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7

:::

起源與展望

緣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是國內師範教育的先驅,更是教育研究的重鎮。超過半個世紀以來的努力耕耘,不只培育中學的優秀師資,也造就國內外諸多大專院校與研究機構的學術研究與教學人才。臺灣師大教育學系的課程與教學學群更有悠久歷史、豐富的師資與研究資源,已培育無數「課程與教學」專長的學術研究與教學專業人才。過去這些人才與教育系本身在國內的課程改革與教學創新中,不僅扮演推手與實踐者的角色,更是理念引導與批判意識催化的改革者。

        為因應國內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與提昇全球學術發展的競爭力,本校自九十六學年度起推動「一系多所」方案。教育學系為配合此發展方向,乃在組織結構上進行有效的整合與重組。因此課程與教學學群乃申請設立「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並於民國九十九年正式招生,下設碩士班及博士班。期許透過設所,整合與深化課程與教學研究能量,並培育優秀的學術研究人才。

展望

        本所著重以下發展方向與重點:

(一) 深究課程與教學基礎理論:
       本所將深化與整合課程與教學之基礎理論,並連結重要理論與本土議題,以厚植並發展建構本土理論。本所亦將進行國內外課程與教學之比較研究,瞭解國際課程改革動態,藉由比較、分析與自我批判,不斷開創研究新知。   
(二) 多元化與創新化方法論課程:
       本所除分別開設量化與質性研究的入門與進階課程,並針對不同學術領域的研究性質開設新興研究方法課程,以培養學生多元的研究能力。

(三) 關注課程與教學新興議題:
       本所尤其積極關注本土化的教育研究,強調社會變遷之下,課程與教學的新興議題研究。本所亦持續發展整合型研究計畫,以統整本所與外校研究人才,共同探究課程與教學新興議題。             

(四) 實務精進與教師專業發展:
       基於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本所將持續開設相關的碩士專班,以精進教師的課程與教學實務,加強師資培訓與進修的專業化與優質化。

(五) 推展國際學術交流與跨國研究合作:
       除了本所教師目前正在進行的國際研究專案,本所亦將藉由姊妹校與其他國內外大學與研究中心,繼續擴展國際合作的研究網絡。同時,將陸續與國內外著名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或研究中心交換學生或講學,並與國外學校合作開課,共同指導學生,逐步推向雙聯學制。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高中公民與社會科專家教師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之課程實踐
    (2023) 蔡佩璇; Tsai, Pei-Hsuan
    本研究旨在探討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改革中,高中公民與社會科專家教師之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實踐情形,借鑑其教學經驗,討論該課程在臺灣教學現場的可行實踐方式。本研究之資料蒐集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半結構式訪談蒐集四位教師的課程實踐歷程,及兩位教師的公民學科中心課程推動經驗;第二階段以個案研究法蒐集個案教師教學資料,結合觀察法、訪談法及文件分析等方式描繪個案教師的課程實踐。整理分析資料後,歸納成「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設計及設計考量」、「課程實踐的挑戰與克服」與「課程實踐與社會領域綱要的關聯與落差」等三大主題,並獲致以下結論: 一、學習者中心之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設計與實施要點 (一)協助學生找到具「公共」性質、範圍適切、明確且關鍵的主題與問題,從而「發現與界定問題」。 (二)引導學生選定實作取徑與探究方法,提示可能衍生的挑戰,以利「觀察與蒐集資料」。 (三)教導資料統整分析要點,觀察並適當介入小組合作,以利「分析與詮釋資料」。 (四)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完成階段性反思,期末加以統整,促進「總結與反思」。 (五)關注學生自主程度、合作情形並實施多元評量,貫串整體探究歷程。 二、學生課堂表現、課堂任務成果與課堂回饋表單促進專家教師反思與精進課程。 三、學校課程決策影響課程設計彈性,教師與行政間的溝通影響探究主題可行性。 四、教師共備社群與校外研習等教師支持系統,提供共學機會。五、專家教師擅於規劃課程、解決問題、反思與充實精進,社會領域課程綱要提供高度彈性,有效縮小課程實踐與課程綱要落差。最後,本研究針對現場教師的課程設計與實施、學校行政端可提供之支持、在職精進及師資培育課程規劃、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的未來展望等面向提出建議。
  • Item
    高中國文專家教師促進學生學習表現之教學與默會知識研究
    (2021) 蔡宜芳; Tsai, Yi-Fang
    108課綱以「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作為培養素養的媒介,在過去國文領綱較少關注學習表現的情況下,現階段該如何促進學生學習表現成為新課綱下教師們的難題。本研究選擇在公立社區型高中任教的陽老師作為研究對象,其是素養導向教學的專家,而Polanyi(1958)認為教師的教學是根據隱藏在其後的默會知識,因專家教師之默會知識難以具象化,使其很難分享給其他人,故本研究使用啟發性任務分析(heuristic task analysis)以歸納專家教師在〈出師表〉課堂中促進學生學習表現之默會知識。本研究之發現總共兩點: 一、陽老師透過翻譯、默寫、學習單討論任務促進高中生「聆聽」、「口語表達」、「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之國文學習表現,並在過程中考量學生的能力提供鷹架、引導與回饋。而在其教學背後,隱含著「洞燭機先,見機行事」的默會知識。 二、在教學時間有限的情況下,能促進學習表現的關鍵在於對時間「放慢」與「加快」的調配,而非平均分配時間趕著將內容教完,因「教會」比「教完」更為重要,且長久下來便能使學生具備素養,以達到「學習遷移」的效果。 根據上述結果,本研究也為未來研究方向提供建議。
  • Item
    國中英語科專家教師教學轉化歷程之研究
    (2020) 李宜瑾; Li, I-Chin
    研究旨在瞭解國中英語科專家教師教學轉化的歷程,並進一步探究在教學轉化歷程中的影響因素,以及教師如何面對這些挑戰。研究採質性研究,以個案深入訪談,進而去勾勒出國中英語科專家教師教學轉化的歷程圖象,故透過深度的訪談以及入班進行課堂觀察,以課堂觀察輔助訪談資料的內容,以及相關的教學文件資料以做為資料蒐集來源。依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專家教師在教學轉化當中,教學核心思維的的重要性。專家教師認為英語是用來溝通的,以及對於英語科知識架構的專業知能。 二、專家教師教學轉化歷程如下:在教學的準備上專家教師從有感出發再以解構再建構的方法,整新梳理教材;表徵上專家老師透過明確的方法策略協助學生表徵化教材內容以及類化學生學習經驗;專家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以學習策略的指導並以議題探究式的教學,提供學生真實情境的英語教學;專家教師因應學生個別差異,而給予不同成就學生不同的教學方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默契,給予適切的教學內容,以適合學生特質。 三、專家教師在教學轉化歷程當中,教師自身學經歷背景、師生互動及體制的框架皆會影響著教學轉化。專家教師藉由專業進修增進自己能力,進而充實自己教學專業能力,以及透過後設認知省思自己的教學轉化,勇於面對教學挑戰。 本研究冀能提供現場的國中英語科教師能同時檢視自己的教學,並從中幫助自己瞭解教學轉化的歷程圖象。
  • Item
    國中小專家教師提升班級歸屬感策略之研究
    (2019) 何玟萱; He, Wen-Shiuan
    班級歸屬感為營造良好班級氣氛的重點,學生心理層面的探究也備受社會重視,研究者發現,國內鮮少以教師角度去探究實際提升班級歸屬感的策略,為此,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法蒐集六位國中小教師運用何種策略來提升班級歸屬感,輔以查看學生或教師的文本資料作為實施成效的探究。從研究結果與討論中可得到以下結論:壹、具體策略分為四大項 :一、在班級活動方面,善加利用班級大小活動,提升班級歸屬感;二、在物理環境規畫中,教室布置應多元化,立即更新,在座位安排上採異質性分組,增加學生互助合作,提升班級歸屬感;三、在人際互動方面,教師應多陪伴、理解,與看見學生價值;四、在規則方面,無論具體班規或大原則,教師態度皆需一致,使學生感到安全與信任。五、在其他方面,教師以愉快的口吻面對學生,並善用非正式課程的時間,結合自身專長或善用家長資源,可提升額外的班級歸屬感效益。貳、成效方面則滿足了學生心理需求、安全感需求、與班級成員有關聯、自覺有能力達到目標、願意付出心力等指標。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教師的建議:一、藉由辦理有特色的校外教學,使學生形成特別的共同記憶;二、藉由異質性的座位安排使學生可互助共學;三、經常性地更換教室佈置、四、找出每位學生的特長或優點,在適當場合加以表揚;五、確保班規的一致性;六、班服、班呼、班歌,對於短時間運用較無效果,可嘗試長時間帶入。
  • Item
    國小專家與新手教師家庭作業實施歷程之比較研究
    (2016) 呂玟霖; Liu, Wen-Lin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專家與新手教師實施家庭作業之歷程,並比較兩者的異同。主要研究目的有三:一為了解國小專家與新手教師實施家庭作業之理念,二為探討國小專家與新手教師指派、指導、批改與回饋家庭作業的歷程,第三則是比較國小專家與新手教師實施家庭作業理念和歷程的異同。 本研究採取質性的研究方法,以三位專家教師及三位新手教師作為研究對象,過程中以訪談及文件分析法蒐集資料,分析研究資料後,根據文獻探討、研究發現與討論,獲得以下研究結論: 壹、專家與新手教師的家庭作業理念受到個人所處的生涯階段影響,對於家庭作業的目的、功能及負面影響,抱持不同的認知及態度。 貳、在家庭作業的指派方面,專家與新手教師皆會依據學生年段及課餘時間調整家庭作業份量,在指派類型上,專家教師傾向指派符合班級需求的家庭作業,新手教師則傾向讓學生自行設計數學作業的題目。 參、在家庭作業的指導上,專家與新手教師都會指導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方法,但專家教師較著重培養學生自律行為來提升家庭作業的品質。 肆、在家庭作業的批改與回饋方面,專家與新手教師皆會提供學生家庭作業回饋,但專家教師的回饋方式較新手教師多元。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的家庭作業研究,從研究主題、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三個面向,提出具體之建議。