整體現況屬中高程度,其中以「希望」層面表現程度最高,以「樂觀」層面表現程度最低。 二、臺灣頂尖大學學生自我實現之整體現況屬中高程度,其中以「開放經驗」層面的表現程度最高,以「自主」層面表現程度最低。 三、臺灣頂尖大學學生創新行為之整體現況屬中高程度,其中以「創新構想執行」層面的表現程度最高,以「創新構想推廣」層面表現程度最低。 四、頂尖大學女性學生之心理資本、自我實現與創新行為明顯低於男性學生。 五、頂尖大學第一類組學生之心理資本、自我實現與創新行為明顯低於第二、三類組學生。 六、頂尖大學大一學生之自我實現明顯低於大四學生。 七、頂尖大學學生心理資本、自我實現與創新行為彼此之間呈正向顯著關係,而心理資本會透過自我實現影響其創新行為,自我實現在心理資本與創新行為之關係中扮演部分中介角色。
  • Item
    初任教師之素養導向教學的培育與實踐─以高中國文科為例
    (2023) 陳映儒; Chen, Ying-Ju
    本研究從高中國文科初任教師的角度,來瞭解我國在高中國文科素養導向教學上的培育與實施情形,並探討初任教師在實施素養導向教學時所面臨的困境與解決策略。本研究採質性的研究方法,透過半結構式訪談作為資料蒐集取徑,取樣方式主要為立意取樣搭配滾雪球取樣,選取十位高中國文科初任教師作為受訪者,並透過主題分析法進行資料處理與詮釋。  本研究之結論統整如下: 一、對高中國文科初任教師來說,有助於培養素養導向教學能力的師資培育課程多為「教育專業課程」,其中又以「教育方法」與「教育實踐」兩類為大宗。 二、高中國文科初任教師常透過「研習」、「實務社群」、「研究所進修」、「閱讀相同領域名師的著作與影音資料」及「教學以外的活動與工作經驗」的方式或管道,增進自身素養導向教學能力。 三、高中國文科初任教師經常透過設計學習單,並引進外部資料以充實教材內容來發展素養導向教學之教材。 四、高中國文科初任教師最常使用的素養導向教學策略包括「ICT 融入教學」、「議題融入課程」與「差異化教學」,而經常運用的素養導向教學方法則包括「合作學習教學法」、「問答教學法」及「遊戲融入教學」。 五、高中國文科之素養導向評量,形式上經常採用實作評量、學習單、自評、同儕互評與加分機制,內容上強調結合學生生活經驗或社會時事,並注重學生的態度與表達能力面向。 六、高中國文科初任教師進行素養導向教學時,分別在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素養導向評量、制度規定上面臨不同的困難與挑戰。 七、初任教師面對素養導向教學上的困難,解決策略包括:調整備課方式、讓學生瞭解課程活動之學習目的、積極尋求校內外資源,以及調整教學方式或內容等。   最後,研究者根據以上結論,提出對於高中國文科素養導向教學之培育制度及教學實施上的相關建議,供師資培育機構、高中國文科初任教師及未來研究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